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寿命在日益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人活七十古来稀”已成历史的写照,而非今天的事实。2010年笫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隨着建国初期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步入老年,我国将迎来老年人口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无论从速度还是程度看,老龄化较以往更为严重。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这期间平均每年将增加860万老年人,持续到203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会带来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经济结构要调整、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要完善、医疗保障水平要提高、老年服务亊业和管理工作要加强。特别是对老年人,要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急需去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老年心理学是一个探索性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对老年心理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及其严峻挑战相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相比,我们过去的工作离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不能懈怠,应该继续努力,而且要有时间紧迫感。

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自1993年成立以来,组织老教授、专家和学者做过许多老龄问题研究和为老服务的工作。中心心理学研究小组也对城市、农村、部队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和精神慰藉情况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十几本有关老年心理学和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就出版的图书而言,大多是宣传和普及老年心理学知识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老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在总结多年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老年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写了这本《老年心理学》。本书是一本学术性的著作,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观点鲜明,论述有序,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強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具体内容方面,既包括老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也包括老年人的认知、情感、人格,老年人的家庭、婚姻、疾病和心理健康,以及老年人的临终心理。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比较多,他们都是多年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工作者,既有七八十岁的离退休老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本书共11章,各章分工是:第一章胡军生、石绍华;第二、第九章肖健;第三章石绍华;第四、第十、第十一章胡军生;第五、第六章孙昌龄;第七章杨大中、韩布新;第八章李朝旭;高云鹏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老龄问题研究中心老年心理研究组组长,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83岁高龄的沈德灿教授,参加了本书的酝酿和大纲制定工作。后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具体编写,但他始终关心和指导着本书的写作,把编写好《老年心理学》视为“研究小组”对“北大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应尽的一种责任;同时,也是对我国当代心理学应用发展的一种贡献。基于沈德灿教授这样的教导,我们身为心理学工作者,每一个执笔者都以一种责任心来对待这项工作,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提高写作的勇气和热情。沈德灿教授2012年6月看到了这本书的终稿,他为实现了这个心愿,又为心理学做出了一份贡献而感到由衷的欣慰。遗憾的是他没等到这本书的出版就离开了我们,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中国心理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领导者。我们每一位作者都无比怀念沈德灿教授,并把这本书献给他老人家,这本书的出版就是我们对他老人家最后的纪念。

由于参加编写的人员比较多,各人收集资料的范围和叙述的方式不尽相同,限于时间和水平,遗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6月23日写于壬辰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