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式的论元实现:基于识解的压制研究
- 董成如
- 1531字
- 2020-08-29 04:15:47
4.2 动结式的形成、论元结构和句法关系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件:某人打碎玻璃\\拧干毛巾\\踢开门\\剪断绳子\\唱哑嗓子\\打死一只狗……这说明动结式所表征的内容——某人使某物发生状态变化——是独立存在的基本生活经验。动结式并不是衍生于其他构式(王寅 2009,2011b)。从行为链角度看,动结式表示的是:典型的施事发出能量并传递给客体,使其发生状态变化,而结果一般表示状态变化的最终状态。结果主要是完结性的(telic),也可以是非完结性的(Goldberg&Jackendoff 2004)。动结式的行为链可图示为:
图1
图中,AG、TH和R分别表示施事、客体和结果。带箭头的双线表示能量传递关系,而曲线表示状态变化。
如第二章所言,语言对行为链的编码有施事性和客体性两种倾向或策略。同理,语言对动结式行为链的编码也有施事性和客体性策略,并形成两种类型的动结式。施事性取向根据动结式行为链的能量传递方向进行编码。施事是动结式行为链的能量发起者。因此,作为能量源,施事是最为凸显的射体,句法上实现为主语;客体因为受到施事发出的能量从而引起状态变化,是次要凸显的界标,句法上连接为宾语;结果论元对客体的变化状态进行说明,认知凸显上是场景,句法上表现为动结式的补语或旁语,这样形成编码整个动结式行为链的施事性动结式。例(4)中,John是能量的发起者,是凸显的射体,映射为主语;me表示状态变化的客体,认知凸显上是界标,实现为宾语;而angry说明me的最终变化状态,认知凸显上是场景,句法上表现为旁语(oblique)。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动结式并不是通过隐喻从致使-移动构式延伸而来,而是独立的结构,是对人类基本经验的编码或表征。
(4)John made me angry.
整个施事性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凸显结构和句法结构可图示为:
图2
因此,施事性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包括施事、客体和结果,认知凸显上分别表现为射体、界标和场景,句法上分别映射为主语、宾语和旁语。
此外,施事性动结式由能量传递子事件和状态变化子事件构成。而客体是连接能量传递子事件和状态变化子事件的纽带,句法上具有双重关系,即客体既是动词的宾语,又是结果论元的说明对象。而施事性动结式中的动词必须表示能量传递关系,具有施事性,否则形成的句子不可接受。例如,虽然传说中的美杜莎(Medusa)看人一眼能将其变为石头,感知动词see构成的动结式却不可接受,如例(5)。但look,gaze,glance构成的动结式是合格的句子,如(6)。这是因为look,gaze,glance是施事性动词,能与施事性副词搭配,如(7):
(5)*Medusa saw the hero into stone.
(6)Medusa glanced the hero into stone.
Medusa looked the hero into stone.
Medusa gazed the hero into stone.
(7)She intentionally glanced at me/gazed at me/looked at me/*saw me.
另一方面,客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不参考外部的能量输入或外部力量的作用能被独立识解。因此,从自主与依存的角度看,客体因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比较凸显。此外,客体也因为发生状态变化而比较凸显。所以,客体性编码策略以整个动结式的行为链为基础或基体(base),从客体的视角只聚焦于客体及其状态变化,而不关注施事及其发出的能量。因此,自主、凸显的客体认知上为射体,句法上表现为主语,而结果论元进一步说明客体的变化状态,认知上为场景,句法上映射为旁语。这样,形成客体性动结式。例如,(8)以某人或某物打碎瓶子的行为链为基础,凸显瓶子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最终状态。所以,bottle认知上是凸显的射体,句法上映射为主语,而apart对瓶子的最终状态做具体说明,认知上属于场景,在句中作补语或旁语。
(8)The bottle broke apart.
由此可见,客体性动结式是以动结式的行为链为基体,以凸显为机制而形成的,而不是施事性动结式的一部分。与表达致使和变化事件的施事性动结式相比,客体性动结式凸显或表达的是单一的变化事件,结果的形成与事件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具有共延性(co-extensiveness)(Rappaport Hovav and Levin 2001;Iwata 2006,2008)。
客体性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凸显结构和句法关系可图示为: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