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是我的,也是你的
- 杨雪
- 1641字
- 2020-08-26 15:10:00
一山二河
川南泸县,田野富饶,物产丰富。除其自身独有的自然特色外,我以为,对泸县的人文底蕴进行追问,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泸县,使泸县在西部大开发中更有作为,是很有意义的。
前不久,一位年轻的作家朋友从北京回来后,看到在福集镇建成的一座漂亮的新城,忍不住赞叹:“北京周边的许多县城都不如泸县新城漂亮。”
崭新的别具一格的各类建筑、宽阔笔直的花园干道,无不展示着泸县人的思维、智慧、憧憬和宽广的胸怀。
沿着花园干道往南不远,便是遐迩闻名的川南名山——玉蟾山。因所处地理环境,地处丘陵地带的泸县名山大川不多,但是有一座玉蟾山足够了。这似乎印证了古人早就说过的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玉蟾山因其山石状如蟾蜍而闻名于世。早在宋代,著名文士黄庭坚在川南时,便亲临题书“玉蟾”二字于山上石壁,更使该山名噪一时。
在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的山中漫步、攀缘,你会有许多发现。比如半山腰的千手观音石雕图、山顶石壁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等,都会引发你的无限怀想。前者的雕刻艺术历经时光的风雨依然价值永存、熠熠生光,引得无数善男信女虔诚膜拜,后者的历史内涵所展示的曾经的民族苦难和民众悲苦,更是对日本侵略者无声的控诉和抨击,对社会和平与生活安宁的真诚向往。每次到玉蟾山,我都会屏息冥思,久久注视那些珍贵罕见的石雕作品,努力从中找寻非同凡响的思想品质。记得有一次在草丛中无意拾得一个石制的龙盘酒瓶,被当时同行的全国著名雕刻家郑可教授称赞为东方了不起的艺术。
确实,在泸县的土地上,石刻雕塑最能反映当地能工巧匠的创造性和审美倾向,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石刻文化底蕴。记得小时候到泸县的乡下玩耍,认识一个石匠,他告诉我,石匠最苦的是在冬天做活,数九寒冬打凿石头,手不仅会麻木,还会裂口子,但你得沉着忍受。因为这个时候的做工,也最能看出你的本领,否则会被师傅和师兄弟们看不起。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便种下了对底层农村石匠深深同情的种子。我们从这些石匠身上,从这一侧面,已经看到了蕴藏在泸县人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对美的、新的生活的不懈创造和追求,重大义重大情,而又能特别好学、奋进、吃苦、忍耐,有着一种对困难、挫折永不言输的气概,从而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否则,我们怎能理解精美绝伦、举世无双的全国重点文物——龙脑桥石刻,怎能理解充满生机、享誉神州的雨坛彩龙?
此刻,玉蟾山的石刻,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延伸到山下的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的雕刻又回缩到山中,共同完成了一幅幅震惊世人的图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除了山,我认为泸县的两条河——濑溪河与九曲河也值得一说。
如果说山是灵魂,那么这两条河则是泸县土地的血液和乳汁。因这河流的流淌、浸润,千里沃野的田畴土地,年年奉献着令人喜悦的稻谷、大豆、麦子、高粱、蔬菜、水果以及家畜牲禽等人们生命必需的农作物和农产品。因此,“农业大县”的美名一直是泸县人引以为荣的称谓。历史不断向前,这两条河流的滋润依然不改初衷。变化的是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比如新县城的诞生、玉蟾美酒新品牌的创立、流滩坝水电站的建成,以及海潮湖、玉龙湖新旅游景区的开发,着力重新打造龙城和龙脑桥以及玉蟾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都说明泸县人的智慧、创新精神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展示了不凡的魅力。
水一直是性灵的复活剂,如果没有河流贯穿泸县的这方土地,这里的物产优势和风景人文景观可能会大打折扣,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也会随之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才会诞生一个美丽的地方。泸县,正是这种美丽地方的产儿。
我曾经目睹这两条河美丽的容颜,濑溪河发源于玉蟾山,九曲河则发源自界首山,它们都宁静、清秀,缓缓流淌,沉默不语。它们有时像两位智者、隐士,有时又像两位姣美的少女。总之,如果我是一株水草,我会长在它们的怀中;如果我是一棵竹子,我会守望在它们的岸边。可是,我不是,我是一阵风,轻轻掠过它们的水面,却感到了它们的澄澈和柔情,我的灵魂和它们同在。
这就是川南的泸县,酒城泸州的泸县,紧邻长江的泸县,看一眼便忘不了的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