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装)
- 赖惠敏
- 5852字
- 2020-08-29 07:35:03
二、崇庆皇太后荣华富贵的一生
(一)崇庆皇太后的生平
孝圣宪皇后是钮祜禄氏,为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阴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婚,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于雍亲王府邸生四子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1723),封为熹妃,八年(1730),晋封为熹贵妃。乾隆皇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崩,年八十六岁(图1-1)。孝圣宪皇后是乾隆生母,其父凌柱是额亦都的侄孙,乾隆皇帝即位后,追封其外祖父凌柱为一等承恩公(凌柱原本仅四品典仪官而已)(17)。乾隆即位后,凌柱被封一等公,准袭两次,另编为一佐领,其子孙世相承袭(18)。其新编之佐领,即令凌柱之子伊通阿管辖。将来子孙世袭罔替,其族中子弟,有愿入新编佐领者听之(19)。据说孝圣宪皇后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十三岁时入京,选入皇子允禛雍邸。最初她只是侍女身份,有一年夏天雍亲王被时疾,连王妃都不愿意照顾,孝圣奉王妃命,旦夕服事维谨,连五六旬,雍亲王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于雍和宫(20)。
图1-1 崇庆皇太后像
资料来源:林姝《崇庆皇太后的万寿庆典》,《紫禁城》2015年第249期,第54页。
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皇帝即位,将皇太后从乾清宫西侧的永寿宫迁移到景仁宫,同年十二月新添宫殿寿康宫(21)。根据海望奏销钱粮事:“原奏建造宫殿房屋二百二十三间,院墙二百三十三丈五尺,地面一千二十丈六尺二寸,约估银七万一百三十八两五钱九分八厘。今修建宫殿大小房屋共二百八十八间,内续添房六十五间、宫门六座、慈祥门一座、影壁、门罩、路灯石座、铁太平缸,以及殿内楠木佛龛、供案、花帘罩、集锦书格等项,共实用银七万四千一百二十三两六钱九分八厘。捶造飞金用过赤金一百八十八两七钱。”修建寿康宫时间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兴修,至乾隆元年(1736)十月二十四日告竣(22)。崇庆皇太后迁至寿康宫后,还有几次的修缮,列于表1-1。
表1-1 乾隆年间修缮寿康宫
资料来源: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
雍正十三年(1735),皇帝嗣位,尊圣母为皇太后,加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乾隆二年(1737),册立皇后,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皇太后”;乾隆十四年(1749)四月,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是年金川平定,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礼部造皇太后金宝取三等赤金460两、工部造皇太后金册并金宝匣上饰件等项镀金,取头等赤金19.54两,工部造皇太后所乘轿做校尉帽顶135个,镀金取头等赤金8.51两(23)。
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辛未朔,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为皇后,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24)。礼部造皇太后金宝取三等赤金600两、工部造皇太后金册并金宝匣上饰件等项镀金,取头等赤金19.54两(25)。乾隆十六年十一月,皇太后六十万寿,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礼部造皇太后金宝取三等赤金600两(26)。乾隆二十年(1755),六月己酉,平定准噶尔,恭上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皇太后”(27)。礼部造皇太后金宝取三等赤金600两、工部造皇太后金册取头等赤金10.42两(28)。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皇太后七十万寿,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工部做金册一分,并镀盛册宝箱饰件等项取头等赤金18.81两、五等赤金182.77两、六成色淡金231.61两、铸金宝一颗用三等赤金600两、皇太后凤轿上饰件,并方圆套桶等项取头等赤金11.27两(29)。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圣母皇太后八十万寿,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成造盛册宝箱并镀饰件等项用头等赤金9.15两、成造盛册宝箱并镀饰件等项用八成色金230两(30)。乾隆四十一年(1776)五月辛未,平定金川,加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图1-2)。工部文开,恭上皇太后徽号,办造盛玉册、玉宝用八成色金230两,金箱印池镀饰大小银饰件领头等赤金9.15两(31)。皇太后加上徽号,由工部和礼部即制作玉册、玉宝等,显示其地位之尊崇。
图1-2 崇庆太后上徽号玉册
资料来源:万依等主编《清宫生活图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第17页。
以上制作崇庆皇太后的金印、金册约用金三千两,而乾隆朝内务府银库贮藏的黄金则达三四十万两,金子的来源不成问题(32)。相较之下,慈禧太后在光绪十九年(1893)筹办六旬万寿,令粤海关采办黄金万两,以制作金辇、金箱、金印、首饰等,粤海关官员花费银三十八万两购买一万两黄金(33)。当时,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以六旬万寿庆典为优先,罔顾国家利益,徒增税关负担。
此外,值崇庆皇太后万寿节,每年照例进皇太后大量的金银珠宝。根据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文件》记载,宫分头等赤金二十两、银一万余两、二号银钮二百个、三号银钮二百个用银十一两(34)。又大扣珠三百串、小扣珠三百串、大号珊瑚珠三百串、小号珊瑚珠三百串。表里一百端内,上用满水一匹、龙缎一匹、蟒缎二匹、妆缎二匹、片金二匹、闪缎二匹、倭缎四匹、补缎二匹、字缎二匹、龙纱一匹、蟒纱一匹、补纱一匹、缎二十匹、素缎七匹、宫紬二匹、衣素七匹、帽缎二匹、纱四匹、官用蟒缎一匹、妆缎一匹、闪缎一匹、片金一匹、补缎一匹、缎十五匹、素缎三匹、衣素三匹、宫紬二匹、帽缎一匹、杨缎三匹、彭缎三匹、硬纱二匹、长宽三幅黄绫包袱四个(35)。
(二)崇庆皇太后的日用
皇太后日常生活所用的金银器也相当可观。根据乾隆二年(1737)《内务府奏案》的记载:“今造得皇太后分例膳房、茶房等处所有金器一百七十二件,重三千三百五十九两四钱。银器一百三十二件,重一千九百五十三两三钱。”(36)(图1-3)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皇太后去世,内务府官员清点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所存之金册、金锞、鼻烟壶、面盆、茶膳房器皿,共计头等金重194两、三等金重12两、九成金重164.4两、八成金重1,687.95两、七成金重54两、三五色金重197两,头等金至三十五色金共重2,309.35两。添银700.63两兑化得六成金3,009.98两,成做崇庆皇太后的金发塔(图1-4),安置于寿康宫东佛堂(37)。
图1-3 进膳用具
资料来源:万依等主编《清宫生活图典》,第179页。
图1-4 金发塔
资料来源:阮卫萍《清宫后妃首诗的特性》,《紫禁城》2016年第258期,第101页。
皇太后冬朝冠,熏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图1-5)。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38)。俄国出售的珊瑚石和珊瑚珠子从意大利订购,经过敖德萨和布洛德运到下诺夫哥罗德集市和莫斯科。好的珊瑚石和珊瑚珠子颜色应该不太过于红或黄,而珠子要大而匀称(39)。中俄贸易活络,后冠之珊瑚或许因此而来。
图1-5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后式
资料来源:穆舍《寿康如昔梦成境:寿康宫与崇庆皇太后》,《紫禁城》2015年第246期,第67页。
皇太后的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皇太后、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40)。
皇太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41)(图1-6)。皇太后领约,镂金,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42)。皇太后朝服御朝珠三:东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随所御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杂饰,各从其宜,绦皆明黄色(43)。彩帨,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有襞积(44)。
图1-6 东珠耳饰、皇后朝袍披领、银镀金嵌珠宝领约
资料来源:万依等主编《清宫生活图典》,第167页。
清代妇女的礼服及其配饰规定相当繁琐,制作的过程也相当费时、费力。如乾隆元年(1736),制作皇太后的头饰、服饰,银库郎中迈格等文开,皇太后朝冠累丝金顶一座,大小凤八枝、箍一分、项圈一分、桃花一分、方胜二分、耳坠一分、朝冠朝衣上宝盖掐子坠角二十四个。需用外雇累丝匠、玉匠做短工1,034工,每工钱134文,领去大制钱138,556文。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等传绣皇太后朝衣一套,除食粮绣匠绣过短工1,330工外,需用外雇绣匠绣短工260工,每工钱134文,领去大制钱34,840文。又做皇太后皮袍褂等39件,镶丰毛需用外雇裁缝做长工69工,每工钱154文、短工67工,每工钱134文,领去大制钱19,604文(45)。
皇太后的服饰代表满族的特色。第一,皇室家族的朝冠、朝珠大量使用东珠,朝廷对东珠从采捕到管理有一套严格制度。清初,对吉林打牲乌拉编为33珠轩,每珠轩壮丁20至26名。乾隆十五年(1750),因东珠需求量增加,规定采蜜丁450名内,300名改采捕东珠,编为12珠轩,设头目、副头目各一人。三十二年(1767),又将蜜丁150人改令采捕东珠,编为5珠轩,设头目一人、副头目二人,壮丁27名。次年,定打牲乌拉65珠轩为定额,永不再设,每珠轩30名(46)。东珠的采捕和消费都限于满族,打牲乌拉的壮丁负责采捕,而消费则是满洲贵族。皇太后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皇太后朝珠佩戴108颗东珠,四个大珠叫“佛头”,又叫分珠,象征一年四季。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每串各10颗小珠,名为纪念,象征一个月有三十天。用绦子串着垂于颈后用称为背云,下为坠子(47)。皇太后耳饰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两颗,耳饰皆为三具纵向排列,即满人妇女特有的穿三个耳洞。乾隆四十年(1775),皇帝上谕:“旗妇一耳带三钳者,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昨朕选看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着交八旗都统内务府大臣将带一耳钳之风立行禁止。”(48)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满洲习俗之坚持,皇太后的服饰也代表着满洲正统。
第二,清朝入关后推行满族传统服饰,制定冠服制度,在冬季的服饰特别使用毛皮种类来显现皇室、王公、官员等级差异。根据《大清会典图例》所载,清代宫廷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礼服又分为朝服、端罩等。皇太后冬天戴熏貂冠,其冠顶皆饰东珠。披领及袖具为石青色,冬朝服的袍边和肩上下袭朝褂处均镶片金加貂皮缘。乾隆七年(1742),衣库员外郎嘎什图据宫殿监正侍谢成等文开,皇太后缎面貂皮袍一件、天马皮袍一件、银鼠皮袍一件、貂皮褂一件、天马皮褂一件、银鼠皮褂一件镶丰毛,需用外雇裁缝做长工12工,每工钱154文,领去大制钱1,848文(49)。皇太后冬龙褂以裘、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50)。乾隆年间屡次派内务府买卖人至恰克图,采购俄罗斯毛皮貂皮、银鼠皮、海龙皮等(51)。可见清代的服饰不仅保持满洲特色,并与国际时尚接轨。
乾隆十三年(1748),开始制订皇室及官员之朝冠、朝服章程。内务府大臣三和奉上谕:
朕惟绘绣山龙,垂于虞典,鞠衣揄翟,载在《周官》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朝祭所御,礼法攸关,所系尤重。既已定为成宪,遵守百有余年,允宜绘成图式,传示法守。自朕之朝冠、朝服、常冠、吉服,以至王公大臣、九品以上官员之朝帽、朝衣;自皇太后、皇后、贵妃、妃、嫔等之朝冠、朝服,以至王妃、命妇之朝帽、朝衣,向来如何定制之处,着三和会同汪由敦、王扎尔、阿岱详细商酌,考订章程,遵照式样,分晰满、汉、蒙古名色,绘图呈览。俟朕酌定,以垂永久。钦此。(52)
三和等谨按章程详细商酌,上自皇上朝冠、朝服、吉服、常服图式共107页,作为一册;又自东宫以至伯之朝帽、朝衣图式共86页,作为一册;一品官至九品官之朝帽、朝衣图式87页,作为一册;上自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之朝冠、朝服、吉服图式共120页,作为一册;贵妃、妃、嫔之朝冠、朝服、吉服图式共102页,作为一册;王妃以至六品官命妇之朝帽、朝衣图式共57页,作为一册;共为六册,具绘图。所需工价、饭食、颜料、纸笔等项之费,共享银2,980余两(53)。这些绘图可能作为《皇朝礼器图式》之参考,根据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载,乾隆皇帝为了编《皇朝礼器图式》,成立礼器馆。乾隆二十三年(1758),礼器馆办理事务郎中明善等文开,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起至二十三年九月绘画各园给发工价办买颜料、饭食以及办事人员公费饭食,陆续领用过银6,300两(54)。可见乾隆十三年绘制皇太后等之朝冠、朝服图式时,尚未成立礼器馆。
刘潞教授提到礼器图式完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庄亲王允禄领衔绘制。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武英殿修书处刻板印刷,三十八年(1773)收入《四库全书》史部(55)。但《皇朝礼器图式》除了刻版印刷外(56),其后并陆续再绘制冠服部图式,乾隆三十八年(1773),礼器图处文开,奏准绘画冠服门794页,领过工料银3,605两(57)。这次绘制的冠朝服图式应该是刻版印刷之外的绘本,乾隆两度绘制冠朝服图式,说明他对服制的重视。根据刘潞的调查,《皇朝礼器图式》其中一部分现收藏于大英图书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及爱丁堡皇家博物馆等处,将来有机会当再深入研究。
按照《皇朝礼器图式》载,皇太后仪驾龙凤舆,明黄缎垂幨(58)。皇太后轿上圆顶做哆罗呢围一分、上缎下接哆罗呢围一分、春紬袷里围一分、纱围一分、狼皮褥一个、衣素褥一个、靠背一个、油纺丝围一分、总套一分、油布穵单五个、布袷顶套一个、穵单五个、布袷套一分。需用外雇裁缝做长工103工,每工钱154文,短工4.5工半工,每工钱134文,领去大制钱16,465文。哆罗呢是宽幅绒,适合做轿子围屏,内务府銮仪卫成做八人抬的暖轿需用哆罗呢35余尺。又,据銮仪卫文开,皇太后轿上做上缎下接番拔丝围一分,需用外雇裁缝做长工18工,每工钱154文,领去大制钱2,772文(59)。当时俄国转口自英国的货物,有“大合洛”、“二合洛”、“哦噔紬”。大合洛为大呢,即宽幅绒(broadcloth);二合洛为小呢,或称为长厄尔绒(long ells)。哦噔紬的满文是ondonceojangci哦噔紬毡,它以板计算,每板(长44尺、宽2.2尺)约二三十两,用来做朝靴用。清宫典藏都称为“哆啰呢”(法文droguet),这名词的出现或许是受到法国传教士的影响(60)。皇太后轿上的番拔丝,又称番巴(flannel法蓝绒)或番八丝。据《当谱集》载,其丝道与湖哔叽相同,无绒厚而发亮,无花者乃番巴,亦名曰丝生绢(61)。
刘潞研究《皇朝礼器图式》,认为该书之武备和仪器纳入西方的武器、天文地理测绘、光学、定时器等,乾隆皇帝将欧洲制造的仪器视为中国礼器,体现其“西学中源说”(62)。姑且不论皇帝的企图心,《皇朝礼器图式》的清代礼制图谱包含了各种外来的洋货,可见18世纪盛行物品流传已经成为贵族日用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