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院前急救手册
- 涂汉军 刘菊英 肖敏
- 4615字
- 2021-04-01 08:34:23
第三章 休 克
休克(shock)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血压降低是休克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特征。迅速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细胞供氧,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休克按病因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一、病情评估
1.资料收集
(1)环境与现场特点:
患者的体位、意识、面色、有无外伤出血、有无严重呕吐腹泻等。
(2)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骤然发病还是缓慢起病,何时发病,有无明显原因或诱因如创伤、感染、心脏病发作、过敏反应等。
(3)主要症状及进展特点:
低血压进行性加重,伴意识障碍,脉搏快,四肢湿冷,发绀,尿少等。
(4)伴随症状或体征:
休克伴明显的内外出血,见于低血容量休克;休克伴胸痛,见于心源性休克如心肌梗死;休克伴皮疹皮肤瘙痒及呼吸系统症状者,见于过敏性休克;休克伴严重感染者,见于感染性休克;休克伴严重创伤、剧痛及神经损伤者,见于神经源性休克。
(5)诊疗经过:
起病后有无诊治及效果。
(6)休克的身心反应:
早期患者意识尚清楚但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过度换气等,继而意识模糊,大汗淋漓等。
(7)既往健康状况:
有无冠心病、创伤、主动脉夹层、消化道出血、慢性肝衰竭、胆结石及胆系感染、肺部感染,近期有无药物治疗、静脉注射、食物过敏和虫类咬蛰伤等病史。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等观察: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皮肤、尿量等以及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脑膜刺激征、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等。
脉搏和血压:休克早期脉搏变化早于血压波动,因此更有实际意义,但不足以反映休克的严重程度。早期脉搏加速,如继续发展可至扪不清。收缩压<9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30%以上或脉压<30mmHg,即考虑休克。
皮肤:皮肤温暖,色泽正常,提示毛细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周围血管阻力无大变化。皮肤较正常温暖红润,提示小动脉阻力下降,见于感染性休克早期和神经源性休克。皮肤发凉,潮湿,提示毛细血管痉挛伴小动脉阻力增高。肢端与躯干之间的温差有实用价值:两者温差越大提示休克越轻,反之则差。过敏性休克时伴有皮肤瘙痒及风团样皮疹。
意识状态:意识由烦躁转为淡漠、昏迷。
尿量:休克时肾血流改变最为显著。休克时尿量<0.5ml/(kg·h)或无尿。
(2)休克的病因诊断步骤:
如果患者血压测不到则应立即开始基本生命支持,若心搏骤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AB,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并建立静脉通道。如果低血压原因未明,立即进行临床检查寻找病因,特别观察以下情况:
1)检查气道,清除呕吐物或血凝块;面罩吸氧,神志不清者给予气管插管;检查双肺是否通气(张力性气胸?)。
2)注意呼吸频率(酸中毒、气胸、肺栓塞和心力衰竭时增加)。
3)检查心律,处理异常情况。
4)脉压是多少?(中心)静脉压是否升高?
5)双上肢血压是否相同(胸主动脉夹层)?是否存在病理性杂音(急性瓣膜损伤)?
6)患者有无皮肤湿冷?存在皮肤湿冷提示心力衰竭或低血容量。
7)检查腹部,有无饱满或波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有无急腹症的征象(动脉瘤、胰腺炎、内脏破裂穿孔)?
8)患者有无脱水或低血容量的表现(皮肤黏膜皱缩干燥,体位性低血压)?有无呕血(口周血迹)黑便?
9)有无荨麻疹、风团、哮鸣音、软组织水肿(眼睑,口唇),如存在上述表现,提示过敏反应。
10)有无神志异常(大脑灌注不足)?
(3)休克的诊断标准:
1)有休克的诱因。
2)意识障碍。
3)脉搏>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再充盈时间>2秒);皮肤花斑、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0.5ml/(kg·h)或无尿。
5)收缩压<90mmHg。
6)脉压<3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1)以及2)~4)中的两项,和5)~7)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
(4)休克的临床分级:
休克的临床表现随病情变化而改变,根据休克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见表3-1。
表3-1 休克的临床分级
续表
二、救治方法
1.救治原则
休克院前急救的原则是稳定生命体征,保持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加强监测,积极查找休克病因,尽早针对病因治疗。
2.具体措施
(1)一般措施:
置患者仰卧头低位,下肢抬高20°~30°,有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患者半卧位或端坐位。镇静、吸氧、禁食,减少搬动;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肢体保暖;行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
(2)原发病治疗:
是治疗的关键,查明病因后应按导致休克的病因针对性治疗。
(3)补充血容量:
除心源性休克外,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立即建立大静脉通道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补液量最初1小时按10~20ml/kg补给。补液总量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及心功能状况而定,有条件者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补液以免发生肺水肿。
复苏液体的选择:晶体溶液以平衡液为主,或生理盐水。近年来使用7.5%氯化钠溶液治疗顽固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取得较好的复苏效果。院前常用的胶体溶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氯化钠注射液等。
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原则上在第一个30分钟快速输平衡盐液1000~1500ml及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如休克缓解,可减慢速度,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根据输液的监护指标调整补液量和速度,血压和尿量是院前可用的简便客观的监护指标。
输液的晶体与胶体比例:在院前急救时晶∶胶比例为4∶1,有条件时晶胶之比为2∶1或1.5∶1,严重大出血时可以为1∶1的比例。
(4)纠正酸中毒:
休克时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当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后仍无效时,可给予5%碳酸氢钠100~250ml静滴,有条件时可在院前行快速血气分析后调整。
(5)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给氧,保持脉搏氧饱和度≥95%。
(6)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适用于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稳定者或休克症状未见缓解,血压仍继续下降的严重休克。
多巴胺:5~20μg/(kg·min)静滴,多用于轻、中度休克;重度休克20~50μg/(kg·min)。成人可按体重(kg)×3算出需要的多巴胺总剂量,用盐水稀释至50ml,用微量泵给药,每小时推注的毫升数即为患者应用多巴胺的量化数。
多巴酚丁胺:常用于心源性休克,2.5~10μg/(kg·min)静滴,配制方法同多巴胺。
异丙肾上腺素:按体重(kg)×0.03配制,0.01~0.1μg/(kg·min),适用于脉搏细弱、少尿、四肢厥冷的患者,还应用于心率缓慢(心动过缓、房室阻滞)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重度、极重度感染性休克,按体重(kg)×0.03配制,常用范围0.05~0.1μg/(kg·min)。
肾上腺素:应用于过敏性休克,每次0.5~1mg,皮下或肌注,随后按体重(kg)×0.03配制,常用范围0.05~2.0μg/(kg·min)。
间羟胺:与多巴胺联合应用,15~100mg加入氯化铵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100~200μg/min。
(7)其他药物:
1)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可用地塞米松2~20mg/次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
2)纳洛酮:阿片类受体阻断剂,具有阻断β-内啡肽的作用。先静推0.4~0.8mg,2~4小时可重复,继以1.6mg 加500ml液体内持续静滴。
3)脱水剂:对于有颅压增高表现且血容量已补足、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静推呋塞米20~40mg或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以减轻脑水肿、预防肾功能衰竭。
4)1,6-二磷酸果糖:能增加心排血量,改善细胞代谢,每次50~100ml静滴,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4~7ml。
(8)各类休克的院前急救要点:
1)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快速大量补液。院前判断补液量主要靠监测血压、脉搏、尿量等简单易行的指标。循环恢复灌注良好指标:①尿量>0.5ml/(kg·h);②收缩压>100mmHg;③脉压>30mmHg。如达到上述指标,且肢体逐渐变温暖,说明补液量已经接近丢失液体量。
2)过敏性体克:凡疑是过敏,立即终止接触过敏原。如药物过敏,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道,检测血压、脉搏,观察呼吸。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压药、脱敏药,吸氧补液等,休克容易及时纠正。
3)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最重要的措施。院前主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尿量>0.5ml/(kg·h);②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具体方法:30分钟内先给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500ml。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及肢体末梢温度的监测调整补液量。早期应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经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采用半卧位,保暖,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则动作要轻;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的镇痛和镇静,如吗啡5mg静推尤其适用于伴急性心功能不全者,可减轻患者紧张和心脏负担,降低周围动脉阻力,减轻左心负荷,增加心排血量;补充血容量是必要的,但应该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颈静脉充盈和尿量等情况,听诊肺部有无啰音,以防发生肺水肿;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胺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和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酯类等),密切观察动脉血压;强心甙的应用问题:洋地黄不能增加心源性休克时心排血量,却可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和冠脉收缩,诱发心律失常,只有在伴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时方考虑应用,剂量为常规用量的1/3~1/2;伴有显著过缓或过速的各种心律失常均能加重休克,需积极应用药物、电复律等纠正或控制;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条件者可在院前即予溶栓治疗。
5)神经源性休克:多有创伤、剧痛等强烈神经刺激引起,低血容量状态伴心排出量降低是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治疗需要强效镇痛,吸氧,补充血容量,使用多巴胺等。
典型案例:患者男,32岁,建筑工人。因腹部撞击伤后腹痛腹胀1小时呼叫120。
资料收集:1小时前车祸致腹部撞击伤,40分钟后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肢端发冷,出现昏迷。测心率120次/分,血压70/50mmHg并进行性下降,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
病情评估:患者心率过快,血压偏低,且持续下降,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有出血的征象;失血过多导致大脑灌注不足,逐渐加重的意识障碍,微循环障碍表现如面色苍白,肢端发冷。有引起休克的原因(腹部撞击伤后内出血),意识障碍,脉率快,微循环障碍加上收缩压<90mmHg,脉压<30mmHg,因而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明确,1.5<休克指数<2.0,属重度休克。
救治方法:置患者仰卧位,下肢抬高20°~30°,吸氧、禁食,减少搬动;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肢体保暖;行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快速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ml,多巴胺240mg盐水稀释至50ml微量泵滴注,速度为20μg/(kg·min),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血压维持在80~90/50~60mmHg,神志由昏迷转为嗜睡,半小时后即送达医院急诊抢救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床旁B超证实脾脏破裂,腹腔大量积液,胸腔及心包腔无积液,胸片未见肋骨骨折及液气胸,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血型和输血前常规检查,普外科急会诊,医护陪送下送手术室行剖腹探查加脾切除手术,术后9天顺利出院。
思考题:
1.休克的诊断标准?
2.休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休克的治疗。
小结:休克院前急救的原则是稳定生命体征,积极补充血容量,加强监测,积极查找休克病因,尽早针对病因治疗。
(杨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