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微课版)
- 刘艳 丘丽云 邓晓锋 黄荣斌
- 3096字
- 2020-08-27 01:36:10
第四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分别展开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实证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所要研究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是经济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研究方法。如果只是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做出评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分析。另一种则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要做出好不好的评价,或该不该如此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分析。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第一,实证分析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分析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举例
第二,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分析则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经济学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分析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尽管有所不同,但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一般说来,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同时,价值判断往往产生于一定的实证分析结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并给出客观的、可检验的正确结论。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纯实证科学,因为经济学提出什么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都涉及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的问题。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既需要实证分析,也需要规范分析,二者的结合运用方能确保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
二、其他研究方法
1.均衡分析
均衡(Equilibrium)是从物理学中引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均衡是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向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合力为零时,该物体所处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经济中均衡是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这种均衡与一条直线所系的一块石子或一个盆中彼此相依的许多小球所保持的机械均衡大体上一致。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正如一条线所悬着的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它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立即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
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市场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是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实际上使得这种分析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又可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2)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3)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
在微观经济学中,无论是个别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还是个别厂商的价格、产量均衡分析,都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进展不大,只在蛛网定理(Cobweb Theorem)这类研究中,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但在宏观经济学中,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的应用就更普遍一些。
3.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前面已经提过,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方法,即对能够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及其变动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总量一般分为两类,一个是总和量,另一个是平均量[3]。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首先假定制度既定,在已知制度条件下对经济总量进行分析。总量分析还通常假定个量是已知和既定的,如宏观经济学研究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与失业率的关系等,但不研究单个商品价格的形成与波动以及特定商品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等,后者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由于总量研究方法注重经济活动总体状况与结构,其研究结论有助于把握社会经济全局。
4.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称为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如前已指出,它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图形式表达(几何法、画图法)。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变化多端,如果在研究中把所有的变量都考虑进去,就会使得实际研究成为不可能。所以任何理论结构或模型,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或变量,把可以计量的复杂现象简化和抽象成为数不多的主要变量,然后按照一定函数关系把这些变量编成单一方程或联立方程组,构成模型。由于建立模型时选取变量的不同及其对变量的特点假定不同,因此,即使对于同一个问题也会建立多个不同的模型。
三、经济推理中的谬误
需要提醒的是,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人们经常会犯以下三种错误。因此,有必要事先对其有所了解,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尽量避免。
第一,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这种思维所犯的错误称为后此谬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一些人以前观察到,在商业周期扩张之前或扩张过程中,会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因此,这些人认为,治疗大萧条的好方法是提高工资和价格。然而这种措施并不能推动经济复苏。我国在2003年之前也曾企图通过增加公务员工资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样没有达到目的。
第二,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分析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时,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典型的例子是“吉芬商品”。
第三,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对局部或个体来说是正确或成立的事情,对全局或整体也一定正确或成立,这种错误就是合成谬误。例如,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货币,他的境况一定会变好;但是当一国的所有人员都获得了更多货币以至于发生通货膨胀时,他们的境况不仅不变好,可能变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