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蒙运动三书:哲学书简
- 伏尔泰
- 3056字
- 2021-11-12 16:15:40
第三封信 谈贵格会教徒
想必您已经听过这个说法:贵格会从基督的时代开始就有了1,而且他们认为基督就是第一个贵格会教徒。这些人说,自基督死后,宗教就开始崩坏,而且在一千六百多年里一直颓败着。然而仍有少数贵格会教徒隐于世间2,悉心保存着在其他所有教派那里已经熄灭了的神圣火种,直到最后的1642年,这把火传遍英国,烧成燎原之势。
那时,大不列颠被三四个以上帝的名义发动内战的宗派搅得无一日安宁。莱斯特郡中有一个纺丝工的儿子叫乔治·福克斯,他突然声称要去布道。而且依他所说,他有成为一个真正使徒的必备条件:他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那时福克斯约莫二十五岁,品行无瑕,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他从头到脚披着一身皮外套,走村过巷地去宣传他反战争、反教士的观点3。要是他只反对战争也就罢了,那也不会有多大的人身危险,可是他还反对教士。于是福克斯在德比城遭到逮捕,被移送到法庭上。出庭受审的时候,他依然穿着那身皮外套,连皮帽子都不摘下来,结果一个警察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冲他大喊:“混账东西,你不知道见到法官大人后得脱帽吗?”福克斯却把另一边脸伸给警察,请他看在上帝的分上再给自己一耳光4。当法官要他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发誓时,福克斯说:“你看,朋友,我从来不发誓。”法官注意到这个人跟自己讲话一口一个“你”,就把他关进德比的一家感化院,让他在那里吃一顿鞭子再说。于是,福克斯一边赞美上帝,一边来到了感化院。里面的人不敢马虎,认认真真地执行了法官的命令。可让抽打这个宗教狂热者的人大感惊讶的是,他居然还恳求对方再给他几鞭子以拯救他的灵魂。这些人倒也不客气,拿起鞭子直接就抽,让他受了双倍的惩罚。结果福克斯还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们,然后开始传道了。最初大家都笑话他,可笑着笑着就开始听他布道了。宗教狂热思想仿佛一个烈性传染病一样,许多人都被他说动,打他的那些人甚至成了福克斯的第一批信徒。获释后,福克斯带着十二个皈依他门下的信徒周游全国,而且仍旧宣传反教士的观点,也仍旧时不时地挨几鞭子。有一天,他被戴上木枷游街示众,他却对着公众高谈阔论,宣传自己的主张,结果又有五十多个看客改信了他的教义,其他听众也为之触动。大伙儿一拥而上,解了他脖子上的木枷,又找到那个害得福克斯受此刑罚的圣公会牧师,把福克斯戴过的那个木枷套在他的头上5。
福克斯胆子大得还敢给克伦威尔的士兵布道,说得一部分士兵都改了信仰,离开军队,还拒绝宣誓。克伦威尔很不喜欢那种天天呼吁信徒不要战斗的教派,就如教皇西克斯特五世瞧不起另一个“不会幽会”6的宗派一样。所以,克伦威尔开始迫害那些改宗士兵。一时间,监狱里塞满了他们的人。可是宗教这种东西吧,你越是禁它,人们就越是信它。被关押的人离开监狱后,心中对教义的信仰愈发坚定,还把听了他们布道的狱卒顺带捎走了。不过,这个教派壮大起来的最主要原因还不在于这里。福克斯觉得—别人也是这么想的—既然自己受了神启,那他的讲话方式一定要不同常人。所以,他一说话就在那里可劲儿地抖动身体、挤眉弄眼,一会儿屏息凝神,一会儿大喊大叫,那副神神叨叨的样子连德尔斐女祭司见了都会自叹不如。很快,这种神启模式就成了福克斯的惯常布道方式,他几乎再不用其他手段来传教了。这也是他教给弟子们的第一个本事。他们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学,学着怎么扮怪相,怎么在受到上帝感召时把每块骨头都抖动起来,所以人们才叫他们“quaker”。许多俗人也常常模仿他们的样子,在那里瞎抖动、用鼻音说话7;只要一抖起来,他们就觉得自己也得了圣灵的感召。可光这样还不行,还得有奇迹啊!于是,他们就造了些奇迹。
福克斯这位贵格会的鼻祖曾在庭上当众对一个法官说:“朋友,小心点,你迫害圣人,很快会遭到上帝惩罚的。”这个法官恰好是个酒鬼,每天都用劣质啤酒和白兰地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他刚刚才签署了一张收押令,把一批贵格会教徒关进大牢,两天后就死于中风8。不过,人们当然不会认为他是因为酗酒过度而暴毙,都说这是圣人预言灵验的缘故。法官以一己之死给贵格会拉来了更多的信徒,这可比贵格会自己表演千百次布道和抖身体管用多了。克伦威尔发现这个教派人数剧增,就想把它拉拢过来为己所用。他给贵格会送钱,结果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所以克伦威尔有一天才感叹说,这是他遇到的唯一一个不受金钱诱惑的教派。
在查理二世时期,贵格会教徒遭到了几次迫害,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他们不缴纳什一税,对法官以“你”相称,还拒绝按照法律的规定宣誓。
最后,一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罗伯特·巴克莱在1675年为贵格会给国王写了一封辩护信。不得不说,这信写得着实好。这封献给查理二世的万言书绝非什么溜须拍马的流俗之作,作者提笔直书,大胆地说了许多真话,提出许多明智的谏言。他在信的末尾处对国王说9:“你也曾顺风顺水,也曾命舛数奇。你体验过被自己统治的国家驱逐的滋味,曾居于人下,如俎上鱼肉;如今又高居王位,成为一国之主。你曾遭人压迫,理应明白压迫者在神和人面前是多么可恨。若聆听了上帝那么多警示和告诫后,你仍不全心皈依在主的身边,忘了当初是谁在你落难时候依然记得你,只一心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定然会遭到更大的惩罚。
“若要避开圈套,远离边上那些企图让你堕落、把你推向恶魔身边的人的诱惑,最好的预防手段就是让自己全身心地沐浴在基督的圣光下。这束光将照亮你的良知。你的良知不能也不会奉承你,也不会任由你沉溺于罪恶而不自知,它只会坦率、真诚地待你。你忠诚的朋友和子民,罗伯特·巴克莱致上。”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封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平头百姓写的信居然奏效了,贵格会遭遇的迫害戛然而止。
1这句话充满深意。伏尔泰在描述贵格会的诞生时,仍不忘思考基督教的起源。例如,他在1765年就写了一本叫“大杂烩”(Pot pourri)的寓言故事,里面就写到了基督教的诞生。在《哲学书简》和《大杂烩》中,伏尔泰并没有如许多无神论者那样认为宗教创始者都是骗子。相反,他承认了神秘主义的真实性,但也认为它无理性可言,自然而然,它也只能适用于普通大众。1725年,伏尔泰曾多次拜访巴黎一个被圣迹治好病的妇女。伏尔泰只能相信这是她虔诚信教,已到无我境界的缘故。
2他们藏在各个再洗礼教派中。
3实际上,福克斯非常反对教会,却不怎么反对战争,是贵格会内部有反对服兵役的教义,而伏尔泰则把它归为福克斯的规定。
4伏尔泰此处把历史上福克斯和其他一些贵格会教徒的事迹进行了再加工,把里面的主人公都换成了福克斯。例如下面那个挨鞭子的事,实际上是一个叫巴巴拉·布劳戈多(Barbara Blaugdod)的人的事,此人在埃克塞特一边挨鞭刑,一边赞美上帝。另外,伏尔泰这里也是在说基督教的一句话:有人打你的右脸,那就把左脸也转过去让他打。
5伏尔泰把这个故事又进行了加工。历史上,戴上福克斯的木枷的那个人不是教士而是狱卒,后被关进监狱。
6原文为“dove non si chiavava”,此话既暗指“男女约会”,也可指“选举教皇的教廷秘会”,所以伏尔泰此处取了它的双关意思,以达到讽刺效果。
7不仅是普通人,连喜剧演员也以模仿他们为乐。伏尔泰在1727年1月5日的特鲁里街剧院中看到“一幕新的滑稽戏”,里面就有一个角色是贵格会教徒;他还在另一家剧院里看过一部剧,名字就叫“贵格会教徒之剧”,其剧本还曾被出版出来。
8伏尔泰这里改编了一下故事。实际上的确有个法官在迫害贵格会信徒后没几天就死了,但他是被淹死的,死于中风的另有其人。
9此信本是拉丁文写成,伏尔泰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略有删节,而且文字被伏尔泰处理得更加慷慨激昂,但并没歪曲原意。根据希金森的说法,伏尔泰最开始将此信翻译成第二人称复数,但希金森建议他改成了单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