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类的信仰

人类早期进行商品交换是以物换物,后来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再发展为金属货币,纸币,一直到现在的数字货币。人类一生都在与钱打交道。

之前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决定了你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甚至是你的社会圈层,和社会地位。

世界上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之前有人说,富贵之人都是女娲娘娘用手捏的泥人,而贫苦之人都是被沾了泥的枯藤抽出来的。

贫富始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钱。就比如你有钱,我没钱,生活质量方面,你过得比我好,我过得比你差。

有时它还会影响到你将来伴侣的身份,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有钱,你将来伴侣的财产要么和你不相上下,要么比你好很多,要么就差一点儿。

有的家庭有联姻的传统,两个同样富有的家族联姻以保持双方能够一直富下去,都说现在自由恋爱,其实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主张自由恋爱。

“金钱至上”的原理在很多人小的时候就已经烙印在心里,只是那个时候还未有所察觉。

今天有那么一刻我就在想,明明钱是用来维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后来成为了攀比和划分等级的产物?其实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古代的贵族子弟,诸侯大夫,哪个不是腰缠万贯,钟鸣鼎食之家?

贫与富是对等的关系,就像是黑与白,明与暗……但即使对等,也应该有个“度”。

当世界上只有穷人,这个世界恐怕将会同原始社会没什么区别,当世界上只有富人,这个世界恐怕也将走向灭亡。

贫富的理念很早就灌输在我们的大脑里了,那时我还未完全察觉,只知道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省吃俭用,从小就形成了这种习惯,一直作为“别人家的孩子”。

可能有些孩子就是很早成熟懂事,一切都听从家长的安排,从不乱花钱,也从不嚷着要买什么,这样的孩子是让那些“别的家长”羡慕的。

但是我想说,做这样的孩子并不好受。更早认清现实,知道社会的残酷,在家人团聚共餐时,看到更多的不是家庭的温馨,而是家庭的不容易。可能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我不是个乐观的人。

想买的东西不敢买,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购物也要先看看价格,超过两元的零食坚决不买,超过二十元的衣服碰都不敢碰。因为心里清楚自己的家庭收入,有时不用去问家人,时间久了就能慢慢认识到自己家与其他人家是不同的。

年龄越大,就越能有这种感觉,也越能分清“你我”,这个“你我”是与家人之间的“你我”。现在花的是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

尤其是在上完高三后,深有体会。高三一年是最费钱的一年,卷子费,资料费,学费,一次比一次贵的课后辅导费,还有黑心食堂的伙食费,加起来两三万就这么花出去了,这些差不多是我家一年的收入,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并不宽裕。

本想着这次能够大显神通,拿下高考,可是成绩并不理想。

之前我说过,如果二本考不上,我就不念了。

最便宜的三本学校一年学费两三万,根本念不起(请注意,是学费),而且今年省内大学学费涨翻了。物价也一直在涨,但是家里的收入却没涨多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什么经济发展那么迅速,我家的收入仍然很低呢?

从无到有是一次突破性的转变,重重的担子压在小小的肩,而我终究是辜负了一切。

穷,就过穷日子;富,就过富日子。并不是有了钱就能够幸福快乐,在追求物质生活充足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认识的主体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在我看来,幸福快乐比一切都更加重要,但不代表我喜欢像颜回那样过着清贫乐道的生活,我也追求物质生活的充裕,也想过衣食无忧的生活。

虽然先天的生活条件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后天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

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理想的生活应以自己的双手创造。

我们可以不是贵族出身,但我们不能不劳动。

本身就不是富二代,富三代,如果还不努力,贫穷不去你家去谁家呢?

以劳动为信仰,以劳动为光荣,财富源于劳动。

无需抱怨出身有多么不好,人生道路是需要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一路上你会遇到很多人,他们或许与你一样,又或许与你不同,但是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能停止前进,因为路还很长,你不知道下个路口将会遇到什么,它或许就是你改变命运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