- 俪英论健:职业女性健康常识篇
- 俞文兰 孙承业 唐仕川
- 828字
- 2021-04-04 10:26:13
(十七)缝纫女工的肌肉骨骼损伤
人体如果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则肌肉会酸痛,而长期处于强迫性工作体位的人更容易引起肌肉骨骼损伤。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引起的肌肉骨骼损伤称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由目前国际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可知,强迫性工作体位所致的人肌肉骨骼损伤可分为腰背痛和反复紧张性损伤2类,分别指腰背部和肢体与颈肩部的疾患。例如长时间保持坐姿的流水线生产工人、键盘操作者、缝纫工、制鞋工等常会发生颈肩腕损伤。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病因学比较复杂,是一类多病因性疾患,大致可以分为职业因素与非职业因素2类。
1.职业因素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病因的职业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负荷、静态负荷、不良劳动姿势、重复单调操作等。许多工种需要劳动者承受超出身体可承受负荷以外的重量或劳动负荷,例如,抬举重物、携带物品、手持工具等。劳动负荷越大,越容易造成肌肉骨骼损伤。搬举重物时腰部结构处于力学上的不利状态,较易导致腰椎间盘及腰部肌肉韧带劳损;下背痛的产生与劳动负荷的强度密切相关,负荷越重则患下背痛的危险性越高。姿势负荷对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为持久的静态负荷易导致受力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产物清除不利和肌肉疲劳。
2.非职业因素
一般认为,随年龄的增长,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病率增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也与吸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处于潮湿、阴冷气候有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对女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时候,其重视程度不够,就医率较低。
缝纫女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患病率居前3位的部位分别为肩、颈、下背。下背痛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位和个人注意采取加强组织管理、改善劳动环境、纠正劳动姿势、减轻劳动负荷、增强个体保护意识、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措施可减少下背痛的发生。
因此,劳动者要经常变换工作姿势,在工间休息时,做些利于血液循环的活动,比如工间操、太极拳等,以缓解肌肉酸痛症状,减少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