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米兰的圣安布罗乔教堂

兰(Milan)是意大利北方伦巴第地区(Lombardy)[2]最重要的城市,它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高卢人时期。公元286年,戴克里先实行东西分治的时候,米兰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治所,一直到公元402年迁往拉韦纳为止。

公元4世纪米兰复原图,左侧红圈为圣安布罗乔教堂(作者:R. Arsuffi)

公元390年,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79—395年在位)以残酷手段镇压了一座希腊城市所发生的暴乱。当时担任米兰主教的安布罗斯为此深感震惊。他以非凡的勇气要求皇帝公开向人民请罪,否则就要禁止他进入教堂参加礼拜。经过一番权势与意志的较量,皇帝终于向主教屈服,并在随后下令在帝国全境禁止异教而独尊基督教。安布罗斯后来被教会尊为圣人。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由他主持建造在城外的一座教堂改名为圣安布罗乔教堂(Basilica of Sant' Ambrogio)。他的遗骨至今仍保存在这座教堂中。

安布罗斯阻止狄奥多西进入教堂(A. Van Dyck作于1620年)

圣安布罗乔教堂西侧鸟瞰

1080年,圣安布罗乔教堂进行重建。与德国的罗马风教堂相比,意大利没有建造西部结构的传统。在意大利,除了政治中心远在德国的那个名义上的意大利国王兼皇帝之外,并不存在能够与罗马教会分庭抗礼的势力。所以意大利教堂的主要入口立面往往就是简单的人字形或者阶梯形山墙,直接表现教堂内部的廊身分布与空间形状。这座教堂西立面的南北两侧各建有一座塔楼,其中南侧的建于公元9世纪,北侧的建于12世纪。从形态上看,这两座塔楼是与教堂主体造型相互分离的,这也是意大利罗马风教堂的特色之一。

圣安布罗乔教堂西侧外观

圣安布罗乔教堂内部采用三廊身巴西利卡平面,没有设置横厅。三个廊身东端各设有一个半圆形后殿。

圣安布罗乔教堂平面图

圣安布罗乔教堂中厅拱顶

这座教堂的中厅也采用交叉拱顶覆盖。不过,与德国施派尔大教堂不同的是,圣安布罗乔教堂的建造者们决定采用新近从西班牙穆斯林清真寺那里学来的肋骨拱(Rib Vault)构造方式来建造交叉拱,并由此在教堂内部空间塑造方面产生了一些过去所没有遇到的新问题。

对于前面介绍过的施派尔大教堂和玛利亚·拉赫修道院来说,它们所采用的施工方式与古罗马时代大体相同,虽然古罗马时代使用的是混凝土材料,而施派尔使用的是石头,但都需要先制作一个整体模架,然后再在上面浇筑混凝土或者铺设石头。无论是用哪一种做法,这种类型的拱顶一般都比较厚实,自重比较大,对支撑部位所产生的水平推力作用也比较大。

圣安布罗乔教堂交叉拱顶采用新的肋骨拱构造方式建造。它的施工工序与施派尔不同,不需要制作整体模架,而是先沿着开间的各条边线以及对角线用较大的石块砌拱,然后再将拱与拱之间的空隙用较为轻质的砖或者较薄的石块予以填充。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拱顶的整体重量将会大大减轻,对支撑部位的水平推力也会大大降低。我们把这样形成的交叉拱称为四分肋骨拱(Quadripartite Vault)。不过它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古罗马式的整体模架浇筑混凝土交叉拱来说,它的两个方向圆拱相交所形成的椭圆形对角交线是模架铺设后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刻意去控制。而如果采用肋骨拱方式来施工,则需要先在对角线方向凭空做出椭圆形拱来,这对于当时的工匠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他们就改用容易施工的半圆形加以替代。这样一来,由于对角线方向的拱肋半径要明显大于纵横两向,因而就会形成开间中央向上隆起的形状,与古罗马交叉拱具有很不相同的造型特征。

右图为圣安布罗乔教堂采用的交叉肋骨拱左图为古罗马采用的整体模架交叉拱

古罗马时代的交叉拱空间形象(C. R. Cockerell作于1845年)

不论是在施派尔大教堂,还是米兰圣安布罗乔教堂,在采用了这种正方形或者接近正方形开间的交叉拱结构之后,其纵向开间间距较传统木架屋顶巴西利卡明显拉长,每个支柱所承担的荷载大大增加,于是支柱的横截面尺寸就必须显著增大。这样一来,传统比例的古典柱式就不再适用了。在圣安布罗乔教堂中,单一的支柱被由看似支撑不同方向拱肋的“附柱”(Shaft)所组成的“束形柱”(Clustered Piers)所取代。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中厅与侧廊的区分,又在相邻的束形柱间增加了一个较小的支柱,兼作支撑侧廊上方二层走廊之用。

圣安布罗乔教堂内部,向圣坛方向看

拉韦纳的新圣阿波利纳尔教堂内部

在这些变化的共同影响下,我们曾经在那些早期的巴西利卡教堂——例如左图所示拉韦纳的新圣阿波利纳尔教堂——所感受到的由整齐划一的柱列所形成的类似“a-a-a-a-a”的均匀节奏感就被打断,而演变为“A-b-A-b-A”的间歇式节奏,指向圣坛的空间聚焦感由此受到明显削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圣安布罗乔教堂剖视图(作者:F. Corni)

不过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两个方面的,有失也有得。由于束形柱和拱肋的应用,又使得教堂内部出现了一种指向上方的新型空间感受。并且由于交叉肋骨拱沿对角线方向跨越,就将原本独立存在的墙面和天花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一来,建筑的艺术表现就不再拘泥于面的组合,而是可以成为整体的结构表演。换句话说,在这座圣安布罗乔教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内部空间正在由古罗马式的静态和早期基督教堂的二维动态向真正的三维空间转化。[14]这种变化将在哥特建筑中得到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