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负凌云笔】

说完了“初唐四杰”中比较年轻的两位,似乎应该用些笔墨来说一说年纪比较大的两位——骆宾王和卢照邻。虽然骆宾王年纪最大,诗名也胜过卢照邻,但鉴于如今知道卢照邻的人相对较少,我决定先说卢照邻。

“初唐四杰”听起来很风光的样子,但若让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一定会觉得自己是尘世间的不如意人。而这诸般的不如意中,尤以卢照邻为甚。半生坎坷,最后因为苦病缠身,他竟选择投水自尽,葬身鱼腹来求解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自绝,予我的冲击和震撼,更甚于屈原的自沉。

屈原是个仪式感很强的人,一生追求仪式感的他,最后选择抱石投江来证明自己,换言之,他要天下人都记得他的正确、绝望和清醒。这是个自恋的人,他连死,都要死得独具美感!让天下人,后世人耿耿于怀!

卢照邻的自沉不同于此,他是活生生被这命运的无常摧毁的,他的死意味着某种对抗和坚持的消解,充满了无可奈何,徒留下锦绣文章供人怀想,历千年而不衰。

通行版“初唐四杰”的排名是“王杨卢骆”。对于这个排名,杨炯曾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除却刻意抬举卢照邻,借以挤对贬低王勃的用意之外,能得倨傲才子如此称许,卢照邻的诗才也确实不可小觑。

卢照邻的成名作《长安古意》,是一首歌行体的长诗,亦称“七言歌行”,魏晋以来,这种诗体,多用于乐府歌辞。

初唐时,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七言古诗的形式,名为“歌行”。歌行是诗,不是乐府曲辞。歌行是诗,却有散文的容量,可咏怀古事,亦可针砭时弊。所谓“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长安古意》写得俊逸华美,又不乏对现实的深思针砭。甫一面市,就众口相传,令到洛阳纸贵。当时就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齐名,文采实则胜之。

《长安古意》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一样,是唐诗中不容错过的名作。又因是开唐代歌行先河的代表作,所以格外突出。

卢照邻文思浩荡,挥洒自如。一首歌行将昔日帝都长安的生活尽情展现,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读着它,就像看见了从前,看见了一个个故事发生,以及故事背后的历史和现实。

可想而知,在缺乏娱乐,没有爆料的古代,这样的歌行,带来的轰动和回味,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内地大众追看一部港台连续剧。

现在的人即使不太熟悉这首长诗,对当中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也一定不会陌生。这两句,简直是赞美爱情的千古名句。

《长安古意》太长,先不引录,后文会再谈到,我们先了解一下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是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幽忧子”。这个一眼看去就很忧伤的别号,并不是他故作深沉,要引人注意。平心而论,他的际遇真是凄凉,而且是越到后来越凄惨。

开始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卢家是河北的世家大族,卢照邻被寄予厚望,少从名师,饱读诗书,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进入太宗之弟邓王的王府担任文学属官。邓王待他不错,看重他的才华,将他比作司马相如,任他在府中遍阅诗书。《长安古意》大致写于这个时候。

唐制规定担任王府属官不得超过四年,以防彼此结党生变。卢照邻在邓王府任满后,到今天的成都新都桥担任新都尉。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又被比作司马相如,这是很高的赞誉啊!要知道,咱们亲爱的诗仙大人李白的偶像之一就是司马相如。

我要来做坏人打破幻梦了——在寻常的认知中,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一旦中了进士就犹如登了龙门,立刻身价百倍,俗话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实际上,考上进士只是看上去很美,万里长征才刚起步。唐朝进士的仕途起点很低微,并不是一登龙门,即刻显贵,而是大多从某某尉做起(类似于某县的公安局局长)。考上进士等于考上公务员,先下基层锻炼几年,运气差的一生潦倒,运气好的也要熬油似的熬几年才可能得到一个升迁的机会。

在朝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大多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脸皮薄的遇见上司都不好意思自我介绍。所谓“高才无贵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解了时代背景,我们才更清楚,诗人们普遍的不爽从何而来。

在唐朝考进士,除了拼才华,拼名气,还要拼后台和保人。后来名气大如李白、杜甫,在当时亦须顺应潮流,殷勤地给高官权贵写“自荐信”,送诗文。王维比较爽,出身好,人脉硬,长得又帅,多才多艺,直接通过岐王李范,走了公主的后门,一举登第。杜甫比较惨,早年为了中进士,还给杨国忠献过诗,虽然他肯定是看不上杨丞相的。

李白比较懒,他压根儿就不想考进士,不愿循规蹈矩地做小官,他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走荐举的路子,一步登天。

无论是另辟蹊径博取关注或者认真走后门,在我大唐朝都是蔚然成风、正大光明的,无人谴责。

人说,少不入川,卢照邻在新都尉任满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四川,他愉快地在天府之国待了几年,浪游巴山蜀水,写了很多好诗,享受了美食,看腻了美女之后回到洛阳寓居。这时候,他等来的不是仕途的再次腾飞,而是一场飞来横祸。

这场飞来横祸就和开篇时提到的《长安古意》联系上了。话说,卢照邻闲居洛阳,突然有一天来了几个人,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直接将他丢入大牢。亲友营救无果,四处打听,得到的消息是他可能得罪了某位神秘大人物。这时很看重卢照邻的邓王已经过世,没有人能帮得了他,卢家只有束手无策,听天由命了。

这位神秘大人物据说就是武后的侄儿梁王殿下武三思。因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梁家画阁天中起”之语,后面又有“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等点评时事、讥讽权贵的话语。可能被人有心曲解,武三思读了之后觉得这是讽刺自己的,下令将卢照邻投入大牢。虽然后来经过审讯,卢照邻被放了出来,但还是被吓得不轻。

他本以文辞知名,是当世一等一的才子,不料却因文生祸,因《长安古意》而获罪于新贵,虽然侥幸脱身,却从此厄运缠身。

人,永远都不会知道生活会在什么时候改变方向,指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