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咸菜

  • 家风传承
  • 旅文
  • 1258字
  • 2020-09-13 13:52:45

在我们沂蒙老区,百姓的餐桌上有三宝:煎饼、小米、老咸菜;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煎饼做军粮支援前线,用小米救助伤员,用老咸菜哺育自己的孩子。如今,老区人民的生活好了,小米再不是少有的营养来源,煎饼也几经改良、口感不再,唯有老咸菜依然是那个味,让人们难舍难弃。

老家的咸菜有生咸菜和熟咸菜之分;最知名的是两种熟咸菜:一种是“辣疙瘩”腌制的,煮熟后,黑黑的,有大有小,样貌丑陋,却又入口香甜,最能激发人的食欲,尤其是刚刚煮好的,隔着几十米的巷子都能闻到那香甜的气味;一种是用“雪里蕻”煮的,长长的,软软的,却又拉不断扯不断,同样的香甜诱人,往煎饼里一捋,加上一根大葱,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此物本应天上有,不侍富贵惠贫民”。

小时候求学时,每周的周日下午是去学校的日子,各乡各村的同学行囊里都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样是煎饼,一样是咸菜。煎饼是一样的,咸菜却不尽相同:首先,包装就不一样,有放在罐头瓶里的,有放在饭盒里的,有用纸包的,还有直接卷在煎饼里的;做法也不近相同,有放辣椒的,有用油炒过放肉丝的,还有什么都不放的,就一块老咸菜,甚至是一块生咸菜。那时,吃饭最大的乐趣就是互相品尝咸菜,马头镇的同学带来的咸菜,总会在两三天内就被瓜分完毕。

直到现在,马头的咸菜还很出名。

成家后,有幸娶到马头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只要时间允许,我都要主动带媳妇走娘家,不单单看望老人,也为了吃一口老咸菜。岳母深知女婿的心思,每次听说去,都提前煮上满满一锅老咸菜,再放上八角、大茴、葱姜、老花生米;往往我们一到巷子口,口水就流下来了,因为那香味早就飘出来,远远地窜进了我们的鼻子。临走时,岳母还会给装上一大包,不用我推辞,因为媳妇比我还爱吃咸菜。回到家后,媳妇就会把咸菜分成三份:公婆一份、弟弟一份、自家一份。后来,我父母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后,还是三份,弟弟家一份、自家一份、镇敬老院一份。

为什么敬老院一份呢?敬老院离我家200来米,父亲搬来后,就经常到敬老院看望同村的两位 孤寡老人,媳妇心细,每次总会让捎上一份刚煮的咸菜。

虽然咸菜样貌丑陋、出身贫贱;但在亲属、邻里、朋友之间,咸菜却又经常被当成珍贵的礼物互相赠送。

想当年,一块咸菜棒都要一家人轮流着才能咬上一小口;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餐桌上的饮食也丰富多彩起来;但是在许多讲究勤俭的家庭,咸菜依然是餐桌上的一道常备菜;不仅许多老人难舍这一口,许多孩子也喜欢吃饭时抢一筷子。更有趣的是,不少已经搬到城里的老LY人时常有“一菜难求”的感叹,到处托人寻一口当年那味的老咸菜;更有许多老人,最惬意的就是烫一壶家乡的老酒,就着一盘老咸菜,喝一口老酒,甘甜中品味如今的幸福生活;就一口老咸菜,香甜中品味往昔的艰辛与峥嵘。

有时仔细想一想,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智慧,在那些艰苦的年代,竟然发明了“咸菜”。咸菜不仅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还传递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是维系亲情、友情的纽带。因此,在许多人的心中,咸菜是智慧的化身,是美德的化身,是勤俭的化身,是大爱的化身。

难忘老咸菜!难忘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