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达原饮加减治疗湿温(病毒性感冒)

李忠永,男,42岁。会诊日期:1992年5月16日。
半月前患者始感全身不适,寒热往来,体温高达39.8℃,而恶寒甚,入夜汗出而体温略降,数小时后体温复升,头痛,胁痛,全身酸软沉重,胸闷,恶心欲吐,食少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混浊。住院后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药,仍然寒热起伏,体温未降。肝功能、肾功能、B超、胸片等检查均正常,疟原虫阴性,肥达反应(-),白细胞3400/mm 3,中性52%,淋巴45%,嗜酸性3%。
会诊时症见:寒热往来,体温39.2℃,神情烦闷,不欲言,脘痞纳呆,恶心欲吐,肢体重倦,大便昨日已解,先硬后溏,小便黄少,舌边黯红,苔淡黄厚腻。
诊断:病毒性感冒(湿温)。
辨证:湿热相搏,邪阻少阳。
治法:清泻少阳,和解利湿。
处方:黄芩9g,青蒿15g,竹茹9g,连翘12g,苡仁15g,滑石18g,黄连3g,竹叶9g。3剂。
5月19日二诊:病情未缓解,体温39.0℃,拥被而卧,心烦头痛,腹胀欲呕,懊 不能眠,莫名所苦,舌边黯红而胖,苔淡黄厚而垢浊,脉弦数。此秽浊甚,当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仿《温疫论》达原饮。
柴胡15g,槟榔9g,草果6g,厚朴12g,石菖蒲9g,佩兰9g,黄芩9g,连翘10g,茵陈18g。
5月21日三诊:服1剂后,有微汗,体温迅速降至37.5℃,身形轻松,已无恶寒,头痛大减,脘痞略失,小便量增多。垢苔已退,脉稍缓。略减处方分量,2剂后体温正常,诸症皆失,唯觉胸脘稍闷,饥而不欲食,精神倦怠,舌淡、苔薄黄,脉缓。湿邪未尽,脾胃已虚,宜化湿和中法。
焦术9g,炒谷芽12g,苍术9g,藿梗6g,扁豆花12g,黄连3g,甘草3g,炒苡仁12g。3剂。
未尽剂,胃口已开,饮食增进,体力渐复。
【评按】
本例病毒性感冒,证候较重,病程亦长。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胆汤等,均为清解少阳湿热郁阻之良方。本例仿此类方而用之无效,因见舌苔垢腻厚浊已甚。用《温疫论》达原饮,起效之迅速,实出乎意料。
达原饮主治,本为湿热疫疠之邪,不经表分,内伏募原,其证恶寒甚而体温高,邪阻经脉肌肉,故头身疼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其常态,故胸脘痞闷而呕恶。然辨证之要,在其舌苔厚腻浊垢甚或如积粉,此系秽浊湿热遏伏募原之主证。凡见此类舌苔,用三仁一类非不对证,唯力量单薄,难以直捣募原浊邪之巢穴。若见高热而用苦寒、甘寒清凉,必致冰伏遏邪,更非所宜。
本例加柴胡、连翘、茵陈以透郁热,因秽浊甚,加菖蒲、佩兰以助化浊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