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良莹与民国四川省蚕桑改良(1936—1945)

黎建军

摘要 四川历来是中国蚕业的中心之一,蚕桑也是四川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抗战时期,蚕业成为振兴后方经济、换取外汇和军需供给的重要产业,由此成立了四川省蚕桑改良场。近代著名蚕学家尹良莹先生主持了这项近十年的改良工作,从基本的土种试验、蚕桑改良深入到蚕业推广、蚕业研究,使四川的蚕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了一个台阶。本文试图从改良工作的基本活动、机构与社会和政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再现特殊时代中的改良工作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尹良莹先生和蚕桑改良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不足,也对当代蚕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民国四川 蚕桑改良 尹良莹

蚕桑改良这个话题,在近年的学术研究中已有较多涉及,并日渐形成一个比较热门的农业研究领域。从近代到当代,从江浙鲁粤蚕业重镇地区到内陆蚕业代表地区,个案的蚕业研究到一般性蚕业的普遍研究,纵向性到横向性的蚕业比较研究,以及与日本、西方蚕业的对比研究等,都常见于各学术刊物和专著之中。作为与江浙、珠江三角洲并列的我国三大蚕区之一的四川,(1)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但大多是以四川为中心,从宏观上对四川蚕桑改良进行叙述,把四川蚕桑改良列入诸如四川农业改进、近代蚕丝业演进过程等大题目、大范围研究中单独而完整的论述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从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尹良莹领导的四川蚕桑改良的研究题目更是没有,这应是四川蚕业史上的一大缺陷。因此本文即以该角度作为论述方向,既概述1936—1949年的四川蚕桑改良运动,又充分体现尹良莹在该运动中的中心人物作用,并对当代蚕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因而极具学术价值。

尹良莹(1904—?),安徽省阜阳县人,字子瑜。为近代中国著名蚕学家、教育家,在蚕业史研究、蚕丝教学、蚕丝业改良工作等方面都有建树。所著的《中国蚕业史》填补了中国蚕业史中的空白。四川气候温暖、土地肥美,蚕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发展蚕业的理想区域。然而至近代,科学落后,国力衰弱,又因四川交通不便,长期闭塞,因循守旧,蚕业生产力很低,至30年代远远落后于江浙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936年,四川“省政统一”,12月,卢作孚出任省建设厅厅长,对川省经济及蚕业建设锐意进取,遂邀请尹良莹先生来四川,筹建四川省蚕桑改良场(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并由其出任场长,主持全省的蚕桑改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