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 刘伟
- 3715字
- 2020-08-29 04:04:16
2.3 政治学学科基本内容与核心内容
2.3.1 政治学学科体系
虽然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划分为七个方面: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111)国内政治学学科回顾方面的部分著作,也将行政学的内容纳入政治学的学科范畴,(112)毕竟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但是考虑到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已经独立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分支,本书不将行政学纳入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之中。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作为一级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代码:0302)属于法学门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时获得学位,被授予的也是法学学位。政治学的本科专业通常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等。政治学一级学科的硕博士专业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
2.3.2 政治学的核心内容
总的来说,政治学主要包括政治史、政治哲学、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心理、政治行为等方面,其核心是研究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权力的运用和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也就是拉斯韦尔所讲的“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113)的问题。政治在事实层面终究是从利益出发的,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权力之争,以及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博弈,都是政治生活的必然内容。政治生活和政治学本身在理念与现实之间保持着张力,必要的张力是政治的奥妙所在,也是政治学的魅力所在。在一个规范政治秩序尚未建立的国家,政治学承载着批判和建构的功能;在一个政治已进入常规运转的社会,政治学主要承担着解释和建议的功能。
当然,不同的政治学著作对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有不同的概括。如国内的《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回顾与规划》(114)一书,就将政治学学术的内容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政治、中国基层政治与治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政治学交叉学科和政治学研究方法等板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则将政治学的五大问题概括为:“1. 公民资格的范围:它是排他的还是包容的?2. 国家的职能:它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3. 权威的来源:它来源于人民还是政府?4. 权威的结构:权力应当集中还是分散?5. 国家的规模及其外部关系:什么样的政治单位更好?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是可取的?”(115)莱斯利·里普森认为这是所有国家的政治生活都会面临的问题。
将政治学的核心问题落实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上,也会形成对某一研究领域核心问题的关怀。例如刘建军就通过他长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总结出中国古人所面对的六大政治难题:“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116)这六大政治难题显然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研究领域中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对政治学核心内容的界定,需要在诸多研究领域核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由于不同子学科和研究领域学者的学术偏好不同,在何为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分歧。
2.3.3 政治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所谓学科属性,主要是指一门学科是规范性的还是实证性的,是人文主义的还是科学主义的,是建设性的还是批判性的,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是理念取向的还是实践取向的,等等。关于政治学的学科属性,一方面由于政治学研究存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基本取向,另一方面也由于政治学学科之下还包含不同的分支,政治学内部的不同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主要从事政治哲学或政治思想研究的学者,可能倾向于将政治学视为一门理念导向型的学问,因而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而主要从史学的角度从事相关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研究的学者,也可能将政治学纳入史学的范畴而强调其“故事性”;而在从事经验研究的政治学者那里,政治学也就是一门社会科学,因而变成“政治科学”。国际政治的学者更多地会从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出发研究政治学,但国内政治的研究者却会更多地从优良政体或有效治理的角度着手研究政治。主要研究域外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学者,试图从中找到批判国内政治的参照;而研究国内政治的学者,往往试图对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实践予以客观解释,或做出正当化的理论建构。诸如此类,都使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当然,如果我们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政治学就是以各类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体系。从通行的表述看,它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但其学科内容和属性又并非完全从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政治学学科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政治的实践和国际政治的实务,客观上都需要政治学的知识、理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几大学科中,政治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并驾齐驱。如果从欧美高校的院系设置和专业设置,甚至是其课程设置或通识课的推荐书目中去看,我们都可以发现政治学学科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支柱性学科之一,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国,相比于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政治学并不是一门“显学”,不会带来多少物质上的收益,甚至在研究和表达空间上都不具有确定性。但政治学者们一直都在坚持,除了学业或职业上“路径依赖”的因素,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学术上的吸引力。政治学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它是一门有深厚学术传统的学问,在其学术谱系上有大量的卓越人物和经典作品,足以吸引你去阅读和研究。其次是政治学本身的思想性和解释力。研习政治学到一定的火候,就可以比较深刻地解释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政治现象,或者以政治学的眼光解读非政治现象,除了获得思维和求知上的乐趣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明白人。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可以让政治得以“去魅”地呈现出来。最后,就是政治学对其从业者公共责任的熏陶,这一点让他们无法对政治问题和公共问题视而不见。政治学的关注点在于那些具有公共性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政治学研究和表达的目标,也在于安顿政治秩序,优化公共事务的治理。这种类型的研究会潜在培养研习者对公共问题的兴趣,也会激发他们对政治境况的责任感。不管这种责任感带给研习者的是内心的焦虑还是努力的意义,往往都会使他们欲罢不能。
近些年来,国内的社会学、经济学等相邻学科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政治学研究的常规议题上,的确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学术景观。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科在研究某些政治问题上是有长处或贡献的,他们的优质作品让我们从事政治学研究的人也不得不去阅读。另一方面也说明,政治学的研究套路更新不够,对其他学科理论工具和分析技术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实际上,政治学一直以来都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学科,政治学本身很难说有什么独特的研究方法,反倒是政治学对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传媒学相关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吸收,曾经促进了政治学的阶段性繁荣。因此,对于其他学科研究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欢迎,但更应该感到压力,也就是需要挖掘政治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
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全面进入政治问题时,我们要看一下他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若作一些总结,就会发现,社会学要么是基于实证主义的路径,通过深度个案、田野调查或访谈来呈现学术议题,要么是对那些具有多重学科属性的问题作社会科学式的研究,如科层制、社会组织、社会信任、集体行动等问题;而经济学则要么通过计量、博弈模型等路径分析政治问题,要么侧重政治经济过程中的经济维度,如公共品供给、经济政策、寻租、政商关系等问题。不得不承认,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训练和实践方面,以及在经济学的计量和模型运用方面,在国内受学术训练的诸多政治学者往往是不太擅长的,这样被经济学和社会学“抢了风头”也是必然的。特别是某些政治学作品只知寻章摘句、自说自话,相对而言,对诸多具有多重学科属性的议题而言,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则显得比较扎实,并体现出比较强的科学化色彩。就此而言,不应过多地强调学科边界,政治学应向相邻学科不断学习并适应学术竞争。
政治学的学科特性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政治的内涵和政治学的学术传统中寻找。政治学关心的是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冲突与合作,围绕权力、利益与权利的纠葛,展示政治秩序与国家治理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政治学最终的关注视野是宏大的、体系性的,落脚点也是整个政治共同体,研究取向具有强烈的规范意义和建构性。这就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解释,也不同于纯粹的经济学计算。虽然社会学解释和经济学计算都可以运用到政治学的研究中,但也只能揭示政治过程的某些环节和面向,要总体把握政治并对政治做出判断,必须依赖既有的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方面的探讨。换言之,政治学研究是不能放弃总体性关切、政治判断以及相关的价值理念的。就笔者理解,除开政治学的实证研究要遵守社会科学的通则之外,这些取向可能更突显政治学的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