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7卷
- 《陕西省卫生和计生生育年鉴》编辑委员会
- 430字
- 2020-11-18 17:11:43
各项工作进展
卫生计生工作概况
【概况】
2016年全省卫生计生机构36598个(包括村卫生室25412个),与2015年相比减少432个。其中:医院增加71所,现为108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81个,现为340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7个,现为623个;由于撤乡并镇,卫生院减少28个,现为1570个;由于撤村并组,村卫生室减少305个,现为25412个;门诊部285所,比2015年增加16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增加219所,现为6127所);由于计生机构合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14个,现为139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现为11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5个、急救中心/站4个、采供血机构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6个,其他卫生机构106个,卫生监督所115个(不含内设的3家机构),均与2015年持平;计生机构减少412个,现为1016个。
全省实有床位数225400张,较2015年增加13515张。其中:医院病床较2015年增加13068张,现为180316张;卫生院病床较2015年增加1165张,现为3280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较2015年减少413张,现为3308张;妇幼保健机构较2015年增加391张,现为7054张;其他机构床位变化不大。
全省共有卫生计生人员372859人(编制人数194171人),较2015年增加22967人。卫生技术人员较2015年增加23450人,现为2888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734人,注册护士116908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12591人和6238人。从总人员的构成看,卫生技术人员占77.46%,其他技术人员占0.91%,管理人员占6.49%,工勤人员占6.3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占8.77%。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5.91张,11个市最高为7.01张,最低为5.02张;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7.58人,最高为9.8人,最低为5.49人;平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5人,最高为2.77人,最低为1.61人;平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07人,最高为4.41人,最低为1.9人。
2016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8499.82万人次(包括村卫生室的5197.23万诊疗人次)。其中:医院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42.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48% (社区服务中心/站占7.36%,卫生院占21.92%,村卫生室占51.57%,门诊部占1.96%,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占17.1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2.71%(妇幼保健院/所/站占95.49%)。全年总入院病人为680.65万人次,总出院病人为675.53万人次,分别较2015年增加55.19万人次和增加53.02万人次,增长8.82%和增长8.52%。其中医院出院病人为568.5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49.6万人次,基层卫生机构出院病人为80.1万人次,较2015年增加0.97万人次;住院病人的手术人次为143.02万,较2015年增加17.16万人次;年平均病床使用率为75.69%,其中:医院82.22%、卫生院46.47%、社区服务中心(站) 39.07%、妇幼保健院 (所、站) 64.88%、专科防治院 (所、站) 82.35%;年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为30.5次,较2015年增加0.40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9天,较2015年缩短了0.2天。
【公立医院改革】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突破。继宝鸡、延安后,西安、榆林等8个市成为第四批试点城市,陕西实现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联系试点城市全覆盖。宝鸡等7个市成立城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改革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定期考核医院和院长,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和院长薪酬挂钩,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属地化原则,将省直及在陕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中省所属企业医院全部纳入所在市试点,不留改革空档。城市公立医院的体制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84个县区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公开选聘98名县级公立医院院长,141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院长任期责任制和问责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并将质量安全、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及第三方评价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水平挂钩,向社会公开,解决公立医院的趋利性。全省107个县区全部建立财政投入补偿机制,228所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全额预算。101个县区推行岗位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118家县级公立医院拥有完全用人自主权,159家县级公立医院具备收入分配权。县级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
1市10县综合改革效果显现。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从村、镇、县、市四个层级同步推进,着力构建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支撑六大体系,在体制机制创新、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总结提升成熟经验并向全省推广。
【分级诊疗】
(1)在全省大力推广延大医疗集团、交大一附院雁塔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生、西电医院3+2+1紧密型医联体经验,全省共组建医联体55个,辐射医疗机构逾千个。通过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通过规范医联体运行,完善医联体内全科医生全程服务为核心的转诊服务体系,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2)坚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继续为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2000名医学本科生。确定全省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慢性病管理培训,提升基层全科医生慢病管理水平。改革基层医师注册管理,鼓励基层医生执业加注全科医生。
(3)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化服务,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探索建立居民“1+1+1签约”模式,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各市均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签约率45.71%,重点人群签约率64.88%。
(4)开展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二级以上医院成立慢病管理科,下发《陕西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阻塞分级诊疗管理方案(暂行)》,开放基层慢性病用药目录,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取得较好成效。
(5)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差异化报销政策,逐步提高基层慢性病医疗报销比例,引导鼓励患者基层首诊。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部分城市三级医院诊疗人数出现下降,最多降幅达3%,基层首诊数量不断增长,最高增幅达50%,40个县实现90%病人县域内就诊。
【完善医保】
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560元(高出国家标准20元),参保率99.4%,上半年报销补助63.77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74.5%。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到62%。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年内完成政策整合,2017年开始实行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出台贫困人口兜底医保政策,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门诊慢病封顶线提升20%,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50%,乡级、县级取消农村参合贫困人口住院押金,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下降50%。
【药品保障】
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用药安全。(1)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实行“两票制”,与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改革同步实施。在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两票制”。城市公立医疗机构自主遴选配送企业。压缩配送企业数量,三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分别不超过15家,二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配送企业分别不超过5家、15家。(2)加快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分类制定标准化目录,分批实施、压茬推进全国最低价限价挂网、医院自主带量议价、网上阳光采购,强化使用监管,逐步规范全省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降低虚高价格。完成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类等13类医用耗材采购,并在省采购平台挂网公布了采购目录,平均降幅达到10.59%,有91.6%的品种在全省最低价的基础上价格进一步降低。(3)开展药品耗材联合采购工作。推行分类采购,将配送企业由1家增加到5家,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分别可使用30%、20%的非基本药物,基本满足基层用药需求。以市为单位推动组建11个采购联合体,以直接挂网药品采购为突破口,对采购金额大、使用数量多、重合度高的药品开展联合带量议价采购。创新耗材采购方式,与四川、宁夏、内蒙古、甘肃开展五省耗材采购的比对信息共享。
【医政管理】
进一步规范医疗行政管理。制定《医疗机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简政放权,规范机构审批程序。全年省级审批设立医疗机构5所,登记注册5所,年度校验26所。全省共审批设立机构80多个,执业注册登记70多家,全部为社会资本办医。组织2.23万名医务人员参加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通过8760人,通过率39.3%;为2.77万名医师和助理医师进行注册变更,办理护士注册3.88万人。制定《关于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流程,全年省级受理备案申请400余项。组织制定《陕西省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医疗机构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及手术分级管理目录(2016年版)》。制定下发《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和急诊、新生儿、妇产科、心内科、骨科等5个专科建设标准,启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出台《陕西省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处罚公示制度》,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信誉评价办法。
继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处方医嘱动态监测、分析点评、公示通报、约谈整改四项制度,全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不超过50种和35种,所有三级医院、二甲医院都开展了细菌耐药检测,并定期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及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数据。据2016年1-9月监测,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7.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13.7%,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用药使用率55.8%。健全临床药师制度,全省各级医院共有临床药师550余人,三级医院专职临床药师平均为4-5人,二级医院平均2-3人。制定《陕西省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督导检查评分细则》(2016版),开展全省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督导大检查,督促各医院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医院依法执业、医院安全生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院感等方面工作。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至2016年11月底,省内所有三级医院和88%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联合综治、公安、司法等部门,对各市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建设情况跟进督导,开展创建“平安医院”评选活动。截至2016年底,全省实现医调委县(区)级全覆盖和警务室二级以下公立医院全覆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三防”建设达标率为94.5%, 90%的二级医院和68%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参加医疗责任险、风险互助金或医疗意外险。会同公安机关现场打击处理扰乱医疗秩序事件180余次,走访排查医疗机构1100余所次,有力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血液管理。2016年全省无偿献血总人次达到47.8万,采集血液175.3吨,平均献血率12.27‰,较2015年增加3.1%。落实无偿献血人员临床用血异地报销政策。省财政为每个血站落实专项经费300万元,用于血站实验室设备更新。举办采供血机构上岗培训和血站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培训班,推进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覆盖率达到100%,检测阳性率0.09%。制定《输血科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推进临床自体血回输等新技术。开展全省采供血机构和单采血浆站质量安全技术核查和临床合理用血督导,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疾病控制】
2016年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9种,发病数16.9万例,较2015年同期下降7.8%,下降幅度高于全国2%。其中结核病、乙肝、出血热、狂犬病、手足口发病数分别比2015年下降1.4%、4.0%、30.8%、50.0% 和23.2%,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对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艾滋病等6种重大传染病实行“因病施策、逐个击破”的精细化防控策略。成功处置多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省消防总队新训团腺病毒55型暴发疫情,实现“病人零死亡、防控工作人员零感染、社会面零扩散”的防控目标。建立健全二类疫苗采购、流通、储备、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替代工作,年度免费为106万0-6岁儿童接种11种疫苗700余万针次,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省高血压规范管理247.36万人,Ⅱ型糖尿病规范管理56.34万人;累计登记建档并录入系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3.4万人,在册管理12.9万人。累计培训市、县级疾控、医疗人员3000人次。
【妇幼卫生】
下发《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工作方案》《陕西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0个,建设孕产妇救治转运网络,提高了产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开展2016年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推荐国家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9个。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增补叶酸项目,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母亲健康工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在50个县对孕产妇开展从孕期到产后提供全程免费基本服务项目,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率92%,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率99.9%。完成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37万余人,服用率96.45%;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56.6万人,检查率96.4%。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39万余人,检查率93.37%;听力筛查38万余人,检查率89.16%。
【基层卫生】
下拨各市1.92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改善。投资1.9亿元为300余乡镇卫生院配备彩色超声仪、救护车、血细胞五分类仪、生化分析仪和心电图机。利用中央财政7577万元为9820个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水平。将乡村医生工龄补助从5.4元调整到5.8元,推动各地全面落实村医补助。组织测评和推荐109所“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上报国家,推荐的陕西省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16年5月26日,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呈现出四个特点:(1)完善放宽了生育政策。规定四种特殊情形可以生育三胎及三胎以上子女。(2)加大了奖励扶助的力度。将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标准提高到每月不少于30元,领取时间延长到子女十八周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标准从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提高至10%;新农合减免计划生育家庭的个人缴费标准增至三分之一;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按户发放补贴补助时,独生子女户增加三分之一,双女户增加四分之一。(3)延长产假、护理假,增加哺乳假。参加婚检的,增加婚假10天;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60天,女职工参加孕检,增加产假10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15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20天;女职工生育孩子满一周岁前,所在单位无法保证哺乳时间并提供哺乳条件的,经单位与本人协商,可以给予三到六个月的哺乳假。(4)明晰相关法律责任。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倍以上六倍以下降低到二倍以上三倍以下;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婚、产假优待规定的单位,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全面两孩】
据调查,陕西省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共有236.7万人,其中城镇103.5万人,农村133.2万人。按政策可以生育二孩但不打算生育二胎占40.4%,打算生育二胎占47.6%,不确定占12.0%。预计实施全面两孩后,陕西省每年平均多出生4-5万人,自增率将增加1-1.3个千分点,不会快速扩大人口规模,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太大压力。2016年,全省共出生41.8万人,一孩23.9万,二孩17.1万,同比增长4.35万,二孩出生占出生总数的41%,二孩出生数明显增加,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基本符合预期。
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卫生计生委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意见》,举办全省学习《决定》暨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等专题培训班20余期,组织开展千名卫生计生干部大培训,县级以上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集中轮训了一遍。充分利用门户网站、12320热线、百姓健康栏目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解读全面两孩政策,编印下发《全面两孩政策读本》1万册。
【性别比治理】
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出生监测网络,准确掌握出生人口动态。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支持20个县(区)开展出生人口动态监测,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在西安市确定基层出生人口统计监测点100个,连续三年进行生育调查课题研究。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出生性别比治理动态监测县管理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约谈制度,加大打击“两非”工作力度,以出生实名登记为重点,加强统计监测。2016年,陕西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比2015年下降0.47,完成年度指标。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政策,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六项拓展为11大类43项,全省覆盖率86.4%。从机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开展和效果评估等四个方面推进西安、咸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制定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暨健康促进行动(2016-2020年)计划,创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14个,示范学校14个。加强流动人口网上信息交流协查,协作接收率达95%以上。在3个市4个县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传播营养、安全防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机,开展为流动人口送政策、送宣传、送服务的关怀关爱活动。
【医学教育】
按照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基地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新招住培学员835人,其中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406人,占48.6%。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进一步明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招录相关政策,新招学生246名。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认定首批培训基地3家,招收学员100名。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172人、县级临床骨干医师培训482人。2016年组织实施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29项、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41项,科研经费5427万元。审查评估结题89项,择优推荐35项成果参加省科技奖评审。组织申报2017年度省级科研项目583项。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立的省卫生科研项目立项130项,培育全系统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新增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分中心20个。启动并建立了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第一批42项重点推向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
【健康宣传】
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后,陕西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将预防为主作为健康陕西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改革为牵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先导,转变卫生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卫计委戴征社主任介绍陕西做法,并组织新华社、央视网、凤凰卫视、健康报社等10多家中央媒体以健康促进“陕西模式”为主题来陕进行集中采访报道,将陕西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作为第九届全球促进大会优秀案例予以推介。全省组织开展为期7个月的“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活动5500场次,受众1644万人次。开展健康知识技能竞赛和报纸、网络健康科普问答有奖竞赛等活动,其中网络健康中国行专题曝光量达351万人次。《陕西百姓健康》栏目商标成功注册,报纸出刊48期,杂志发行12期,广播播出156期;制作电视节目261期,播出732次,覆盖人群3565万人,西安地区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12320卫生计生热线受理咨询4.4万件次;网站发稿4200余篇。落实“互联网+”宣传战略,开通了“陕西百姓健康”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健康科普信息590条,粉丝量达到15万人,微信推广量累计达9.7亿人次,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官方微信中排名前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内参先后做了报道。在11个县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创建活动,首批3个县通过国家评估。在委机关和委直单位开展健康机关创建活动。启动16个“健康细胞”示范单位建设工作。同时,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省卫生计生委发出对西安交大一附院“5·20”空中救援和西安市第一医院承担援苏丹“光明行”活动等先进集体的表彰决定。
【健康扶贫】
联合扶贫、人社、民政、财政、发改等部门,牵头成立陕西省健康扶贫办公室,健康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摸清患病底数,建立陕西省健康扶贫电子数据库,制定出台《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和《新农合健康扶贫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省健康扶贫的三大目标,从提高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开展签约服务、加强疾病防治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10个方面,提出了25项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7月1日起,陕西全面启动健康扶贫工作。(1)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两升两降”, “两升”是提升报销比例,提升报销封顶线。在门诊统筹中将一般诊疗费全额报销,在各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在门诊慢性病中提升封顶线不低于20%。“两降”是降低报销门槛线,降低住院押金。在乡镇医院住院不设起付线,合规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进入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下降50%。县乡级医院取消住院押金,省市级医院住院押金下降至少50%。新农合将残疾人康复项目报销范围由9项扩大到20项。同时,在新农合统筹区域的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医保经办窗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2)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每人每年45元保险费,原则上政府补贴保费金额的80%,贫困户个人承担保费金额的20%。参保人员因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其他保险机构报销后不为零的个人自付费用,在扣除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不合规费用和免赔额后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再次赔付。累计最高赔付限额8万元。(3)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对国贫线农村贫困人口患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等9种大病的患者和省贫线及民政部门核实核准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患11种大病的,进行专项救治工作。
为强化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组织86家省内省际三级医院采用“组团式”驻点一对一帮扶112家贫困县医院,重点加强近三年县外转出率高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培训人员,推广适宜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016年共派驻750名中高级专家驻点帮扶,诊疗患者27万多人次,手术9700多台,会诊9000人次,培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新建诊疗专科58个,开展适宜技术和新项目570项,派出单位接收受援县医院骨干医师进修学习868人。
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为58.67万户165.69万人,其中因病致贫19.45万户34.05万人,分别占全省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33.15%和20.55%。与2015年度相比,全省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减少15.32万户27.23万人,减少率分别为44.07%和44.44%。
【卫生应急】
为省级、10个设区市以及全省107个县(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承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院以及120急救中心等单位配发车载中继台、移动式中继台以及手持对讲机等应急通讯装备。为各县级疾控中心配备必要的卫生应急消杀物资和装备。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15期,开展月度日常风险评估12期。府谷县新民镇爆炸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医疗机构累计收治伤员167名,除一例老年重症伤员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亡外,未出现其他院内死亡或院内感染病例。对省公安消防总队新训团腺病毒疫情的处置和救治做到了零扩散、零感染、零死亡。参与处置延安枣园小学群体性腹痛、西安翻译学院群体性腹泻、丹凤县不明原因腹泻、镇安县医院透析感染丙肝事件、山阳县板岩镇钢研小学食物中毒事件、神木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对铜川照金煤矿透水事故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医疗救援,做好寨卡病毒输入性疫情以及重点地区胡蜂蜇伤防控。全年共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其中重大级别2起,较大级别1起。
【卫生监督】
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违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1100起,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案件507起,没收违法所得4.05万元,罚款80万元,公示取缔“假医、游医”“黑诊所”900户次。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举办宣传活动5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4万份。全省范围逐级开展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专项督查工作,共清理不合法执法主体9个,执法人员补发证件536人,调离岗位639人,抽查计划生育执法案卷2414份,合格率为95.3%,发现违规违法收费案件5件,清理清退违规收费金额0.55万元,发现与行政执法相关的信访案件93件,已全部办结。全省累计完成29806个公共场所、学校、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等单位及消毒产品的监督检查,抽检合格率达94.3%。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17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27家、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11个、放射诊疗机构1338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1家。全省放射诊疗许可率从2013年87.1%上升到2016年94.9%。联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文件,完成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5990家餐饮服务场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移交工作。
【中医工作】
2016年,全省设中医医院167家、中医门诊部36家,较2015年分别增加4家和1家;中医医院床位数29172张,较2015年增加1901张;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在岗职工35996人,卫生技术人员30567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3566人和3100人;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1266.47万人,出院总病人84.36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114.15万人和7.85万人。全省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12个不同类型的中医医联体,涵盖70余家二三级医院、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推进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工作,县级中医医院与300余个乡镇、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基层招聘中医本科生400名,培养培训中医人才1897人。推选国医大师候选人2名、全国名中医候选人3名,新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2个中医学术流派、8个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评审验收,累计培养中医师承、临床、护理、中药等人才290人。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累计开展义诊活动409次、科普巡讲活动296场,发放养生保健宣传(册)单21.2万份,直接受益群众10.3万人次。
【信息化建设】
省级承建的卫生统计直报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药品三统一、分级诊疗、区域电子病历、卫生机构网站群等12项业务系统完成部署、对接和上线工作,全省顶层设计的37项业务信息系统已建成29项。率先完成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并与8个市级平台和85个县区平台及15家三级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同时打通省级电子病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药品三统一系统、新农合等业务系统与委直委管医院HIS系统,实现对接。全省每天有5600余万条记录上传省级平台。共发放居民健康卡104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新农合用卡环境改造全部完成,基本具备持卡享受就医、合疗报销及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条件。完成雁塔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分级诊疗疾病管理平台的对接,实现诊疗信息数据的双向交换和业务协同。建立全省统一的门诊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全省56家三级医院和205家二级医院通过该平台为公众提供门诊预约挂号服务。
【外事工作】
按照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援外工作总体安排,陕西省卫计委选派西安市第一医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援苏丹“光明行”医疗队,代表我国政府赴苏丹开展医疗援外技术合作项目。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医疗队成功实施1041例免费白内障手术,超额完成任务,同时,在苏丹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向苏方医院捐赠价值500万元人民币药械。援苏丹“光明行”医疗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誉,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30多家国内外媒体先后对医疗队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陕西省援苏丹“光明行”项目的先进事迹。成功举办第五届全球儿科儿保共识大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500多位儿科专家、保健专家、学术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就促进和寻求最佳的全球儿童健康保健方案进行为期3天的研讨和主题演讲。为进一步推进陕西省医学事业改革发展,增进医学对外交流合作,陕西省卫计委与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TEMC)达成战略合作,派驻省内医疗卫生人才出国学习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理念、分级诊疗制度和全科体系建设,培养医疗骨干队伍,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西北妇儿医院、省肿瘤医院及交大一、二附院、延大附院、省中医药大学、宝鸡市中心医院等9家医院也与国际应急学会医学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协议。要求又能解决陕西的问题,又为全国创造出经验。2016年,陕西省援外苏丹和马拉维医疗队全体队员共诊治患者79587人次,住院患者15846人次,手术患者6695人次,抢救重危患者1514人次,麻醉5700人次,放射26857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数958人次。
【行风建设】
认真传达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准则》《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卫生计生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增强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委直系统纪委工作机构,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31项、下放1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和全省产科10项规定、医疗服务30条不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和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集中开展行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药品购销、高值耗材采购使用、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行业学会等重点领域问题,进一步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张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