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产生和发展都深受经济学重要理论和思潮的影响,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尽管新旧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作为福利主义的出发点和关切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关注公平和效率以及社会福利的实现。福利主义经济学的几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性、普遍性和福利性。并且,三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公平性这个基石,普遍性和福利性只是公平性的合理延伸。在福利经济学主张影响下,英国于1948年建立全民免费的国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NHS),该体系延续至今,被许多国家仿效,尤其是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成为建立福利国家总的行动纲领。

(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需求管理为基础建立了社会保障理论。凯恩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缺陷推导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的必要性,从国家干预的手段论证了社会保障对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因此,凯恩斯理论从根本上论证了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保障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均衡器”这样一种价值观念输入社会保障,即社会保障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均衡器”或“稳定器”。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以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针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和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危机,以经济效率原则为出发点,提出了削减社会保障支出的政策建议。医疗服务中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二是医疗服务的质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通过费用分担机制和第三方付费等形式,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增长。新自由主义对医疗保障体系的影响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表现为: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举;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密切合作;个人和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分担等。体现上述多元性的医疗保障制度具有两个部分:一是由政府承诺满足的基础性医疗保障;另一部分是由多元主体提供,自主选择参与的社会合作制度。

(四)信息经济学

与标准的竞争性市场相比,医疗市场存在很多特殊性,包括:医院的数量有限;大部分医疗不以营利为目的;商品具有不同质性;买者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因此,医疗保健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存在市场失灵,具体表现为有限的竞争和有限的信息,导致消费不足,经济没有效率,从而需要国家的介入。医疗保健在产出度量上存在困难,国家的介入可以为医疗保健的产出制定一系列评估标准、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体系,将会大大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私人医疗保健制度的交易费用被认为高于公共医疗保健制度下的交易成本。同时,主要因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也有必要由政府出面,替代市场提供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