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航空、公路、水路运输等传统运输方式承载的压力与日俱增,高效、节能、环保的高速铁路国家铁路局对高速铁路的定义是“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国家铁路局.什么是高速铁路?[EB/OL].[2013-10-22].http: //www.nra.gov.cn/ztzl/hyjc/kjcxx/kp/201605/t20160526_24387.html.)。(以下简称“高铁”)运输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高铁网。这使得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铁成了发达国家区别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性基础设施之一。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拉开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序幕,截至2017年基本形成了“四横四纵”的高铁网。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至2030年,中国将建成“八横八纵”的高铁网,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届时中国将跨入全高铁时代。

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高铁以高科技为支撑,具有速度快、运载量大、安全与舒适等显著优势,能有力拉动和推进公路与民航运输的优化调整,促进公路与航空提高其运输服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高铁的建设与发展在极大程度地降低人流和物流成本的同时,有助于加快“同城化”进程,使区域经济由“片”到“网”,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形成以高铁为骨架和动脉的沿线经济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对刺激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现已建成的京沪高铁线,将中国三大经济带——京津唐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紧密连接起来,经济带内与经济带之间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推动了这些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研究与报告显示,京沪高铁线自开通以来,对沿线城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到近4%,对GDP增速的边际贡献达20%左右,同时推动了高铁沿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调整了这些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布局,有效降低了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区域城市间的资源要素的互动成本,实现了三大区域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的无缝对接,促进了高铁沿线的产业转型,推动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渝万高铁是重庆腹心区域的交通要道,它的建设开通对其沿线经济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与重大意义:其一,为促进和加快郑渝高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二,渝万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是内陆腹心高铁经济发展的探索创新,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其三,渝万高铁经济圈层建设是促进重庆市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入西南核心经济圈、跻身长江上游经济带制高点、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功能的重要引擎;其四,渝万高铁经济带的建设是重庆市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推手。鉴于此,本研究以区域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充分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带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密切结合重庆的实际,系统地探讨渝万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发展问题,以期为渝万高铁沿线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