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泻热破瘀、行气除湿方治疗阑尾炎
王炯,男,38岁。初诊日期:1959年6月4日。
前年夏日因右下腹痛曾诊断为普通型阑尾炎,因无条件做手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后,病情缓解。此后曾数次发作,均用抗生素治疗缓解。2天前因食凉拌猪耳及糯米饭数小时后右下腹痛又发作,且较前数次剧烈,有轻度寒热,大便稀溏黏滞而不通畅,有轻度呕恶,体温38℃,血中白细胞12500/mm 3,中性90%。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肌卫,反跳痛不明显。舌质黯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滑数。此肠痈证,乃湿热瘀毒充斥之候,宜泻热破瘀,行气除湿。
处方:熟大黄15g,苏梗12g,焦术12g,槟榔12g,当归15g,厚朴15g,炒黄连4.5g,炒神曲12g,青蒿15g,败酱草15g,炮姜12g,银花18g。水煎服。
二诊:1剂后解出较多污秽浊臭如溏酱大便,腹痛即有好转,局部压痛及肌卫也有减轻,寒热略退,查体温正常,舌体胖大淡紫,苔黄腻,继服2剂。
三诊:大便较为通畅,呕恶已经消失,腹痛持续缓解,但麦氏点深压之仍有痛感,知阑尾炎症尚未能完全吸收,湿热瘀毒尚未尽去,以下方治之。
处方:熟大黄9g,丹皮9g,桔梗9g,车前子15g,炒赤芍9g,赤小豆30g,苡仁30g,炮姜9g,当归9g,青蒿12g,厚朴12g,连翘9g。
3剂药尽,麦氏点深压痛完全消失,体温、血象均正常。
【评按】
本案所用方实不出仲景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法。
《灵枢·痈疽》云:“营卫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流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阑尾炎病理大抵不离于此,故本案大黄泻肠中湿热瘀毒,必令大便通畅,余药清肠中湿热,排脓消痈。玉书公认为反复发作之阑尾炎其瘀结寒湿必然较重,当归治血以通经脉,炮姜辛热之性助诸药以行郁滞于隐微屈曲处之湿毒瘀热,此二药或类仲景大黄牡丹汤之用桃仁,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用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