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修订本)
- 董志勇
- 1697字
- 2024-11-28 17:42:02
第四节
百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没区别
杞人忧天与买彩票
杞人忧天
《列子·天端》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每日不是担心天上会掉下东西来,就是担心地面会突然塌下去,生怕这些灾难哪一天会突然发生,要了自己的小命,因此,他整天惴惴不安,吃不好饭也睡不好觉。
这则“杞人忧天”的故事虽已成为历史笑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版本的“杞人忧天”事件仍在继续上演着,比如,出了一次飞机坠机事故,人们便开始担心飞机安全性。其实,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飞机毫无疑问仍然是世界现有的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担心乘飞机旅行会失事的心理完全是现代版的杞人忧天。
当然,现代版的“杞人”不光“忧天”,在买彩票等很多问题上,还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乐天”。
曾经有人调查估计,中国的彩民数量已经达到3亿左右。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都在为一张小小的彩票而疯狂着。但是,“用膝盖想想”都知道买彩票是赔多赚少,而且,彩票的中奖率更是低得可怜,大奖的概率低到了几百万分之一甚至几千万分之一。
可是,广大彩民对此却浑然不觉,几乎每个人都在幻想着明天中头奖的就是自己,那几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对自己来说仿佛就是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分之一。退一步说,一生中中一次大奖不难,那么中两次大奖的可能性呢?针对彩票大奖获得者的调查显示,这些获奖者中,有75%的人认为自己还将获得大奖!
针对以上现象,行为经济学的解释是:人们往往会高估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就是给小概率事件一个大权重——即使人们知道这些事件发生的实际概率,他们赋予该事件的“心理权重”也会大大高于这个实际概率。正如一位行为经济学家所说:“人们对于概率是如此迟钝,以至于一百万分之一和一百分之一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区别。”
“酒壮怂人胆”与侥幸心理
与前面介绍的对于低概率事件的高估不同,人们还往往会低估一些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在现实中的例子有很多,下面仅举一例。
酒后驾车
酒后驾车的危害恐怕地球人都知道,但酒后驾车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驾车者认为酒后驾车是危险的,但大部分人到了酒桌上之后就难以控制自己,前面觥筹交错,后头脸红耳热,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恐惧全部抛之脑后,所谓“酒壮怂人胆”。于是,歪歪斜斜地爬上驾驶座,开始自己的“侥幸行车之旅”。
这些酒后驾车者认为,就算酒后驾车,碰上警察的概率也小得很,更不用说出什么事故了。就算碰上警察的概率可以不管,出事故的概率也不能不顾吧?但是,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酒后驾车的高事故率仿佛就是别人的专利,到自己这儿,压根儿就不可能发生。
行为经济学原理
人们往往会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就是说,人们往往给大概率事件一个小权重。
以上现象表明,人们对于客观概率的认识,不但有着高估低概率事件的倾向,同样也有着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倾向,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侥幸心理”:像酒后驾车违章出事等在概率学上看来极易发生的事情,到了当事人那里就仿佛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概率事件。
生活小贴士
传统的经济学前景理论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期望值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计算各种不同决策选择的期望货币收益,然后进行决策;另一个是“期望效用理论”,即计算各种不同决策的期望效用,然后进行决策。这两个理论都有其理论适用性,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经济学家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来解释人们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
简单来说,前景理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价值”,就是人们如何评价一个结果。在价值评定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有三个特点,即前面所介绍的“参照依赖”、“损失厌恶”和“敏感度递减”。另一个部分叫“决策权重”,就是人们如何看待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客观概率相比,人们倾向于低估高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高估低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现实生活中,任何决策都会有好几种可能的结果,而人们对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样,人们会综合各种结果的“价值”和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权重”)来评价这一决策的优劣,并从所有决策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为自己的最终决策结果。这就是前景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