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胸壁结核
胸部软组织(包括骨骼)因结核等感染而形成脓肿或慢性窦道,称为胸壁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chest wall)。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主要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
胸壁结核与原发结核病灶可同时存在,原发病灶可能是陈旧性病灶,特别是继发于结核性胸膜炎者,胸膜炎可能已愈或胸膜增厚改变。
胸壁结核的脓肿来自于胸壁的深处,穿透肋间肌到达胸壁浅层,往往在肋间肌的内外形成一个哑铃形的脓腔,可形成窦道在肋骨下潜行一定的距离(图3-29)。
图3-29 胸壁结核哑铃形脓肿
胸壁结核好发于乳腺与腋后线之间的第3~7肋骨处,一般有结核等感染的反应,如低热、盗汗、虚弱、乏力等,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脓肿穿刺可抽出无臭味的稀薄黄白色脓汁或干酪样物,一般无普通细菌生长,也不易查到结核杆菌。胸部X线片可显示脓肿的阴影,但一般看不到肋骨的破坏征象,病灶处的肋骨切位片,有时可发现骨皮质有破坏改变。当脓肿出现混合感染后,可变红而薄,可自行破溃或因切开后经久不愈形成慢性窦道。
胸壁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因此,应注意全身治疗及休息、抗结核治疗并加强营养。如有活动性肺结核纵隔淋巴或肺门结核,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the clearance of tuberculous focus)。
【适应证】
(1)胸壁结核脓肿或慢性窦道者。
(2)肺及其他器官无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
(3)病情已稳定的患者。
【禁忌证】
病情不稳定,其他器官有活动性结核。
【术前准备】
(1)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2)抗结核治疗2~4周。
【麻醉与体位】
(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根据病变部位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步骤】
(1)如皮肤及浅层肌肉未受到侵犯,沿脓肿的长度切开,如皮肤已受累或已有瘘孔存在,则应按病灶的长轴做梭形切开,切除有病变的皮肤及窦道口。
(2)将皮肤及肌层向两侧游离,尽量不切入到脓腔,如脓腔已破,则需清除脓肿及干酪样物(图3-30)。
图3-30 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清除脓肿及干酪样物
(3)用探针或弯血管钳寻找窦道及肋骨下面的脓腔,窦道的走行不一定是直线,可能细小,要仔细寻找(图3-31)。
图3-31 探测胸壁结核病灶的窦道
(4)切除窦道及遮盖深层脓肿上面的软组织,包括肋骨及肋间肌等,使脓腔敞开,切除脓腔壁及其肉芽组织,用刮匙把脓腔壁彻底清除干净(图3-32)。
图3-32 清除胸壁结核病灶脓腔壁肉芽组织
(5)清除脓腔的坏死组织及肉芽组织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及过氧化氢、盐水冲洗创面,游离附近的肌瓣,充填在脓腔内,用可吸收缝合线固定(图3-33)。
(6)肌层间放置橡皮引流条,肌瓣下放入抗结核菌的链霉素粉等药物。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加压包扎(图3-34)。
【术中注意要点】
术中必须寻找到窦道,彻底清除病灶,去除病灶上的组织,使脓腔完全干净显露。充填肌瓣,适当加压包扎,一般都可一期愈合。
【术后处理】
(1)全身使用抗生素2周,应用抗结核药物6个月至1年。
图3-33 游离附近肌瓣充填于脓腔内
图3-34 缝合皮下组织
(2)根据情况拔除引流物,加压包扎2周。
【主要并发症】 (1)伤口延期愈合:
常因充填肌瓣不足,残留死腔等。
(2)病灶的复发:
清除坏死灶及肉芽组织不彻底,有时窦道过细不易发现残余的病灶,或有包裹性的结核性脓胸,胸壁的结核病灶与包裹性脓胸不在同一部位,但又不能排除有窦道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