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二:科技与人,美美与共

面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竞争,我们人类的优势是什么?虽然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大量取代,但是,在复杂的、创意性的工作中,在情景适应、人际交往相关的领域中,人类仍具有独特的优势,只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持续迭代,巧妙地借助各种科技的力量。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出人类最温柔也是最有力的一项优势——人性。

苹果公司的CEO 蒂姆·库克表示,科技是为人所用,而不是让人变得固化或退步,他从另一个角度提醒道:“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微软的CEO 纳德拉在他的著作《刷新》中满含深情地写道:“在一个技术激流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现状的世界里,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珍贵,我们必须拥抱我们共同的人性,去创造一个充满尊重、同理心和机遇的社会。”

人类一直有两种层次的饥饿:浅层次的饥饿需要的是维持生命的东西,包括必要的商品、服务以及维持生计的收入;深层次的饥饿使人类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定义工作、生活和成功。假如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人类不需要靠工作维持生存时,或许会更多地思考生活与生命的意义,并由此创造出人类的博雅之美、自由之光。

美国哲学家、散文家爱默生这样描述“成功”:“要多笑且经常笑;赢得聪明人的尊重与孩子们的喜爱;得到诚实评论家的欣赏,忍受酒肉朋友的背叛;欣赏美丽的事物;找出他人最好的特质;让世界变得好一点点;或者由于你活着的关系,哪怕只是知道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比较轻松……这些就是成功。”

读到这段文字时,犹如清风拂面,科技发展带来的焦虑与恐惧、社会变迁引发的茫然……瞬时被吹去了不少。

人类啊,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放下拖延、焦虑、抑郁……重新反思生命的四大主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人性中的“光芒”将点燃更丰盛的“智慧”。更多相关的职场故事与感悟,请参阅第三篇《止损,告别“消极因子”》与第五篇《溢价,开启“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