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抱全球化
- 《拥抱全球化》编委会
- 5050字
- 2021-04-01 13:58:25
(二)经济全球化新动向新趋势为中国在全球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机遇
客观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反全球化潮流的再次兴起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集中爆发,提示各国要正视全球化,反思全球化,特别是对以往全球化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进行全面再认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适应国际经济体系格局变化的需要,改革完善全球化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需要有新的推动力量和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这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影响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总体而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主要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在发展理念、机制倡议和实践引导三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过去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跟随者,现在更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1.中国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能够更加富有影响力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为国内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而且也是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价值取向。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是中国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提供动力和更多公共产品。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吸引外资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可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同时,中国通过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贸易和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对于促进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将产生积极作用,构成了支撑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随着中国总体实力的增强以及与世界互动联系进一步深化,中国将承担起更多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也有更高的期待。中国秉持尊重发展多元性和利益诉求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更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多样性需求,更能照顾利益诉求,为促进各国共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是中国的发展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加平衡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有助于形成“互促互荣”的发展格局。作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高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而言意味着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之一,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成为重要的需求驱动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将更注重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发展,通过与更多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能有力促进各国真正实现共享发展。各国真正实现共享发展是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继续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综上所述,中国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来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不是空泛的,停留在概念上的,而是以中国自身的成功实践为基本支撑,以中国继续崛起发展为基本保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处于转折点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针对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契合了世界对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共同要求,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积极发挥作用的期待,因而能够更加富有影响力,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治理理念。
2.中国主导的机制倡议能够获得更多共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积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旗帜,坚持加强合作是应对挑战和困难的唯一出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国际社会的期待。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实质上是在各国利益关联更加密切基础上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的表现。主要包括,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开放合作理念面临威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客观变化,体制机制革新进展缓慢;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尚未成型;很多国家基础设施不足,区域、次区域发展面临瓶颈制约等。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发达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传统的领导性力量,本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主动改革和完善既有机制来带领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但事实上,部分发达经济体反而以“以邻为壑”的方式选择逃避解决问题的责任,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和平合作的世界发展方向发生了动摇,国际社会对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更符合共同利益的发展方案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担当起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大国责任,指明了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广泛认同和高度共识。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所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平等相待共同参与的合作,体现了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完善了开放合作的理念,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理念支撑。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强调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针对发展的瓶颈,推动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契合各国发展的实际,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构,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推进路径。2016年11月联合国193 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 多个国家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参与意愿,中国与39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6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7年3月17 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 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我国提出的其他一些国际合作倡议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响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表明,加强合作是各国携手向前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以促进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比如,我国积极倡导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以此作为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行路径。我国通过切实推进向更多亚太区域内国家开放国内市场,使更多发展中和新兴国家能够分享中国发展机会,增强了对中国引领建设亚太自贸区地位的认可。201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北京峰会,我国推动达成了《APEC 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勾画了实施路径。此后,亚太自贸区建设获得积极进展,2016年APEC 利马峰会通过了《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为构建亚太地区统合的开放大市场走出了一大步,也标志着我国推动的亚太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了“第一个实质性行动”。比如,在推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面,我国倡导的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获得了广泛支持。2013年12月我国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 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截至2018年6月,成员已经达到87 个。2014年底我国宣布成立丝路基金,截至2017年12月,丝路基金已签约17 个项目,投资覆盖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还出资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既补充完善了现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体系,又能切实为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亟须的资金支持,推进亚洲持续稳定增长,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在民间和微观层面,比如阿里巴巴提出建立全球电子商务平台(eWTP)的倡议,旨在通过采取有关措施,支持各类企业都能从全球价值链中受益,鼓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在更高水平、更多附加值上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高端移动。该倡议获得广泛关注,已被写入2016年G20 峰会的公报中。
3.中国的发展实践获得更广泛认可,有助于提高中国的位次和影响力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发展路线,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并成功搭乘全球化的快车,从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高收入国家,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天时”,而中国的发展实践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论据。在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发展实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世界期待中国能够继续发挥增长引擎的作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一种发展路径,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是有利于中国结构性改革创造贸易全球化新需求。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1990—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从不到0.5%提高到约12%;2017年中国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地位,占全球份额为12.8%,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占全球份额为10.2%。中国致力于自由包容性贸易,反对一切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努力促进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普遍、以规则为基础、开放、非歧视、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此前提下,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完善供给层次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将推动对外贸易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同时,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有效进口扩大,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增长空间。特别是中国以有效增加服务供给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市场开放程度,这将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此外,中国在电子商务等供给模式方面的创新进一步降低全球贸易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培育出新的贸易增长点。因此,总体而言,在中国发展实践日益获得更广泛认可的前提下,中国以优化和改善供给实现供需良性循环为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创造贸易全球化的新需求,提升中国发展对全球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二是有利于中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为资本全球化提供新动力。中国对外开放已经从商品输出转入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的阶段。金融的本质在于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服务实体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的分量和作用不断上升,金融对外开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包括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将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为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促进对外投资提供良好条件。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有助于人民币逐步由计价结算货币功能向国际投资储备货币功能拓展。在此基础上,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依托,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使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则有助于降低我国对外投资的成本,伴随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改进,对外投资将更加便利化,有助于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从而为资本全球化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是有利于我国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来构建贸易与资本全球化的桥梁纽带。在当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总体低迷的情况下,有效促进贸易增长和资本流动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国际产能合作是把我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结合起来,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有利于发挥中国在产能、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通过优化世界供给结构和提升供给质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推动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匹配,为全球贸易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比如国际产能合作会带动国内机器设备等装备的出口和技术标准的出口;对于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优质产能的输入能够快速带动其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供给能力的提升,可为世界市场提供更多供给。另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必然伴随国际投资合作,比如对外投资建设工业企业和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等,有助于活跃国际资本流动,使资本全球化能够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促进资源要素跨国优化配置。综合来看,国际产能合作既可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又可以促进国际资本流动,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通过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以其为桥梁纽带将贸易和资本全球化紧密联系起来并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这就为我国发挥对经济全球化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