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发展主要工作

2018年,广东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方位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1.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健全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6个专项小组,设立湾区办常设机构,制定多份广东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文件。召开省委全会和专门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形成近中远期相结合的贯彻实施体系。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携手港澳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硬软件融通、联通,发挥广州、深圳“双核”驱动作用,充分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开通运营,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发,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密度达8.1千米/百平方千米,推动高快速铁路联通京津冀、长三角及泛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空港、海港联通全世界。

2.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入实施“制度创新二十条”,38项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外资备案时限、货物通关时间明显压减,市场潜力和投资信心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增长11.8%。出台“科技创新十二条”,实施数字经济等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着力推动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企业活力最充沛、成果转化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华为、腾讯、大疆、美的、格力等一批企业凭借自主核心技术塑造竞争新优势。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珠江东岸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与珠江西岸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向高端高新、集聚集群、绿色低碳攀升。2018年,珠三角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2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5.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9.4%。

3.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将全省重构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珠三角核心区在对接港澳中加快优化发展,集聚创新资源、高端要素;沿海经济带充分发挥“湾+带”联动优势,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北部生态发展区以打造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和“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为突破口,与大湾区形成大农场、大花园对接大城市新模式,实现绿色发展。2018年,沿海经济带工业投资占全省的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近80%。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不再简单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实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南粤家政服务工程和“万企帮万村”行动,推动全省93%以上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广州对口清远、梅州等八组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深汕特别合作区实行共建共管共享的“飞地经济”新模式。

4.推动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出台实施《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加大省级层面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财力性补助标准,从2018年起,省财政对原中央苏区县和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专项财力补助提高到每县每年3000万元。省对原中央苏区县和海陆丰革命老区11个困难县实行省级财政“三个全额负担”:全额负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出资、全额负担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全额负担义务教育重点保障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梅汕高铁进入全线铺轨阶段,龙梅高铁、瑞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加大产业共建力度,13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区)均与对口帮扶市的相关区镇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推进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养老、儿童福利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8年,省财政安排原中央苏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资金22亿元。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全面拓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建设取得新进展,与江西、广西等地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互联互通。建成22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含通港澳),加密和开辟区域内城市间航线和旅游支航线。积极开展“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电力输送及煤炭、油气储运合作,推进滇西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福建与广东电网联网工程项目建设。共同推进高铁经济带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13市(州)已达成合作项目超千个,投资总额2500多亿元。实施东江、九洲江及汀江—韩江等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推进九洲江跨省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发布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建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大联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举办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交流活动。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合作,全省21个地级市全部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与包括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在内的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