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

书中对于织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和风格两方面。

首先,本文试图梳理织体研究的某些重要的结构概念。本文并不将自身的理论视角固定在“声部”这一较为狭窄的音乐要素上,而是从更大的视野中去审视织体,对织体的定义、构成织体的质与量、空间、密度及其他一些参数的界定、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关于织体的概念,对织体分析研究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调性音乐,而且可以从相同的角度去审视非调性音乐。在不少二十世纪音乐家的作品中,虽然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声部”,但织体在整个音乐结构中的作用却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着、界定着其他音乐要素。但无论是调性音乐还是非调性音乐,无论是单声音乐还是多声音乐,音乐作品必定以某种织体形态出现,只要有织体,就必然涉及它的质、量、空间、密度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本文将着重讨论织体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音乐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纵横交错的关系。织体作为音乐的存在方式、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同和声、节奏、曲式、音色等诸多方面都有复杂的关系。深入地讨论这些关系不仅可以让我们换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以往已经熟悉的音乐,去发现一些平常我们所忽略的、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一些用传统的分析理论无法透彻理解的作品时多了一个重要的视角,而这些问题和视角无论对于音乐理论研究者、作曲家还是演奏者都将是富有启发性的。

再次,本文还将讨论织体对音乐的结构力。织体对于音乐的结构力是被以往大多数学者所忽略的问题。我们以往更多地关注和声及节奏对于音乐的结构力,但对织体的结构力却常常重视不够。事实上,织体的结构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一部作品中,即使我们对和声、力度、节奏等诸结构因素忽略不计,织体同样可以通过其密度、空间、声部、线条、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在不同的结构层面,不仅仅在乐句、乐段等较低的结构层面上,同样还在整个乐章或整部作品这样的结构层面上来结构整个音乐作品。而且这样的结构力在现代音乐中体现得更加鲜明而清晰。

最后,织体形态中各结构要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音乐风格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方面,织体形态体现着音乐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音乐风格的特征又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织体形态在质量、空间、密度等方面的变化。譬如,某些体裁与织体形态有着内在的联系;乐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对织体形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的和声内涵,在不同时期作曲家、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能会表现为不同的织体结构形态等。可以说,有的问题既是结构问题,又是风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