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谁从德国农民战争中捞到了好处

—利希滕费尔斯农家做客后记

黄昏时分,我们从柏林乘火车南下,夜间到达拜罗依特市,转乘汽车来到利希滕费尔斯。利希滕费尔斯是德国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镇。由于我们想去科堡这个古城堡参观,就在利希滕费尔斯乡间一个农家旅店住下了。

在这个农家小旅店住下的第二天,正逢店主人拉普先生的五十岁生日。他邀请旅店的住客和附近的农民共进晚餐,住在这家小旅店里的客人,除了一对美国年轻情侣而外,就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了。而附近的农民却来得不少,家家都是男女老少一起来的。他们穿着当地的古老服装,仿佛回到几百年前一样。菜肴非常丰盛,每人四分之一只烧鹅、两个大土豆团子、一大盘生菜、一公升瓶装的啤酒、一大杯牛奶、一大盅冰激凌,还有农家自己烤的硬壳面包。我们饭量有限,每人吃了一半还不到,而那些来做客的农民,包括一些老太太,把面前的那一份菜全吃下去了。吃完饭,就在屋子前边的广场上,升起篝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了一个圆圈,拉起手来,又唱又跳。主人邀我们参加,我们不会跳,也都跟着转圈子。直到半夜,农民们才一一开着小汽车告别而去。第二天上午我们起来后,那对美国年轻情侣已经走了。我们向主人告别,驱车前往班贝格和纽伦堡。德国农民如此纯朴、热情,使我们久久难忘。

利希滕费尔斯北面是图林根,西面是维尔茨堡,都是十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激战区域。我想,凡是读过威廉·戚美尔曼的名著《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的人,可能都会记得,书里的描述是何等生动。四百多年前,这里的农奴生活凄苦,他们受尽了压榨和凌辱,在这种情形下,农奴揭竿而起。而在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之后,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家破人亡,尸横遍野,这里简直是连地狱都不如的世界。但这都是四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在今天的德国南部,哪里还有那一段悲惨历史的痕迹呢?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已经铭刻在无形的史柱上,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只要人们想了解过去,轻轻地拂去史柱上面的灰尘就行了。

四百多年前,德国的乡村经济相当落后,城市的市场是狭小的。封建割据状态依然如故。除了七个有选帝资格的诸侯而外,境内还存在十多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至于独立的帝国骑士则有上千个。诸侯、骑士和城市之间,有时结盟,有时互相征战,争夺地盘。各地关卡林立,货币有一千多种。

十六世纪初年,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大多数城市信奉新教,拥护宗教改革的传教士在南方各城市任职和居住。受尽压迫的农奴从宗教改革中感觉到新的希望的出现,似乎参加了宗教改革运动,就可以既反对贵族的统治,又反对教会的腐败与专横。这样,同宗教改革运动密切结合的、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遍及德国大部分地区。

农民战争持续了三年(1524—1526),最后被诸侯的联军镇压了下去。但教会的势力由于受到农民军的打击而削弱,罗马教廷在德国的影响力缩小了,一些寺院和教堂被捣毁,世俗诸侯乘机又侵吞了教会财产,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以往,在诸侯纷争的政治环境中,城市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贵族力量强大了,城市想进一步摆脱封建主控制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那么,究竟是谁从德国农民战争中捞到了最大的好处呢?众多诸侯们虽然捞到了好处,但还不是最大的获利者。捞到最大好处的是最强大的诸侯,即日后的德国统一者—普鲁士。

十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结束后,十七世纪内,德国境内基本上形成了新教诸侯和旧教诸侯两个阵营,势力相当。七个选帝侯中,有四个信奉旧教,三个信奉新教。新教以萨克森、黑森、勃兰登堡为中心,旧教则统治南部、东南部和莱茵河中下游地区。两派都有国外的支持者。这样,从1618年到1648年发生了“三十年战争”。

勃兰登堡侯是德国境内七个选帝侯之一,是新教的信奉者。在1524—1526年德国农民战争期间,乘南部诸侯忙于应付农民起义之际,勃兰登堡侯着力于增强自己的实力。“三十年战争”前期,战争在德国西南部和东南部进行,新旧两教诸侯的势力都削弱了,而勃兰登堡虽属于新教阵营,但实力未受多大损失,境内也不是主战场,它实际上成了“三十年战争”中的最大获利者。在发生“三十年战争”的1618年,勃兰登堡得到了普鲁士;“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又占有东波美拉尼亚、马格德堡大主教区。这时,易北河以东的大片土地,直到莱茵河下游都在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之下。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1701—1713)。普鲁士王国第二代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大力扩张军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第三代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1786)统治时期,侵占了西里西亚,在同俄、奥共同瓜分波兰后获得了西普鲁士。普鲁士不仅确立了王权,而且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一支二十万人的强大军队。

勃兰登堡侯国正是在德国境内其他诸侯的力量不断削弱的情况下壮大起来的。普鲁士王国正是在战胜和吞并其他诸侯的基础上,最终联合各邦成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十六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竟然为以后德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德国的统一做了准备。勃兰登堡侯国领地本来是德国境内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又处于偏远的德国东北部,远离经济比较发达的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要不是宗教改革运动、农民起义和“三十年战争”这些事件的发生,十九世纪后期统一的强大德意志帝国会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而形成吗?历史的发展往往有令人难以预料之处。从这里可以找到又一个证明。

1989年3月(选自《山景总须横侧看:厉以宁散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