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澎湃而来,流到内蒙古草原时突然向南,冲撞出一条晋陕大峡谷,拐弯处像一条粗壮的胳膊呵护住了一块厚厚的黄土地,这就是陕北黄土高原。

绥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

当人类第一脚踩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就开始了磨制石器,狩猎捕鱼;钻燧取火,烤食猎物;刀耕火种,掘穴而居……创造出了辉煌的神话传说时代。

每个民族都是从神话传说时代走进历史的真实。谁都无法分清神话传说和历史真实的清晰界限。绥德,就是一块与神话传说时代搅和在一起的高古而神秘的土地。至今,绥德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还在讲述着创世的神话故事:疏属山黄帝桎危,合龙山颛顼巡游,老尧山尧帝祭祖,二虞山舜帝教稼……

作为人文地理单元的绥德,上古时期,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人文始祖”率领子民们“修德振明,治五气,艺五种”,从蛮荒中拓垦出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发祥地,并从这里迈开脚步出发,开拓江南漠北,创造出古老的华夏文明。从此,历代绥德先民在抵御民族攻掠的斗争,捍卫中原政权的安危,屏护华夏民族的统一大业中做出了无法估量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的车辆行进到秦代,雄心勃勃的始皇帝,把陕北当成秦人经五百年奋斗兼并统一了各诸侯国、建立起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北边要地。始皇帝坐上龙椅后的岁月里,确实把好大一部分心血倾注在陕之北的土地上。他派大将蒙恬率30万将士北击匈奴,并设郡置县,强化地方治理。绥德,别无选择地成为守护关中帝乡的北方屏障,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为上郡。他又将自己的长子扶苏派往荒服之地的上郡,既督蒙恬之军,又向将士们和匈奴人表明经营陕北这块战略要地的决心和信心。为了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和万岁千秋,大将军蒙恬和秦长子扶苏的生命永远地融入了陕北高原厚厚的黄土之中。至今,在绥德县城的疏属山顶和西山寺山根,扶苏墓、蒙恬墓静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成为打开追忆历史之门的一把钥匙。

自汉武大帝始的历代皇帝,都像秦始皇一样苦心经营着陕北、经营着绥德。他们知道这块土地的重要,看似荒凉苦焦的土地,却是阻挡匈奴铁蹄踏进关中帝乡的雄关要塞。匈奴族杰出的冒顿单于也把目光死死地盯着这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瞅个机会就带领铁骑在这里驰骋一场。大汉帝王和他的将士们与匈奴铁骑在称作上郡、西河郡的土地上,互为进退,轮番占据,用无数将士和百姓的累累白骨铸成了绥德——“秦汉名邦”的美誉。

经唐宋,历明清,随着历史进程的潮起潮落,历代帝王轮流坐庄,绥德城头的大王旗也不断变换,其建置或郡或州或军或县,不停地更替。不变的是绥德以雄强和睿智在陕之北顽强地坚守。

20世纪前半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绥德,义无反顾地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最前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立,点燃了革命火炬,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河防司令部带领军民严防死守,粉碎了日寇西渡黄河侵占抗日大后方的狼子野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冒着炮火、挺起胸膛站立在阵地的最前沿,保卫了黄河,保卫了延安,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绥德,这块黄河水滋润的黄土高坡,是华夏版图西部少有的、弥漫着神秘气氛的土地。舜帝教稼的身姿倒映大理河水,疏属桎危的枯树立于峨峁晴晖;游牧部落的牧歌催赶着衔尾塞道的牛羊,商贾驼队的铃声迎来晨曦送走晚霞;异族战争的刀光剑影在山峁间闪烁,红色革命的冲锋号角在天宇间回响——神奇的传说,优美的牧歌,凄凉的驼铃,背山的农夫,冲天的战火,积淀出一块古老、神奇、厚重的土地。生命的苦焦地,艺术的肥沃土。这块土地的偏僻、荒凉、贫穷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发达是举世闻名的。人类生存艰难的土地,却是生长万紫千红文化艺术奇葩的沃土,愣是生长出郁郁葱葱的陕北文化参天大树。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自然催生了门类齐全的文化管理机构和文化事业单位。

绥德县文体广电局 民国14年(1925),劝学所改称教育局,统管文化教育工作。民国29年(1940)2月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下的县政务委员会,保留了原教育局机构;9月,县政务委员会与绥德分区督查专员公署合署,设第三科(教育)。民国31年(1942)8月,县政务委员会从专员公署分出设第三科(教育)。1943年,三科与一科合并为第一科(民教)。次年6月,一科又分为一科和三科。民国36年(1947)12月,一、三科再次合并,第二年2月又恢复三科。1951年1月,改三科为文教科。此后,文化、教育、卫生机构多次合并、分设,统管文化教育工作。1981年12月,绥德县文化局成立。1995年3月,绥德县文化局与绥德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更名为绥德县文化体育办公室。2001年8月,绥德县文化体育办公室分设为绥德县文化文物局和绥德县体育事业局,2002年9月更名为绥德县文体事业局。2010年10月,与绥德县广播电视局合并,绥德县文体事业局更名为绥德县文体广电局。

绥德县文体广电局下属事业单位有文化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转播台、体育培训中心、子洲图书馆、电影公司、名州电影院、绥德剧院、晋剧团、旅游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绥德县广播电视台 1951年3月,绥德专区收音站初创。1956年10月,专区迁至榆林,专区收音站移交绥德县委并成立绥德广播站。1976年10月,成立绥德县广播事业管理局。1980年绥德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更名为绥德县广播事业局。1984年,绥德县广播事业局又易名为绥德县广播电视局。1984年1月,绥德县广播电视台成立。2010年9月,响应机构改革与绥德县文化局合并成立绥德县文体广电局,原绥德县广播电视局变更为绥德县广播电视台,隶属于绥德县文体广电局。

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 绥德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具体工作由文教科代管。1956年,设专职体育干部。1960年8月,设绥德体育运动委员会办公室。1995年,绥德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与文化局合并,成立绥德县文化体育办公室;1996年年底,又从文化体育办公室分出成立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2001年8月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更名为绥德县体育事业局;2004年绥德县体育事业局又更名为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

绥德县新华书店 绥德县新华书店筹建于1938年3月,为适应抗战时局所需,绥德特委书记刘澜涛选调延安总工会文教部常紫钟来绥筹建“西北抗敌书店”,即新华书店前身。当年5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挂牌营业,当时隶属绥德特委文化联合会。绥德地委成立后,书店改归地委宣传部管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西北抗敌书店”更名为“大众书店”。1950年,大众书店更名为新华书店西北总店绥德分店。1951年1月,新华书店陕西分店成立,绥德分店更名为“新华书店陕西分店绥德支店”。2005年12月28日,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绥德县新华书店便归其管辖。

绥德县子洲图书馆 绥德县子洲图书馆建于1925年,是中共陕北地方党组织创始人李子洲同志在绥德担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时,为启发民智、发展文化,便于开展革命而积极倡导和大力资助下建立的,名为“绥德县图书馆”,后更名为“鲁迅图书馆”。1942年,为纪念陕北党组织创始人李子洲烈士,由绥德县参议会副议长安文钦先生提案,并呈请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更名为“绥德县子洲图书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子洲图书馆”馆名。1947年,胡宗南进犯陕北,子洲图书馆被迫停业;1948年5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来绥德,指示并帮助子洲图书馆尽快恢复工作,同时重新题写匾额“子洲图书馆”。

绥德县晋剧团 绥德县晋剧团创建于1943年,初由雷建生、黄锡厚等几个私人戏班联合组成,属绥德县政务委员会领导,名为“绥德群众剧社”。1946年,中共绥德地委将绥德、米脂两个剧社整编合并,定名为绥德分区群众剧团。“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为绥德县文工团,20世纪70年代末改称为绥德县晋剧团。

绥德县文化馆 绥德县文化馆始建于1952年,馆址设在义合镇。1956年10月,馆址由义合镇迁至绥德县城九真观门口原水利队的三孔窑洞和一间大房子里。1957年,又移迁到县政府对门一个有三孔窑洞、十几间平房、两个展厅的小院里。1958年,绥德、子洲、清涧、吴堡四县合并为绥德大县,原文化馆改名为绥德文化宫,子洲、吴堡、清涧县更名为区,仍设置文化馆,隶属绥德文化宫管辖。1961年,原文化宫人员和业务均合并入绥德县子洲图书馆内。1972年,绥德县文化馆又单独设置。1977年上半年,馆址搬迁到西山路62号新址。

绥德县电影公司 绥德县电影公司成立于1971年,原名绥德县电影管理站,地址先后在旧南门楼、县工会院内,后搬迁到政府门外九真巷。1980年,电影管理站更名为绥德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1年后半年,电影公司由原址九真巷搬迁至现在的步行街。

绥德县名州电影院 1952年,陕西省电影放映第9队成立。1956年下放绥德县,同年,建立绥德县电影放映站,放映站设在中山礼堂。1958年,放映站迁至南门口,即现址,新建了放映礼堂。1960年,放映站改为绥德县电影院。1968年,电影院与电影队合并为东方红电影院,随后更名为绥德县名州电影院。

绥德县博物馆 1956年,绥德县文化馆由副馆长和一名美工兼职管护文物。1981年4月,成立绥德县博物馆。临时馆址与库房暂设西山路7号文化馆内,总共三孔办公窑洞和两间约6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1988年11月26日,博物馆办公地点正式迁入扶苏墓景区,即名州镇进士巷13号。

绥德县旅游局 绥德县旅游局成立于2006年4月。办公地址在绥德县政府前排三楼。

绥德剧院 绥德剧院成立于1970年,驻址名州镇西山路57号。1976年6月剧院建成完工投入使用。当时隶属于绥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978年改属县文教局,1982年隶属绥德县文化局。2009年以后,剧院实行了停业改制,只留下四名看管人员,剩余职工分流到县城各社区、河道办等单位。

绥德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1993年,文化局内部成立文化市场稽查队,股级建制,与绥德县文化局合署办公。2004年5月31日,成立绥德县文化市场稽查队,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绥德县文体事业局。2011年9月14日,更名为绥德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并升格为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县城疏属山顶,是在原三五九旅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地方性纪念馆。建成于2011年10月,由县博物馆代管,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4月纪念馆机构成立,2014年2月配备了领导班子,2014年8月起逐渐配齐工作人员,对外实行免费开放。

绥德县电视差转台 绥德县电视差转台于1977年10月在城南七里铺的海拔1076米官道山之巅建成。1980年,将电视差转台由官道山迁往巽地楼。

绥德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虽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塬、梁、沟、峁浑黄而朴素的面孔,时不时流露出贫瘠而寒酸的表情,却怎么也掩饰不掉久远的、内在的,横空出世、吞吐宇宙的神秘和气魄。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址古迹遍布城乡,馆藏文物类多量大。

绥德境内已查明各类文物点1226处。古遗址680处,古墓葬392处,古建筑78处,石窟寺5处,石刻23处,近现代史迹20处,近现代建筑9处,其他类19处。可移动文物藏品总数达22022件(组),其中一级品235件(组)、二级品181件(组)、三级品486件(组)、一般品21120件(组)。

古遗址680处,居全省前列,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址463处,夏商周遗址10处,秦汉遗址19处,宋元遗址43处,明清遗址127处。按类别划分有聚落遗址、寺庙遗址、窑址、军事设施遗址、城址、其他古遗址。其中,寺庙遗址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达19%。

古墓葬392处,其中,秦汉以前古墓葬301处,宋代至清代的古墓葬91处。按其文化内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人或贵族墓,如西山寺王得元墓、马汝骥墓、李定国墓。另一类是普通墓葬。另一个特点是出土了众多汉画像石。截至目前,绥德共出土东汉画像石600余块。出土地点集中在无定河沿岸的延家岔、四十铺、苏家圪凸、县城西的黄家塔、呜咽泉村和中角白家山村等地。

古建筑78处,按类别划分,其中,有寺观塔幢11处、坛庙祠堂45处、亭台楼阙10处、宅第民居7处。2012年,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启动了全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白家硷乡贺一村、四十里铺镇艾家沟村、满堂川镇常家沟村、满堂川镇郭家沟村、中角镇梁家甲村为国家级优秀传统村落。

更有红军东征、抗大总校、三五九旅、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西北局义合会议等革命遗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地方。

绥德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4099件(组),其中一级品206件(组)、二级品196件(组)、三级品452件(组)、一般品3245件(组)。主要有鼎、釜、、鍪、甗、甑、豆、敦、壶钫、盆、盘、剑、矛、戈、戟、弩机、博山炉、铜镜、佛造像等青铜器;汉画像石;唐绿釉四系罐、唐白釉长颈瓶、唐三彩狮面枕、唐葫芦形三彩瓶、唐白釉小蝶、宋褐釉剔花梅瓶、宋黑釉玉壶春瓶、宋褐釉剔花瓷钵、宋白釉印花碟、宋青釉瓷碗等越窑、刑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山西霍州窑瓷器;鬲、斝、杯、罐、盉、尖底瓶、瓮、壶、鼎、甑、釜、豆、盆、碗、灶、仓、陶甬、蒜头壶、茧形壶、陶井、陶坊、陶灯等陶器;玉璧、玉环、玉璜、玉带板、玉珠、玉蝉、玉管、玉钺、玉剑具、玉带钩、玉牌饰等玉器;步枪、土枪、手枪、土炮、大刀、长矛、地雷、木枪、木刀、印信、旗帜、证章、公文、钞票、粮票、传单等革命文物,以及金银器、锡器、钱币、石刻、骨器共12个类型。

绥德县境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市级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

因时间的流逝,太久远的记忆十分模糊。但用老镢头刨出的600余块,已在黑暗的黄土深层沉睡了近两千年的汉画像石,以其分布范围的广泛、出土数量的众多、题材内容的丰富、刻绘技艺的高超,绥德成为全国四大汉画像石分布区域之一的中心。

集建筑构件与祭祀装饰为一体的绥德汉画像石,是历史的风雨将毛笔书写的文字漫漶,时光的风沙将地面的遗址摧毁,留下唯一最直观、最真实的陕北图像资料。如果把一幅幅陕北汉画连接起来,就会组成一部石头上的汉代陕北乃至北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风民俗的绣像史。

绥德,是块生命的苦焦地。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几千年来,绥德人在战争和饥饿两副枷锁下生存。中原王朝的大军和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一齐涌向陕北,马革裹尸、血流成河的厮杀像走马灯似的一幅一幅不停地转换。无论战争的正义与否,对生灵是一种涂炭。至1949年五星红旗插上了天安门城楼,战争的硝烟褪尽,绥德,进入了一个温馨的时代……

厚厚黄土堆积成的陕北,因干旱少雨,没有充足水分的滋养,枯黄的稼禾拼命地生长,收获的也不过是三五斗粗粮。绥德人世代“糠菜半年粮”打发着饥肠辘辘的时光。20世纪70年代,“两杂两薯”即杂交高粱、杂交玉米和红薯、马铃薯的推广种植,绥德人才从饥饿的梦魇中醒了过来,解决了温饱,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苦难,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苦难,使绥德人学会了打发苦难日月的办法。用石雕艺术建造出温馨的家园,把民歌、秧歌、唢呐、二人台、剪纸等民间艺术当作润滑剂,滋润抵御灾难、抗争生命的难肠、愁肠和苦涩。在这漫漫过程中,把这块黄土地也培育成了民间艺术的沃土。

绥德,中国罕见的民间文化艺术繁花似锦的黄土地。民间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是举世闻名的。诸如陕北民歌、绥德秧歌、绥德剪纸、绥德炕头石狮、绥德唢呐、绥德平安书、绥德皮影戏、绥德二人场子、绥德吉祥腰鼓、绥德石雕、绥德泥塑……还有那被称作民间政治的农耕习俗,真可谓民间文化艺术百花斗妍,洋洋大观。这些,是至今存活且茂盛生长在民间的艺术门类,绝大部分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截至目前,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民间壁画、民间雕塑、马家坬造纸术、二月二“公鸡会”、韩世忠传说、李老洲民间故事等47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石雕雕刻技艺、踢场子、炕头石狮子、定仙墕娘娘庙花会、剪纸、寨山柳编技艺、民歌、婚俗礼仪、平安书、年茶饭、孙有才雕刻工艺、民间泥塑、民间壁画、九曲秧歌等16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绥德炕头石狮子、绥德剪纸、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定仙墕娘娘庙花会八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三项。

绥德是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10月,文化部命名绥德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民歌之乡、秧歌之乡、石雕之乡、唢呐之乡。2011年12月,绥德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民歌之乡、秧歌之乡、石雕之乡、唢呐之乡、剪纸之乡。2014年11月,绥德县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唢呐之乡。

绥德自古为陕北重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它既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和剪纸之乡,又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先进县;既有被称之为“三大宝”的扶苏、蒙恬、汉画像石群,又有居陕北馆藏文物之最的商周青铜器;既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故里,又有三五九旅司令部遗址、抗大七分校革命遗址、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居住过的地方等红色景点,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黄土风情园等民俗旅游景点。按类别分,主要有山岳型旅游资源:疏属山、二郎山、主天山、钟楼山等;水域风光型旅游资源:无定河、大理河、龙泉、呜咽泉等;古建筑、宗教祠庙旅游资源:巽地楼、永乐门、蕲王庙、祥云山、灵宝山、龙凤山、合龙山、紫台山等;古陵墓旅游资源:扶苏墓、蒙恬墓等;古镇、历史街区旅游资源:义合古镇、绥德老街、贺家石党氏庄园等;现代人文建设旅游资源:汉画像石展览馆、黄土风情园、绥德展览馆、千狮桥、永定桥、五龙柱、永乐大道石刻长廊、学子大道石牌楼、“天下名州”摩崖石刻等;民俗旅游资源:民歌、剪纸、石雕、三十里铺村等;红色旅游资源:郝家桥习仲勋故居、革命历史纪念馆、绥德师范、绥德革命烈士陵园、抗大七分校革命旧址、三五九旅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等。

以民间文化艺术的丰盈而名声远播的绥德,文化娱乐设施比较齐全,民间文化体育组织和演艺团体众多,既展现了文化大县的风采,又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文化娱乐设施主要有绥德子洲图书馆、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石狮博物馆、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绥德展览馆、中山礼堂、名州电影院、绥德工会俱乐部、绥德剧院、绥德县美术馆、绥德县少儿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游泳馆等。

民间文化体育组织有绥德县作家协会、绥德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绥德县国学文化研究会、绥德县书法家协会、绥德县美术家协会、绥德县摄影家协会、绥德县黄土文化研究会、绥德县诗词学会、绥德县舞蹈家协会、绥德县剪纸协会、绥德县灯谜协会、绥德县羽毛球协会、绥德县棋牌协会、绥德县钓鱼协会、绥德县太极拳协会。

演艺团体有绥德县晋剧团、黄土地艺术团、绥德汉唢呐团、无伴奏合唱团、绥德县青年晋剧团、东顺实验剧团、太原市晋剧团、吕梁晋剧二团、太原市青年晋剧团、神龙演出公司、绥德县盲艺人宣传队。

绥德,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在这方文化艺术的沃土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他们以丰硕的艺术成果丰盈了文化县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觉性,迈出了文化自强的坚定步伐。

马卓、马绍惠、白龙、安全、安志顺、刘斌、刘森民、延艺云、冯金发、延泽民、刘吉祥、刘青霞、刘春玉、牧笛、苑湖、李子白、李岩、白秉权、刘燕生、杨巧、李治文、李增恒……从绥德走出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文化艺术集团军。这个文化艺术集团军,老、中、青结合,承前启后,激流勇进,以骄人的累累硕果,为文化引领建设幸福绥德、和谐绥德、美丽绥德注入了不竭的活力,为文化绥德增添了更加光彩夺目的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