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和革命的昂扬

清末革命派高调提倡欧美的联邦主义思想,革命派领导人孙中山此时也倾心于联邦主义,他认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因中国省份过多,人种复杂之故。美国共和政体甚合中国之用,得达此目的,则振兴商务,改良经济,发掘天然矿产,则发达无穷。……惟有共和联邦政府为最美备,舍此别无他法。”(13)宋教仁也指出:“美利坚合众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14)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宋教仁于1911年10月至11月曾为湖北军政府起草《鄂州约法》。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浓厚的联邦制意味的宪法文件。(15)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颇似传统朝代末期群雄并起之势。革命时各省独立响应的模式,造成独立各省或大城市自立门户之势,各地倡议联邦制的言论一时颇为风行,联邦主义思想在民初中国蔚为左右政局的潮流。(16)1911年10月23日,湖北军政府发布《联合东南讨满奴檄》,以联邦制相号召,主张“永建民主自治联邦共和国”。(17)巧合的是,同日在上海发行的《民立报》则发表题为《共和政体之先声》的文章,主张“建中华极大之共和国,仿德意志联邦之政体”。(18)研究指出,此时不少旧官僚、立宪党人也高唱联邦主义。(19)

然而,革命成功的欢乐很快被现实政治的冷酷所冲淡。此时南京临时政府虽然成立,但并无中央政府应有的威权与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原先赞成与支持联邦制的许多政治人物与政治团体认为,联邦制不利于国家统一,不利于建立中央权威,不利于增强中央政府能力,转而开始否定联邦制,支持建立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0)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政治重建的伊始,新的国家权力分配与新政权的稳定及新的中央权威的重塑,关系尤为重要。(21)为了建设与规划新国家和新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要员们立即面临树立中央权威的问题,包括孙中山、宋教仁在内的革命党人士转而走到联邦主义的对立面。胡汉民便提道:“先生(孙中山)入南京,即日发表宣言,统一各省军事、民政、财政,以及汉、满、蒙、回、藏五族统一而为共和国家之旨。”(22)宋教仁此时也转变为明确反对联邦制,他坚决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完全改变了他以前主张的联邦论立场。学者指出,宋教仁转变的原因,其一是当时排斥联邦制的环境使然,其二是他对当时政局认识的结果。(23)这些改变,说明南京临时政府选择了中央集权的单一制,联邦思想暂告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