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学原理(第2版)
- 王苹香 周晓艳 王琪
- 13字
- 2020-08-26 21:44:28
模块二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任务二 统计资料的搜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资料的搜集的意义和种类
●了解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和普查的区别和相关内容
●熟悉统计资料搜集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掌握统计学调查的基本调查方式
●重点掌握3种非全面统计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方案的设计
●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任务描述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果用统计的理论知识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
(1)统计设计阶段。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综合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复杂的就业现状中,获得反映就业问题的相关指标,如待就业大学生的数量、社会可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等,从而制订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案。
(2)统计调查阶段。如何搜集到有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和社会各行业可能提供就业岗位的信息,是整个统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相关数据,设计阶段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自然也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统计工作。
(3)统计整理阶段。把从不同渠道搜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审核、分类、汇总,得出大学生就业的供求数量关系。
(4)统计分析阶段。通过以上3个阶段得到的系统、科学、完整的数据资料,对大学生的供求关系进行剖析、评价,揭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善就业环境的思路。
本任务案例以“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样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为主题,简单论述了统计工作的4个环节,而本章的学习内容正是围绕着统计工作的第二个阶段——统计调查阶段进行的。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包括了哪些组织方式和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有哪些?学习本任务后,将能够回答以上问题。
相关知识
一、统计资料搜集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资料搜集的意义
统计资料的搜集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研究对象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资料的搜集是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只有对社会的实际情况做过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统计资料的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其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统计资料搜集得不好,搜集到的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不系统,那么根据这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结果,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甚至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同时,统计资料的搜集又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资料的搜集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资料的搜集理论和方法构成统计学原理的基础部分,它和整个统计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因此,统计资料的搜集对于整个统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有计划地、科学地搜集到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原始资料,才能经过科学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使统计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进行统计资料的搜集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情况,以取得准确、及时、完整的统计调查资料。具体来说,统计资料的搜集过程必须达到以下4个基本要求。
1.准确性
统计资料的搜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避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做到统计数字准确无误。
2.及时性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上报统计资料,及时满足党政领导的需要。
3.完整性
搜集的资料必须是反映被研究事物全貌的完整资料,而不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资料。
4.经济性
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所要求的统计资料,也就是说统计资料的搜集也要讲究经济效益。
以上要求中,准确性是基础,要在准确中求及时、求完整、求效益。
统计资料搜集的数据有两种:一种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又称为初始资料,即直接对每个所调查的单位进行登记,如农村住户调查中对每个农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登记;另一种是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是指已经过加工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的统计资料。但次级资料都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所以统计所搜集的资料主要是指原始资料。
(二)统计资料搜集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①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例如,人口普查是要调查登记全国每个人的状况。全面调查能够掌握比较全面、完整的统计资料,了解总体单位的全貌,但它需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操作比较困难。
②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例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我们只抽取部分职工家庭进行比较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调查较多的材料,由调查出的材料推导和说明全部的资料。但其得不到全面资料。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范围不同来区分的,而不是以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而言的,抽样调查也可以最终推算出总体的全面资料。
(2)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①经常性调查是连续性的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如工业企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在观察期内这些指标的数值变动很大,必须经常连续登记才能满足需要。连续调查所得的资料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
②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是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某一时刻的资料进行登记。例如,人口数、机器设备台数等资料短期内变化不大,没有必要连续登记资料。不连续调查所得的资料体现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具有的水平。
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进行的;一次性调查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①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它是为了定期取得系统、全面的统计资料而采用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指标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属于全面调查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组成的,其中国家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
②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式。
(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类,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
①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点数和计量,如对商品库存的盘点等。此法能够保证所搜集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但所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时间较长。
②报告法是指报告单位以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此法搜集资料逐级上报。
③采访法具体又可分为询问法和通信法。询问法是按调查项目的要求向被调查者询问,将询问结果计入表内。通信法一般由统计工作机构将调查表格邮寄给调查者,然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调查表寄回。
④被调查者自填法是把调查表交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要求和方法,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按着表中的项目自己填写资料,填好之后,由调查人员审核并收回。
综上所述,统计资料的搜集方式多种多样,实际组织调查时到底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必须根据调查的具体任务和调查对象本身的特点而定,并随客观情况和工作条件的变化而适当选用。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推行非全面调查,特别注意采用抽样调查,同时也要注意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三)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按组织方式分成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5种。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当前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包括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基本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来搜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业、劳动、物资、财政、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数字依据。专业统计报表是各有关部门为专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本系统内实施,用以搜集本部门的业务技术资料,是基本报表的必要补充。
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除年报外,都称为定期报表。报送周期的长短不同,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别,而且在内容和作用方面也有所不同。一般要求报送周期愈短,其指标项目越简单,时效性要求越高;报送周期长的,指标基础项目可多一些、细一些。年报周期最长,因此,它的内容比较详尽。
统计报表按报送方式不同,可分为电信报表和邮寄报表。电信报表又可分为电报、电话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日报、旬报要求迅速上报,通常用电信传送。
统计报表主要是进行全面调查,但也有一些是非全面调查。这种定期的、比较稳定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手段。统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料,有利于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政策,搞好决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搞好调控提供依据,也是各级业务管理部门和基层企事业单位改善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统计报表制度也有利于完整地积累各时期的历史资料,用来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统计报表也有其局限性,如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指标内容和报表时间比较固定而缺乏灵活性以及个别填报单位弄虚作假等。因此,必须运用其他调查方式,来弥补统计报表制度的不足,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管理服务。
2.普查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它主要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主要用于搜集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
根据普查的含义可以看出普查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1)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调查的现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为一些社会经济现象,如人口增长、耕地面积等,不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调查,而国家为了建设的需要,又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需要采用普查来解决;同时,由于普查的工作量大、时间性强,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组织工作也比较繁重、复杂,所以普查工作也不宜经常进行。
(2)普查是全面调查,搜集的是全面、系统的资料。与定期统计报表相比,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都更加全面、详细,能解决统计报表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能掌握到比较翔实的资料,满足一些特定任务的需要。
普查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被调查单位直接进行调查登记,如全国人口普查就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另一种是利用企业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这些企业单位根据调查要求自行填报,如通常开展的清产核资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
普查工作复杂、细致,一般是采取逐级布置任务、逐级汇总资料的方法,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当调查任务紧迫,一般的普查办法不能完成这种紧迫任务时,可采用快速普查资料。此外,进行普查前应先试点,获得经验,交流推广;普查结束后,要用其他调查方式对普查资料进行检查和修正,以保证普查资料的质量。
3.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的关键是选择好重点单位。所谓重点单位,是从标志量的方面而言的,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这些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量占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选择重点单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标志值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
(2)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可以变动的情况,也就是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而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而在另一个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时期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
(3)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着眼于标志量的比重,因而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当调查目的是掌握现象的基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可用重点调查。重点调查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重点调查实际上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
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4.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典型调查的特点:一是调查深入、细致,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二是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能够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三是调查机动灵活,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选择典型单位,要保证被选中的单位具有充分代表性。根据调查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典型单位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为了近似地估算总体的数值,可以在了解总体大略情况的基础上,把总体分成若干类型,从每一类型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选出若干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如果为了研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则可以选出先进的典型单位和后进的典型单位,或选择上、中、下各类典型单位进行调查比较。典型单位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整群的;可以是临时选择的,也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总之,选择典型必须从全面着眼分析。掌握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和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各个可供选择的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水平,从中选择几个代表性较大的单位。
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
5.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单位组成的整体叫样本总体,构成样本总体的单位叫样本单位。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的特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所以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特点。
(2)以样本指标(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通过抽样调查可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3)抽样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上述调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研究任务灵活运用,也可以把各种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结合使用,互相补充验证,这样才能搜集到准确、丰富的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案设计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案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为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和完整,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案应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调查任务和目的
统计资料的搜集,总是为了一定的研究任务服务的,制订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务,决定着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范围。所谓调查目的,就是指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调查目的是统计资料的搜集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明确了调查目的和任务才能确定调查对象、内容和搜集资料的方法。调查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对象本身的特点来确定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需要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规定统计资料的搜集的总体范围和由谁提供调查资料。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构成的。例如,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若调查目的是取得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成本和利税等资料,调查对象就是全部的国有工业企业;要了解某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该工厂的全部产品就是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例如,调查某县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全县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调查单位;再如,调查乡镇企业职工文化素质时,调查单位是乡镇企业的每名职工,而所有乡镇企业的职工就是调查对象。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例如,调查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时,每个国有企业的职工是调查单位,而每一个国有企业是填报单位;又如,在进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即利税调查时,每个乡镇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否一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但不管怎样,不能将两者的概念和作用混淆。有关报告单位的问题,在方案的组织措施计划中应明确规定。
(三)拟定调查项目,编制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即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它是由调查对象的性质、调查目的和任务决定的。它由一系列品质标志(或称质量标志、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所构成。通俗地说,调查项目就是一份在调查过程中应该获得答案的各种问题的清单。调查项目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调查项目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调查资料的价值。因此,在确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定调查项目,应符合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既要充分体现调查所要了解的全部内容,又要力求少而精。可有可无的项目或备而不用的项目不应列入,以避免调查内容过于庞杂、“查而无用”而造成调查工作中的浪费。
(2)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对列入调查的项目,其提法和含义要确切、具体,使人一看就懂,使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理解。有些项目需要加以注释,规定定义和统一标准,避免被调查者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去填写,给资料整理工作带来困难。
(3)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做到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便从整体上了解现象的相互联系,也便于有关项目的相互核对,提高调查资料的质量。此外,还要注意现行的调查项目同过去同类调查项目之间的衔接,便于动态对比,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
(4)有些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例如,“性别”可分为“男”“女”两项选择。被调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调查项目通常以调查表的形式表现。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集资料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所确定的具体调查项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编制的,表中的调查项目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运用调查表进行统计资料的搜集,既能清楚地表示调查内容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又能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便于资料汇总和比较。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料处理、储存的普及和应用,调查表的编制和应用为适应这种先进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为调查表的编制和填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内容上看,调查表一般分为调查单位(或报告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者3部分内容。从填写方式看,分为选择式、填充式和问答式3种。
调查表一般有两种格式,即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在一份表格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项目,若项目较多,一份表格可由几张表组成。一览表则是在一份表格上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单一表的特点是调查单位只有一个,而调查项目较多。其优点是一份表格可以容纳多个项目,便于整理和汇总;缺点是每份表格上都要注明调查者、被调查者、注意事项等共同事项,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一览表在一份表格上登记若干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的共同事项只需登记一次,可节约人力、物力,但不能多登记调查项目。一览表和单一表各有优缺点,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为了有助于正确填写调查表,保证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和统一性,还必须附以填表说明,说明调查项目的含义、填写方法,以及填表时应注意的问题。说明要简明易懂。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统计资料的搜集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那么调查时间指资料所属的起止时间,所登记的资料是指该时期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累计数字。例如,调查某企业2015年的产品产量,即指从该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这段时期内产量的总和。如果所要调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又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明确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是保证统计资料确切性的重要条件。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例如,企业2015年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6年的1月月底,则调查时间为一年,调查工作期限为一个月。又如牲畜调查,按1月1日情况登记,持续5天,调查时间即1月1日这个标准时间,调查工作期限为5天。为了保证资料的及时性,任何统计资料的搜集都必须尽可能地缩短调查期限。
调查地点是指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地点有时和调查单位所在地相一致,但调查单位有时发生时空变化,对此应着重说明调查地点。例如,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登记,暂时出外居住6个月以上的,仍在其常住地点进行登记。
(五)组织调查工作的实施计划
为了使统计资料的搜集工作顺利进行,在着手调查之前要事先制订统计工作组织计划。组织工作计划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人员组成、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工作规则和流程、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文件印刷、试点等)、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和程序、经费预算和开支办法、提供或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等问题。
随着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调查方案也要求日趋周密与科学。应按系统工程原理和运筹学的方法来安排工作进程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还要对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层层把关,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大规模或缺少经验的调查,还需要进行试点调查,以便取得经验,完善调查方案。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就曾在无锡市组织试点调查,通过试点调查检验调查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需要补充和修订的,以不断积累经验使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归纳总结
统计资料的搜集直接决定着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各种调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调查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和研究任务灵活运用,也可以将各种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互相补充验证。这样才能搜集到准确、丰富的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是搜集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调查项目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调查表的编制和应用为适应这种先进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为调查表的编制和填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化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化肥总产量80%的5大化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某市机械工业局欲进行工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在1月1日到20日将资料登记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期限
B.资料代表时间
C.登记时间
D.标准时间
3.抽取部分城市职工家庭调查生活状况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4.区分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A.调查单位的数目不同
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D.确定调查单位的目的不同
5.调查单位就是()。
A.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C.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D.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
6.调查时间是()。
A.调查工作的时限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调查登记的时间
D.调查期限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统一调查的时间,一齐行动
8.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一次性调查
9.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单位数较少,但就研究的标志而言标志值却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单位
C.企业规模大的单位
D.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的单位
10.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11.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项目的详细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周期越短,则填报的指标项目()。
A.越多
B.可能多也可能少
C.越少
D.是固定的
12.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统计报表
13.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的收购情况
D.抽取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
14.下列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
A.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的工业普查
B.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
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的一次摸底调查
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1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6.在统计资料的搜集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A.调查对象
B.填报单位
C.汇总单位
D.调查单位
17.在国有企业大型设备的普查中,每一个国有企业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项目
18.某工业企业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19.对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全国人口全面调查,这是()。
A.定期调查方式
B.统计报表制度
C.普查
D.以上都不是
20.某商业企业为了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决定进行一次典型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单位应是()。
A.先进的典型
B.中等的典型
C.后进的典型
D.各类的典型
二、多项选择题
1.普查是()。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2.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非全面统计报表
E.统计报表
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A.201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数
B.2010年10月29日出生的婴儿数
C.2010年10月29日死亡的人数
D.201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数
E.2010年10月29日出生,11月1日6时死亡的婴儿数
4.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A.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D.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统计指标
5.下列统计资料的搜集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
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B.零售商店调查
C.人口普查
D.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E.工业企业普查
6.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A.人口普查
B.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调查
C.职工家庭收支变化调查
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调查
E.全国实有耕地面积调查
7.在统计资料搜集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A.抽样调查
B.普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统计报表
E.统计分析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调查单位是户
D.男性是品质标志
E.年龄是数量标志
9.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
A.大量观察法
B.报告法
C.直接观察法
D.采访法
E.问卷法
10.制订一个周密的统计资料搜集方案,应确定的内容包括()。
A.调查目的和任务
B.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调查时间
E.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1.在对商业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每一个商业企业是()。
A.调查主体
B.调查对象
C.调查单位
D.调查项目
E.填报单位
12.统计报表必须按照统一的()。
A.原始记录
B.表式
C.指标
D.报送时间
E.报送程序
1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
A.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快速调查方法
E.按报告法搜集资料的方法
14.统计资料汇总前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A.资料的系统性
B.资料的广泛性
C.资料的准确性
D.资料的及时性
E.资料的完整性
15.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有()。
A.原始记录
B.基层单位内部报表
C.基层单位统计报表
D.统计台账
三、判断题
1.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区分标志是看调查得到的是否是全面资料。()
2.统计资料搜集中的调查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总体。()
3.统计资料搜集中的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4.普查的标准时间是指对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登记的时间。()
5.一次性调查是指对现象仅做一次调查,以后永远不再调查了。()
6.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必须是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7.抽样调查中的随机原则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在未抽样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
8.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9.“调查时间”指的是统计资料搜集工作的起点时间。()
10.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调查方案?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案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是统计报表制度?实行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工作是什么?
3.什么是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重点单位?什么是典型单位?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5.指出下列调查属于什么种类。
(1)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登记。
(2)从一批商品中抽取部分进行检查,以判断整批商品的质量。
(3)各大型工业企业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工业总产值和产品产量的报告。
(4)挑选部分企业进行调查,以深化了解企业改革试点中的成果及问题。
6.指出下列调查中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并指出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哪些调查中是一致的,在哪些调查中是不一致的。
(1)大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调查。
(2)机械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
(3)城市个体企业经济状况调查。
(4)家电商店家电零售物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