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世的荣光:璀璨的中世纪建筑
- 陈文捷
- 1032字
- 2021-03-26 22:20:31
2-3 施派尔大教堂
1024年,萨克森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亨利二世(HenryⅡ,1002—1024年在位)无嗣而终。经过选举,作为奥托大帝女系后代的康拉德二世(ConradⅡ,1024—1039年在位)当选为新的德意志国王兼意大利国王,并在随后前往罗马由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建立了萨利安王朝(Salian Dynasty,1024—1125)。
萨利安王朝世系:坐在宝座上的是康拉德二世,其右手上下分别为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左下角为亨利五世
1030年,康拉德二世下令在他的家乡施派尔(Speyer)建造一座大教堂。这座当时只有大约500名居民的小镇,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奥古斯都时代建造的一座军营。康拉德二世决心要把这座建筑建成全欧洲最大的教堂,以此彰显帝国皇权的伟大。这座教堂最终在他的孙子亨利四世(HenryⅣ,1056—1105年在位)手上建成。包括康拉德二世在内,先后有8位德意志国王兼皇帝死后被安葬在这里。[3]
施派尔大教堂东北方向鸟瞰
施派尔大教堂中厅,向圣坛方向看
这座教堂采用拉丁十字平面,总长度134米、总宽度37.6米,其中中厅宽14米、高33米。中厅内侧立面仿效相距不远的城市特里尔(Trier)公元4世纪初建造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Basilica of Constantine)的外立面样式,以便能与那位伟大的罗马皇帝联系起来。中厅屋顶初建的时候为木架平顶,后来在亨利四世时代改为用砖石材料砌筑的交叉拱顶(Groin Vault)。这种技术最早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发明出来的,经过漫长时间的“弃置后”,如今在施派尔得到恢复。采用石质的交叉拱顶之后,不但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火作用,而且能够让室内空间高度较平屋顶显著提升,看上去更加恢宏壮观。
施派尔大教堂拱顶局部
这座教堂的西端也建有宏大的“西部结构”,与代表教会的东部横厅相呼应,一同构成高大的城堡形象,象征世俗政权与教会携起手来,共同抵抗邪恶势力。就像英国艺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 Gombrich,1909—2001)所评论的那样:“基督教建立的这些强大甚至挑战姿态的岩石建筑,坐落在刚刚从异教生活方式转变过来的农民、武士的土地上,似乎就在表白基督教正在战斗——在人间跟黑暗势力战斗,直到最后审判之日的胜利黎明到来为止,这就是基督教的使命。”[12]173
施派尔大教堂剖面图
施派尔大教堂平面图
施派尔大教堂西侧外观,中央大门上方有一个象征天国的玫瑰窗
施派尔地图(1821年)
在施派尔大教堂建造过程中,这座小镇逐渐兴旺起来,其主要建筑都分布在通往大教堂的三条放射状大道的两旁。这样形成的城市格局与古罗马有条不紊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区别。在中世纪那样一个国家秩序消散、社会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坚固的修道院和大教堂是捍卫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具有无法抗拒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