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割股奉君

往前追溯,割股疗亲其实源于古时候的割股奉君,这里的君当然指的是君王或帝王。这种社会“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到了唐朝后广泛传播,宋朝以后,才逐渐演化为割股疗亲。

关于割股奉君,历史上有一段很有名的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曾经在外流亡了近20年,这期间有很多豪杰之士一直跟着他,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年,重耳等人逃到了卫国,由于很久没吃东西了,他们饥饿难耐,要饭也没要到,很快,重耳就面色变白,饿得快晕过去了。这时,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成汤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重耳抱起下衣滴血的介子推说:“等来日内乱平息,一定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至于后来的故事(介子推因不肯受赏,躲进绵山,寻人心切的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

隋炀帝杨广也曾吃过人肉汤。据说在他生病期间,他的妃子们为了争宠,曾割自己的肉熬汤给他吃!关于杨广还有一件荒诞的事,他曾经因为怀疑一个大臣有不忠之心,就逮捕了他,并把他直接烹烤,制成食物,分给这位大臣的同僚。有的人狼吞虎咽吃了很多,得到了杨广的丰厚奖赏,着实不可思议。在那个时候,下级为了向上级表示忠心,有时无论多么荒诞的旨意,都要照办。怪哉!怪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与割股疗亲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很多书籍也都这么记载,这么说来,“割股疗亲”岂不是“用不孝来孝”,与“孝”自相矛盾了?

事实上,虽然儒家有这样的教条,但道德标准和实际生活并非一一对应,并不是说有了标准,所有人都会照做,也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当时更多的是士大夫阶层所秉持的一种心态,下层民众对割股疗亲较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