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消耗定额的确定方法

根据施工生产材料消耗工艺要求,建筑安装材料分为非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两大类。

(一)非周转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

非周转材料也称为直接性消耗材料,它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用于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砂、石、钢筋、水泥、砂浆等。

非周转材料通常通过施工生产过程中对材料消耗进行观测、试验以及根据技术资料的统计与计算等方法制定的。

1.试验法

试验法是指通过在材料试验室中进行试验和测定数据来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例如,以各种原材料为变量因素,求得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耗用量。

试验法,主要用来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通过试验,能够对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强度等级控制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做出科学的结论,为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提供有技术根据的、比较精确的计算数据。但是,试验法不能取得在施工现场实际条件下,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对材料耗用量影响的实际数据,这是该法的不足之处。

试验室试验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计量要使用标准容器和称量设备,质量要符合施工与验收规范要求,以保证获得可靠的定额编制依据。

2.统计法

统计法是指通过对现场进料、用料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材料消耗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材料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精确依据。

对积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结算的产品所耗用材料的统计分析,是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剩余材料数量及总共完成产品数量来进行计算的。

采用统计法,必须要保证统计和测算的耗用材料和相应产品一致。在施工现场中的某些材料,往往难以区分用在各个不同部位上的准确数量。因此,要有意识地加以区分,才能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

用统计法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以有关人员的经验或以往同类产品的材料实耗统计资料为依据,通过研究分析并在考虑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2)统计法。统计法是对某一确定的单位工程拨付一定的材料,待工程完工后,根据已完产品数量和领退材料的数量,进行统计和计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人员测定和试验。由统计得到的定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准确程度较差,应对其分析研究后才能采用。

3.理论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直接计算材料耗用量。计算法只能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净用量,材料的损耗量仍要在现场通过实测取得。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对工程结构、图纸要求、材料特性和规格、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法等先进行了解和研究。

理论计算法适用于不易产生损耗,且容易确定废料的材料,如木材、钢材、砖瓦、预制构件等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根据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从理论上都可以计算出来,不可避免的损耗也有一定的规律可找。

理论计算法是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方法中比较先进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资料和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有较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

如砌砖工程中砖和砂浆净用量一般都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1)计算每立方米1砖墙砖的净用量。

(2)计算每立方米砖墙砖的净用量。

(3)计算砂浆用量。

砂浆(m3)=(1m3砌体-砖数的体积)×1.07

注:1.07是砂浆实体积折合为虚体积的系数。

砖和砂浆的损耗量是根据现场观察资料计算的,并以损耗率表现出来。净用量和损耗量相加,即等于材料的消耗总量。

另外,砖的用量还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K——墙厚用砖长倍数表示时的2倍,如半砖墙K=0.5×2=1;1砖墙K=1×2=2;砖墙K=1.5×2=3;

墙厚——半砖墙为115mm;1砖墙为240mm;砖墙为365mm。

灰缝一般取10mm。各种厚度砖墙

的每立方米净用砖数和砂浆的净用量计算如下:半砖墙:

1砖墙:

砖墙:

4.观测法

观测法是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在施工现场按一定程序对完成合格产品的材料耗用量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整理,最后得出一定的施工过程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利用现场观测法主要是编制材料损耗定额,也可以提供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的数据。其优点是能通过现场观察、测定取得产品产量和材料消耗的情况,为编制材料定额提供技术依据。

观测法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典型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技术、组织及产品质量,均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的品种、型号、质量也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检验合格,操作工人能合理使用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

在观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选用标准的运输工具和衡量工具,采取减少材料损耗的措施等。

观测的结果要取得材料消耗的数量和产品数量的数据资料。

观测法是在现场实际施工中进行的。观测法的优点是真实可靠,能发现一些问题,也能消除一部分消耗材料不合理的浪费因素。但是,用这种方法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易受到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观测人员的水平等限制,不能把消耗材料不合理的因素都揭露出来。同时,也有可能把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某些与消耗材料有关的缺点保留下来。

对观测取得的数据资料要进行分析研究,区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以制定出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达到的材料消耗定额。

(二)周转性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周转性材料消耗的定额量是指每使用一次摊销的数量,其计算必须考虑一次使用量、周转使用量、回收价值和摊销量之间的关系。

在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时,某些工序定额、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中涉及周转性材料的确定和计算。如人工定额中的架子工程、模板工程等。

周转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不是指通常的一次性消耗材料,而是指可多次周转使用,经过修理、补充才逐渐消耗尽的材料,如模板、钢板桩、脚手架等。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施工工具和措施。在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时,应按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办法确定。

一次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一次使用的基本量,即一次投入量。周转性材料的一次使用量根据施工图计算,其用量与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有关。

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的平均需用量,根据一定的周转次数和每次周转使用的损耗量等因素来确定。

周转次数是指周转性材料从第一次使用起可重复使用的次数。它与不同的周转性材料、使用的工程部位、施工方法及操作技术有关。正确规定周转次数可对准确计算用料、加强周转性材料管理和经济核算起重要作用。

为了使周转性材料的周转次数确定接近合理,应根据工程类型和使用条件,采用各种测定手段进行实地观察,结合有关的原始记录、经验数据加以综合取定。影响周转次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质及功能对周转次数的影响,如金属制的周转性材料一般比木制的周转性材料周转次数多十倍,甚至百倍。

(2)使用条件的好坏对周转性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3)施工速度的快慢对周转性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4)对周转性材料的保管、保养和维修的好坏,也对周转性材料使用次数都有影响等。确定出最佳的周转次数,是十分不容易的。

损耗量是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后由于损坏而需补损的数量,故在周转性材料中又称“补损量”,按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数计算。该百分数即为损耗率。

周转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后除去损耗部分的剩余数量,即尚可以回收的数量。

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是指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产品,一次消耗周转性材料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