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战略机遇期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机会稍纵即逝,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并结合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变化,提出了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具体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增强全党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指的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能为一国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判断一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否为战略机遇期,不但需要基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认真分析判断,还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在,习近平做出了科学回答。

习近平依据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和当代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原因有四:一是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尽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各类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一些沉积的历史积怨和文化冲突再次浮出水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潮流没有变,中国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谋求自身发展是可能的。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趋势没有变。尽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全球化”的现象,但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大卫·赫尔德(David Held)和安东尼·麦克格鲁(Anthony Mc Grew)认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如信息科技的发展、全球劳动分工的存在、世界范围内民主与消费价值的扩散、全球移民和人员流动的增长等,构成了全球相互联系性的紧密模式,因此,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只会提高,经济全球化不可能逆转。习近平深刻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习近平:《世界经济不能从大海退回到湖泊》,《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政治多极化使得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对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冲击,随着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习近平:《让和平永驻人间》,《人民日报》2014年7月15日。,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已成大势。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的政治结构转向通过国际规则、机制、协调等政治结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长远趋势,对我们认识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23页。三是新科技革命的趋势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依赖过去的低劳动力成本和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四是中国快速上升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回旋余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翻了近8倍,从2002年的1.45万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从2010年起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同时,我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心。中国在地区机制与全球治理中已经并且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领导性角色。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提高,中国牵头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倡“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中国的快速发展为维护和拓展中国的战略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依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2.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从历史视角看,战略机遇期对于民族或者国家而言,十分关键。那些善于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民族或者国家,都发展为历史上的强国,而那些错失机会的民族,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习近平非常重视战略机遇期问题。他在2013年10月24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指出,周边外交要“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6页。“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97页。。201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6页。中国应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好机遇期。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2页。2017年2月,在国家安全工作会议上,他要求“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保障”,并且应当“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82页。。总之,习近平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一再强调战略机遇期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做到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在近代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正是由于多次错失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才有了落后中国面貌的全面改变,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汲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新征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千万不能丧失,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自觉,竭尽所能做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化危为机。前进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不可能总是有利于我们的事业,我们要善于科学判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化危为机,正如习近平所讲,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1页。

二是要始终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的发展,最终要靠自己,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就越有底气和信心,越能够维护和拓展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42页。。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意味着要正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为指导,妥善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防患于萌发之时,制定的政策才能解决问题,开准药方,防范最坏的情况出现。

三是要始终做好外交工作。当中国越来越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外交工作就越发重要。做好外交工作,为中国发展主动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关系友好、经贸规则有利、发展空间广阔的良好环境”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4日。。外交工作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战略不动摇,一方面,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要坚持主动出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态势,保持谦虚谨慎良好形象,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能够得到维护和延长,中国的发展就能够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