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一、历史背景

认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这种教学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要求大量能够直接进行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高水平人才,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的听说法已不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界要求用新的方法代替听说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时,美国的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创立新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认知法便应运而生。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他提出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论等。

教育学原则:“学生中心论”。

三、教学过程

认知法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三个阶段。

四、主要特征

认知法有以下8个主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

(2)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3)注重理解,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4)反对听说领先,认为语言的声音和文字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相辅相成,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只改主要错误,反对有错必纠。

(6)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7)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和翻译。

(8)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创造语言环境,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五、主要优点

认知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注重理解。

六、主要缺点

认知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充实。从理论上说,认知法理论基础的一些理论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如转换生成语法体系怎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实践上讲,缺乏与该理论原则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该法在美国多用于教本国人学外语,而在教他族人学英语时基本上不用此法。

七、历史意义

认知法是与听说法相对立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一大流派。认知法来源于翻译法,但不是翻译法的机械重复,而是有所发展和提高。它把当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知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研究中来,首创了对学习者的研究,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对第二语言教学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