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改变是怎么发生的

第一节 一切改变都从“换脑”开始

我们在前面讲了好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还讲了很贵的人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讲这些,而不直接说应该怎么做?因为我想要所有人都相信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让人生变得很贵这件事情是靠谱的。不管我们想要做什么,这都是一个不可更改的铁律。要想成事,必须得坚信这件事能成。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当一个人并不确信一件事能成的时候,你把机会放在他面前,你猜他会怎么想?他想到的是:“凭什么是我?我没那个命呀。”你把方法告诉他,他也会本能地想:“这么做到底靠不靠谱?”就是因为他不相信这事能成,就算是看到了别人能成他也会想:“人家那么优秀,人家条件那么好,自然是能成的。可是我啥都没有,我感觉自己一点都不优秀。”没错,这些话是我经常听到的。这种思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我设限”,而自我设限在所有障碍当中影响是最大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所以,我讲这些身边普通人的故事给你听就是想要跟你说,跟这些人比起来我们真的什么都不差。他们能做到的事情,你没有理由不能,关键是你要相信你能。那么,坚定了信心,让所有人都相信自己能成事之后,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聊一下具体应该怎么做了呢?不过,现在我并不打算马上就分享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为什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先考虑一下:我们都想赚钱,可是我们到底是靠什么挣钱的?这个问题大家认真思考,我先给出我的回答:“不管是什么行业,也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是通过认知来挣钱的,我们挣的都是认知的钱。

这个答案听起来可能不太好理解,但有一段话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永远没办法挣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有特别好的运气。可是凭运气挣到的钱,迟早也会凭自己的实力全部赔进去。”

如果还是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再回想一下身边的人,当你把一件比较靠谱的事情告诉了不同的人,有些人就能以此成事,但是更多的人听到这件事之后会不停地研究、琢磨、衡量,就是没办法开始。甚至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听到之后会嗤之以鼻。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结果差别这么大,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认知。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人生状态,首先要改变的是他的认知。而改变认知模型,就是我在分享怎么办的方法之前所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你就不可能让他的人生发生任何变化。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

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数不胜数,典型的表现就是分享的人觉得求教的人总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领会不到事情的本质。而请教的人也会觉得,大人物说话都那么不接地气,甚至敷衍、搪塞。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双方都觉得这种体验很糟糕。请教的人是诚心请教,分享的人也是真心分享,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双方的认知差距。你不改变他的认知,就不可能让他相信你说的话。

比如李嘉诚先生,他经常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先做人、再做事。”稻盛和夫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的是:“除了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人在听到这两句话的时候会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是因为这两句话有多么高深,而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所谓的心得和秘籍竟然就这么简单。这种认知差距不在他们的理解能力上,而在于他们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上。但是当这些人与李嘉诚和稻盛和夫的认知及思维高度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那么大时,这些人很轻易就能听明白他们到底是在说什么,并能够迅速运用到实践当中,让自己的人生发生重要改变。

举个例子,我在2013年创业初期时,也读了很多经典的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做读书笔记,我会把当时所见所思总结到我的读书笔记中。随着我创业和阅历的积累,到2017、2018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我的读书笔记居然跟前几年记录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等到去年我在写作这本书前又重读了同一本书,发现理解的深度又不一样了。这说明当一个人的认知得到提升的时候,面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这也说明如果你始终停留在原有的认知高度,那你终究不能理解那些非常厉害的人物的思考方式。

在分享者和请教者之间,有时候他明明听清楚了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却一点都不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我现在不准备分享具体方法的原因,因为在对方的认知没有改变之前,你想要给的,对方未必能接收到。而当他接不住的时候,他甚至会质疑你说的话。这几年,我陆续推出了数门经典创业课程,先后指导很多同学创业,他们的人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都说遇见我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是我让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以前不曾想过的改变。其实对于我来说,遇上他们我又何尝不是幸运的那个人,也正是他们人生的改变成就了现在的我。所以,每当他们说“我们要感恩萌姐,未来奋斗的路上会一路相随”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说:“因为感恩,我会一直陪伴着你们,但是需要感恩的那个人应该是我。”

这样的对话,会不会觉得很融洽也很温馨?可是,我必须实事求是地告诉你,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很多小伙伴与我相识的方式其实是很特别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叫小陈(注:为保护对方隐私,在此用化名)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女朋友都是我的青创客。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沉稳坚毅甚至稍微有些固执的人。这也许跟他多年当兵的经历有关,这个刚退伍不久的小伙子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课上时就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兴奋和好奇,他眼睛里是没有什么温度的。他听课时的坐姿也跟别人不一样,把两条胳膊交叉抱在胸前,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御和抗拒的姿态。那时候我就在想,今天他坐在下面听我的课,但是我所说的话他不一定能听得下去。那天我本来是要分享人生规划蓝图的方法的,他的姿态让我对分享的内容做了调整。我加入了“改变行动先要改变认知”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胳膊慢慢放了下来。但是别人在鼓掌的时候,他只是象征性地抬了下胳膊。

后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他已经是我的青创客了。那天他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说:“第一次其实我是来踢场的。我是陪着女朋友来的,来这里是为了不让她上当。来之前,我觉得她是被一个叫‘张萌’的人迷住了,我觉得我肯定不会。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没那么容易被人忽悠。所以我陪她一起来,我想让她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可是现在,我跟她说能不能把结婚的预算来做一份事业。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比结婚更加需要仪式感的事情吗?我们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人生改变的开始,它更需要仪式感。所以,我把事业开始作为结婚的纪念。我们觉得对于我们的婚姻,这才是最棒的仪式。”

一开始就明显带有对抗情绪的人,后来把改变人生当作结婚的仪式。我知道,这是因为在他刚刚坐在课堂上的时候,我没直接告诉他你要怎么怎么做,你的人生规划应该分几步走,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他要是听我说这些,估计很快就会站起来走了。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说在他的认知跟你调整到同一频次之前,你说的这些东西的价值他完全看不到。你们所在的高度不一样,角度不一样,会导致你们对于同样一个事物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我要说的是:当我们想要分享一些东西给别人的时候,或者是想要跟别人一起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他的认知,把双方的认知调到同一个频次。因为任何改变都是从认知的改变开始的,一起都要从“换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