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宋江的社会理想

在评价宋江的时候,最具争议的是他的“忠”,是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受了“招安”,被人唾骂。其实,这是值得商榷的。

须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仁人志士的普遍价值观是:忠君报国,保境安民。将“忠君”与“报国”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君王是国家的象征。传统文化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精忠报国”(岳飞),等等,都认为君王是至高无上的。而人们报效祖国的途径,一是科举入仕,二是到边疆一刀一枪,马背上立功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这种功名观即为人生价值观,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简单地用“阶级”二字去分别要求社会成员。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整个社会或者说人类社会,会有一些普遍的价值标准。既然我们可以用忠君爱国去衡量屈原、岳飞,为什么却反而不能理解宋江呢?难道我们可以期望宋江去推翻皇帝吗?即使他“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自己当了皇帝,不依然是一个万人唾骂的“最高地主头子”吗?要知道,在封建时代,农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充其量是推翻一个坏皇帝而扶起一个好皇帝啊!

我们来看看宋江的政治理想:

宋江发配江州,有一次上浔阳楼来,喝了几杯酒,诗兴大发,在楼上题了一首《西江月》词和一首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是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三十九回)


酒后吐真言,从诗词中可以看出,宋江的革命性是颇为坚定、强烈的,他作为梁山事业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他有威望(仗义),能团结人(重情),有组织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他指挥的三打祝家庄战斗,是《水浒》中最经典的战例),是梁山事业的合适领袖。但他“自幼曾攻经史”,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因而尽管他极力效法黄巢去反抗封建社会,却仍然突破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他与封建社会的矛盾有个人恩怨的成分(“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因而要寻一己之仇(“他年若是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但他也有人生的“凌云壮志”,那就是“去边上(边疆),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三十二回),“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七十一回)。他“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含义是很复杂的:既有羡慕并希望超越黄巢、向不合理的社会宣战的一面,也有胸怀“忠君报国”理想、不以黄巢起义为然的一面。其实,宋江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但既然反了,也就豁出去了,这是他革命性的一面。然而,他时时盼望朝廷招安,招安了,也就回到“忠君报国”人生理想的正常轨道上来了。所以,作为梁山农民军的领袖,宋江接受圣旨招安,只能以悲剧视之,他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

宋江从“忠君报国”的理想出发,最终接受招安,是时代的局限性。你不能期望宋江推翻皇帝,历史上的宋江做不到,小说中的宋江做不到,小说的作者也做不到,因为那是封建时代,不可能诞生一个超越历史时期的有新思想的彻底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