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重点语法教程(上)
- 陈苗主编
- 1694字
- 2021-02-08 18:01:30
第一节 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任何一个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基本上都是为了使用它,所以任何一种外语教学都要以培养交际能力为首要原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则完全是指导学生运用语法规则去表情达意,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因此,语法教学不是教句子的语法而是教句子的意义和用法。如果不明确这一原则,语法教学的方向就会出现偏差。
二、对比原则
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学习者会受到其第一语言迁移作用的影响。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对所有学习者都有共同的难点,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又有特殊的难点。因此,语法教学要有针对性。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语法难点有:形容词谓语句、无标记被动句、“把”字句、量词的用法、“着、了、过”的用法等。
在教学中,对比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汉语与汉语相近现象的对比、汉语与母语某相对形式的对比、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等。将对比、比较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生的中介语系统情况和负迁移规律,以及学生的母语、汉语水平,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都想到,通过对比、比较把问题讲清楚,以最大可能地减少负迁移和偏误率。
三、偏误分析原则
偏误现象属于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积极地对语言体系进行判断、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并试图使之规范的创造语言过程。所以,在语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负面证据的激活作用,按规律、成系统地解决学习中的偏误问题。
偏误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是层层分类,即对经筛选确立下来的每个偏误项目的所有实例进行再分类,力求准确揭示偏误的实质。第二步是描写,即对所分出来的类在意义上和结构上的共同点进行抽象并一一列举出来,以便明确某个语义内容是通过什么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三步是正误对比,这也是分类的直接目的,即找出该语义内容在汉语里应该具备的结构规则。偏误分析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贯穿始终的环节,具有重要价值。
四、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结构形式,要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如以一定的话题或功能为中心,组织相关的语法点和词汇构成一个单元或系列。这些孤立的、纯结构形式的语法点就可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只是把汉语当成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来看待,因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意语言知识的讲授、句子的静态分析和句型的操练,很少关注与句法相关的其他问题。比如,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去理解交际中表达的特定意义,如感情意义、隐含意义、联想意义等。因此,学生常常造出完全合乎语法规则,却不合乎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不合乎情理、不合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不符合身份、不合时宜的句子,比如“爸爸长得跟我一样”。由此可见,将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讲练结合原则
语法教学不是要解决能不能懂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会不会用的问题。因此,语法教学应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语法不是讲会的,而是练会的。对语法知识要进行必要的解释、总结,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但语法知识的讲解要少而精,避免使用大量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掌握这些规则。语法课上要体现以练习为主的原则。练习(包括听、说和读、写)应贯穿于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全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课来说,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对语法的讲解应该抓住关键点来讲,讲对学生最直接有用的东西,同时又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多练是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通过练习掌握和巩固所学的东西,或者把所学的东西在设计的语境中进行实际操练,以达到会用的目的。练习的设计还要有针对性,能体现所讲的法则、规律,能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所讲的那些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练习才能取得成效。多练习还是一个重要的反馈环节。练习中,教师对于正确的表达及时给予肯定,使之及时得到强化,从而形成长时记忆;对错误的不适当的表达及时给予否定、纠正或偏误分析,可以避免、减少错误知识的形成,并加强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