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机制面临严峻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繁荣发展时期。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周期理论,以50年左右来划分,自1789年开始全球经济大体经历了五个长周期,每个周期的上下半场分别处于上升和下降状态。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分界,1990年前后全球经济步入第五个长周期,预计将于2030年左右结束。始于1990年前后的这一轮全球化发展高潮正好与全球经济第五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相重合,客观上为形成全球化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在全球繁荣期,国家之间形成了互促互荣的发展关系。具体表现为,在经济长周期变化的背景下,各国有动力通过密切相互经济联系而不断做大世界经济总量来分享增长收益,因此可以观察到,以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不断做大全球化蛋糕构成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这一动力机制是由三个支柱共同支撑并发挥作用的:①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核心的贸易自由化。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世贸组织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从40%下降到6%左右,大量非关税壁垒得以取消,商品跨国流动更加便利,大部分商品基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动。1990—2016年,世界商品贸易总额增长了近4 倍,服务贸易总额增长了近5 倍。②以市场开放为重点的资本全球化。在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推动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给予外资准入自由化,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自由化和利润最大化。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大量引进外资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促进投资便利化协定签署,为跨国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资本全球化发展,也进一步与贸易自由化相互促进。③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全球经济治理。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国际组织和机构以新自由主义为基本指导,以最大化实现发达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化的治理理念。鼓吹全面开放和自由化的“华盛顿共识”就是放任市场自发作用的典型代表。

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确实构成了经济长周期的转折点,世界经济进入周期下行阶段。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强,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较强的相互依存性,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机制面临严峻挑战而难以持续快速做大全球化蛋糕时,源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冲击、负面影响被放大,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可能演变为相互拖累,甚至引发相互踩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弱化,对数量扩张型粗放式全球化发展模式形成挑战。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市场力量驱动的全球化形成了数量扩张型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即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对成本更低的资源和要素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通过构建发达国家消费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国际经济循环格局,以需求的扩张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要素卷入生产循环中,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全球化的效应以收入效应为主,基本上各参与方均能获益。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复苏,但由于传统增长动力逐渐弱化,技术进步尚未形成革命性变化,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不明确,潜在经济增长率尚未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经济周期性下行客观上决定了国际市场空间的扩展放缓。在此背景下,由需求快速扩张支撑生产扩大,进而全球经济总量扩张的循环关系受到冲击,全球化带来的增量收益空间受限,对数量扩张型全球化模式构成挑战。

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发生质的变化,对西方主导型全球化推进方式形成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凭借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优势主导地位。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开始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0—2022年,高收入国家占世界产值的份额从64%下降到不足40%,相应地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大幅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潜在需求空间巨大,对世界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更突出。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优势主导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现行以满足发达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推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基础性支撑条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全球化收益分配再平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必然需要改革全球化的推进方式。

三是全球化治理理念面临根本性挑战。随着全球化繁荣递减,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其根源在于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治理理念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全球化治理理念滞后于全球化发展格局的变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视而不见,国家间缺乏收益补偿机制,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反映和回应;忽视国家间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实行高标准开放,或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权的不平衡,不利于构建各国通过合作共同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放任市场作用的全球化治理理念下,部分国家内部缺乏实际有效的对全球化受损群体的收益补偿机制,弱势群体得不到充分保护,全球化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或成为具有较强对立性的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标签,不利于形成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