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不良反应

随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PIs的不良反应已被逐步发现。不同PPIs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常见的不良反应
(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为PPIs主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率较高,一般症状较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据报道 [53],用奥美拉唑20~40mg/d治疗136例患者,50%出现上腹部疼痛,其余依次为胀气4%,腹泻3%,恶心5%,平均发生率3%。一般不需要停药,症状较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 肝脏损害:
PPIs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雷贝拉唑可导致转氨酶升高;大剂量使用泮托拉唑也可出现转氨酶升高。肝脏严重受损者不能长期大剂量应用。
3) 口腔疾病:
PPIs可使唾液腺分泌减少,妨碍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口腔黏膜溃疡。
(2)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PPIs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增高、血尿、蛋白尿和尿闭,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最后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此类药物,其中奥美拉唑禁用于此类患者。有报道 [54]对64例经活检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显示5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与PPIs相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奥美拉唑38例,其他依次为埃索美拉唑5例,雷贝拉唑4例,泮托拉唑4例,奥美拉唑加泮托拉唑1例。
(3) 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不良反应:
男性可表现为兴奋、阴茎持续勃起,严重者可导致阳痿、乳腺组织增生;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量多且持久。
(4)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
PPIs可能导致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和各类细胞减少。调查117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发现,用药7天内白细胞计数平均降低24%,有10.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降至4.0 × 10 9/L以下 [55];另有报道100例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5% [56]
(5)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头疼、耳鸣、头晕、嗜睡、失眠、焦虑、指端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共济失调、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
2) 视觉损害 [57]
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使用PPI发生视物模糊不清、视力下降,停药后症状消失。
(6) 过敏反应:
一般表现为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过敏者禁用。
(7) 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等。
(8)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使用PPIs引起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少见,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引起咳嗽。
2.严重及新发现的不良反应
(1) 横纹肌溶解:
有报道在雷贝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 [58]
(2) 致幻觉:
药物引起的幻觉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易使人产生幻觉,英国西米德兰兹不良反应报告中心在2003年11月的报告中将PPIs列入最易引发幻觉的10类药物之一 [59]
3.长期(≥1年)使用PPIs的不良反应
(1) 胃嗜铬细胞增生和类癌形成:
长期服用PPIs抑制胃酸分泌,由于胃内pH值的改变,引起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内亚硝酸盐水平和胃泌素水平升高,可引起胃嗜铬细胞增生和类癌形成。PPIs的使用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率上升 [60]
(2) 血清铁、维生素B 12、白细胞等下降:
另有报道 [61],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出现血清铁、维生素B 12、白细胞等下降,发生率为1.5%~2.3%。
(3) 髋骨骨折 [62]
长期使用PPIs可增加髋骨骨折的危险。应用PPIs时间越长,骨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63]。有队列研究显示,使用PPIs者的髋骨骨折年发生率为4‰,未使用者的骨折年发生率为1.9‰,且骨折发生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当患者使用剂量大于常规剂量的1.75倍时,骨折的危险性加大,发生率男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