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构移动的两种类型与三种模式

骨移动的两种类型

1.滑移
必须指出,大多数情况下的骨移位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缓慢、持续、小力量的骨结构直接受力和/或软组织的牵拉,使得骨结构容易发生滑动式移位。
关节间有限的骨性限制结构、韧带为主的关节固定机制,以及关节面之间软骨、软骨盘、滑囊、滑液、骨间韧带等结构条件的存在使得骨结构可以在力学结构不平衡情况下发生以滑移、蠕动形式为主的位移。
骶髂关节的悬吊式连接方式、脏器的悬吊式固定,也决定了骶髂骨结构和脏器易于发生以滑移为主的位置改变。
2.跳动
跳动是快速的移动。
于扳动式手法正骨而言,骨结构的跳动式复位,是移位的骨结构在病理极限位下被手法操作的长杠杆力撬动,或被手法强力冲击、推动,快速突破软组织的黏滞屏障而达至解剖极限位的过程。
处于病理位置状态的移位骨结构被快速推移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强大的动能的转化。这个强大的动能是快速与强力的组合。

骨移动的三种模式

1.速度模式
最常见的速度模式,是快速模式,即以快速的手法作用力,在反射机制启动之前,就已经迅速克服肌肉韧带对骨结构的限制力而达成移位骨结构的整复过程。快速扳动、高速冲压是典型的方式。
快速模式的安全操作,需要在力量大小与骨结构被动移动的幅度这两方面达成量化的完美组合。闪电般的瞬间,是胜利的欢笑还是灾难后果,赌场结局常常让人难以预料。
“一站、二看、再通过”慢速模式鲜少为业界探讨,“东方柔性正骨”的出现,将“轻推慢移”正骨模式正式引入骨伤学界的视野。
慢,并非代表效率不足。稳妥地接近可控制的胜利成果,需要一颗修炼者的心。
速度与力量的多样组合,正是风格各异的技术流派形成的基础。
2.力量模式
力量模式,于坊间流行的正骨技术而言,可细分为强力模式和巧力模式。
这里所言的强力、巧力,其实质均是落实在目标结构上的作用力大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骨结构移动的限制力。
强力、巧力的不同,只在于施术者发力之大小不同而已,其作用在目标结构上的力是同样强大的。施力者的发力大小,取决于有无借助特殊的工具或采用特别的方法。其中,长杠杆力的采用是常见的。
力量模式有效的原因,是力的征服效应。
然而,当作用到目标结构上的作用力超出该结构(包括相关骨性结构和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等)的最大屈服强度而达至屈服极限时,结构的破坏(断裂、破裂)就会发生。
因此,如何有效量化、控制手法作用力以保证其始终处于结构的屈服强度之内,是力量模式手法必须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所有徒手正骨疗法必须认真应对并妥善解决的安全性课题。
施术者主动性发力较小而目标结构被动性受力较大,被冠以巧力的长杠杆手法模式的背后,常常隐藏着难以控制的手法风险。
轻柔的正骨技术,示现出一种被忽略已久的特殊力量模式。
3.和谐模式
这是一种始终强调策略性的智慧模式。
尽可能减少手法操作的力对人体本体感受器的刺激,不引起肌肉韧带的反射性收缩与抵抗。在控制骨结构的软组织异常黏滞力顺利释放的情况下使骨结构被和谐地、缓慢地推移。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推移骨结构的模式坚决反对强硬、暴力的操作,主张运用独特的柔性内力并以和谐的智慧模式进行操作。这是东方柔性正骨技术的不传之秘,是东方柔性正骨技术的核心要素。
由此,“东方柔性正骨技术”开始涉足于困扰手法医疗临床的特殊病患、特殊结构与特殊病情的骨移位相关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

筋骨结构的整体观

筋骨结构整体观的首要理念,是全身筋骨力学系统的整体性。这个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密切的力学关系,涉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从结构横向的多重层次及纵向的多级相应关系方面看到。
结构的多重横向层次,涉及筋骨结构的骨链、筋骨链和筋膜链三重结构链。这三重结构链纵向展开便构成了筋骨结构的多级关系。
这三重结构链在人体内外的纵横阖辟,把人体筋骨结构完整地统一起来,不可分割。
合理的筋骨架构系统,可以提供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存在及发挥功能活动的有效空间。
筋骨结构正常位置与序列所提供的空间环境,也是维系人体神经、循环、运动等系统结构与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软硬结构之间永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软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为骨架结构的稳定与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内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保持,不仅需要肌肉骨骼系统提供的特定空间环境支持,同时也需要功能良好的神经、血管、体液、淋巴等生理系统的共同支持与维系。
从客观表现出来的筋骨结构位置、序列及其应力状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肌肉骨骼系统力学结构的合理性,这个是我们正骨出手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异常力学结构有关的症状的发生及其缓剧状态,则取决于不合理状况被代偿或修补的程度,这也是出手与否的重要信号指标。
以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而言,在我们当下探讨的人体筋骨生命现象以外,我们亦应当了解,人体身心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关系的关联互动,不仅表现在有形的物质层面,更与无形的信息、能量密切联系。物质结构、身心状态、社会意识形态及其信息体、自然环境与地球场能,乃至宇宙信息等方面的认知及其复杂关系的探索,将把人体疾病与健康的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