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世界能无限分割?止于“老子”的玄之如弦

在经典思维的眼里,世界可以无限分割下去,无穷尽。由分割而形成的更小尺度的颗粒,能直线性地类推下去,从地球到土块、土块到微粒、微粒到纳米、纳米到分子、分子到原子、原子到电子等。而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而是一种非线性!在这无止境的分割中,现代人们知道至少在微纳、量子、超弦这三个阶段突出地表现出非线性,是一种飞跃、突变或跨越。

当分割的尺度由米、分米、厘米、毫米到微米、纳米时,第一个奇点、分水岭、不同规律范畴的界面或者交界处出现:微纳尺度。事物到这个尺度,就有不同于通常宏观、也不同于微观的现象。因为此时,量子效应就开始大量呈现。正因微纳特殊现象,纳米科技才应运而生。

经过纳米后,继续切割下去,人们获得的颗粒就是具有不同形状和超分子结构的分子聚团,然后依次为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等。这一阶段,是另一个奇点突变,即完全进入了量子世界。粒子已经不是传统的粒子,开始具有波的性质,波也不是传统的波,波具有粒子的性质。纠缠、重叠、跳跃、测不准等完全不同于经典宏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一并涌现而出。

跨过量子层级以后,继续切割下去,到夸克,到超弦。作为微观终极实在的不再有点状粒子的影子,而是一个个细线状的小环,或似一根振荡跳动的丝线,其是宇宙万物结构与功能的最小单元,具有一定振动方式的“弦”。在此阶段质量和能量密不可分,这是另一个奇点突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此不间断地连续切割下去,却是切瓜不得瓜,切豆不得豆;最终粒子不是粒子,波不是波,既是粒子也是波;再往下深入下去,是玄之又玄的“超弦”。到了更深层阶段,质量不是简单的质量,能量不是简单的能量,而是质量与能量、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相互等价。

宇宙是由“空间”和“粒子”所组成,无穷尽地追究下去,实在的世界并不实在,找不到实质的最终“内容物”。而实际世界只是一种信息的存在,如DNA包含的信息,电子自旋和纠缠包含的信息等。

老子的玄与超弦理论的弦,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经》开篇即“玄论”,指出玄是认识宇宙的入口之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早在1996年,人们就将“弦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实际最早提出哲学上“弦论”的,可能是老子。因为,“弦”是系在弯弓上的细绳,去掉“弓”,剩下“玄”,即细绳或细线。“玄”本意即为“弦”。“弦论”同于“玄论”。最早用“玄”深度解读宇宙者,应该就是老子。

《道德经》开篇讲“玄论”,不是讲宇宙通常可见的规律,而是那非同一般的、深层的、不可见的底层根本规律(非常道)。人们因为实在不能理解“玄”的含义,就给了“玄”一个“脱离实际”的“莫名其妙”定义。

老子用“无”代表宇宙开端、万物不存在,“有”代表宇宙运行、万物存在。他强调在处于“常无”时,要注意观察“常无”变化(观其妙),在处于“常有”时,要注意观察“常有”的边界(观其徼),并用“玄”把宇宙开端和万物形成、处于“无”和处于“有”的规律统一起来。并指出“玄之又玄”,即玄玄相扣、玄外有玄、不断超玄,这种“玄论”是认识宇宙全部和变化的入口大门。

现代科学“弦论”指出,宇宙开端产生“大爆炸”瞬间,只适用量子力学,宇宙发展膨胀过程则适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超弦”可把两者统一起来。

超弦理论,初听起来可能荒谬,实质可能包罗万象,能囊括性地描写所有力、构成物质的所有基本粒子和时空。其理论的核心是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一些极微的弦所构成的。其理论构筑在美妙的数学观念之上,而且其结论与现实世界非常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