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525年3月3日至14日,德国帝国城市、帝国议会的所在地纽伦堡(Nürnberg)的市政委员会在市长大厅召开著名的“纽伦堡宗教会谈”(Nürnberger Religionsgespräch),[1]旨在通过这次会议决定纽伦堡的信仰问题。这次会议始源于1524年的一个事件。复活节当天,数千名纽伦堡市民公开集会,他们批评僧侣,特别是多明我会(Dominicans)的修道士,还到处散发一些讽刺教皇和教皇使节的漫画。在市政委员会的会议上,奥西安德尔(AndreasOsiander)和他的同伴提议进一步推广路德教义。[2]随后在1525年初,市政委员会的几位长老成为加尔都西修道院(Carthusian)的赞助者,来自这个修道院的僧侣开始声称有人在信仰异端,要求举行公开辩论。结果,在同年2月,市政委员会召集了城市里所有的僧侣,包括天主教和路德的信徒,要求他们列出基督教的要旨。

从这些僧侣递交的要旨中,市政委员会总结出12条议题,并且决定在3月就这些议题举行一场公开辩论,要求新教和天主教分别派出代表参加。代表们需要在所有纽伦堡的市政委员、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见证下进行论战,一般民众可以透过会议厅的窗户观看旁听。天主教的主代表是方济各神甫里恩哈德·埃尼尔(LienhardEbner),新教的代表是奥西安德尔。奥西安德尔在市政委员会里负责宗教事务,同时还是纽伦堡最重要的教堂圣罗伦斯教堂的驻堂神甫。由此可以看到市政委员会对新教阵营的偏向。由于得到市政委员会的支持,加上奥西安德尔渊博的神学知识和雄辩的口才,辩论的情势明显倒向新教。

在六场辩论里,天主教阵营节节败退,至最后一天进行关键性的辩论演讲时,天主教神甫埃尼尔居然缺席辩论,奥西安德尔独自一人代表新教阵营作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说。他在演说中促使市政委员会尽快采取行动,解决纽伦堡的信仰问题,选择新教作为城市的唯一宗教。宗教会谈结束后,市政委员会正式决定接受新教教义,宣布纽伦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个新教城市。随后,市政委员会从班贝格主教(BishopofBamberg)手里取过纽伦堡所有宗教事务的管辖权,而支持宗教改革的修道院,如奥古斯丁修道院(Augustinians)[3]、本督修道院(Benedictines)和加尔都西修道院也逐渐把财产交予市政委员会,逐步被市政委员会接受。[4]一些拒绝改信新教的修道院如方济会(Franciscans),多明我会和圣衣修道院(Carmelites)则被勒令停止招收新的见习修道士,让它们自然“关闭”,同时自愿离开这些修道院的僧侣们将会获得市政委员会发放的一笔退休金。[5]与此同时,纽伦堡的教堂发出公告,要求纽伦堡的传教士团结起来,传播新教福音。[6]市政府则发布法令,管治市内传教士的行为举止,要求他们必须行为端正。[7]

纽伦堡宗教改革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部分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都步纽伦堡的后尘,接受新教,转变成为新教城市。纽伦堡在最危急的时刻支援了路德,致使路德的宗教改革避免了又一次的灭顶之灾。纽伦堡宗教改革还直接鼓励农民革命,1525年的起义者视纽伦堡为战胜教皇和皇帝的英雄之城。由是,纽伦堡通过反抗教皇和皇帝的专横,重申了人可以支配自己命运的信念。在政治衰微、社会剧变的时候,纽伦堡的这场宗教改革无疑是一声春雷,预示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潮即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