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风险的含义与度量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简单地说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的收益与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保险中所指的风险是有区别的。保险理论一般关注纯风险,即损失有或没有的可能性。如地震、海啸、雪崩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就导致损失,不发生就没有损失。而证券投资所关注的是“投机性风险”,即在遭受损失的同时也有盈利的可能,且遭受损失与获得收益的机会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

二、风险的衡量

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各种风险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投资者如银行将贷款能否收回看作主要风险。因此,破产或无力清偿是主要风险来源。而普通股东不仅考虑破产风险,还要考虑企业的收益率未达到目标收益率的风险等。因此,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衡量各种来源的风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里介绍两种传统的风险衡量方法:范围法(Range,即最高最低收益法)和标准差法(Standard Deviation)。

范围法是只给出可能出现的最好收益率和最差收益率,但并不提供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收益率分布状况,这一方法类似于项日投资风险分析中的情景分析方法。标准差法则对收益的概率分布做出描述,对风险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其优点是将投资的不确定性概括成一个单一的数字,其最大的缺点是将高于期望值的收益和低于期望值的收益看作具有同样的风险,进行同样的处理。

三、证券投资风险及其种类、来源

证券投资风险,就是投资者投资期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投资一方面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失,而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从理论上讲这种要求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投资者不能就此罢手,我们可以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点,即在一定收益情况下使风险降到最小,或在一定风险下使收益最大。

对投资者来说,影响证券收益的不确定的因素是很多的,在投资之前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这虽然是一项艰巨的需要才智的任务,但可以使投资者尽量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取得较高的收益。关于风险的来源,从大的方面看,既有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有国内经济和政治因素;从小的方面看,则与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有关、与国内证券市场的运行及不同参与者的心理活动有关。按照风险所及的范围不同,我们可以将证券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包括:(1)由共同因素引起;(2)影响所有股票的收益;(3)不可能运用多样化投资来回避和消除。

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和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等。

(1)政策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投资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而一些看似无关的政策变化,如对于私人购房的政策,也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因此,经济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对证券市场会有一定影响,如果影响较大时,会引起市场整体的较大波动。

(2)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是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动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表现为经济周而复始地由扩张到紧缩的不断循环运动。证券投资风险中,决定性的因素是经济周期的变动。

(3)利率风险。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受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从两方面影响:一是改变资金流向。二是影响公司盈利。利率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是固定收益证券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债券的主要风险,是政府债券的主要风险。对长期债券的影响大于短期债券。一般来说,市场利率提高时,会对股市资金供求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4)购买力风险。由于物价的上涨,同样金额的资金,不能买到过去同样的商品。这种物价的变化导致了资金实际购买力的不确定性,称为购买力风险或通货膨胀风险。在证券市场上,由于投资证券的回报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也就是投资的实际收益下降,也存在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只有名义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才有实际收益。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容易受其损害的是固定收益证券。购买力风险对不同的股票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通货膨胀的不同阶段,对股票的影响也不同。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对市场中部分股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该部分或个别股票呈现出的风险。这些因素有很多种,如股份公司经营不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由于非系统性风险是个别性的风险,而不会对市场整体发生作用,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或转换投资品种来消除这种风险。因此,非系统性风险也被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可回避风险。非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包括:(1)由特殊因素引起;(2)只影响某种股票的收益;(3)可通过多样化投资来清除或回避。

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指不能按时向股票持有人支付本息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此类风险主要针对债券投资品种,对于股票只有在公司破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造成违约风险的直接原因是公司财务状况不好,最严重的是公司破产。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指上市公司经营不景气,甚至失败、倒闭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上市公司经营、生产和投资活动的变化,导致公司盈利的变动,从而造成投资者收益本金的减少或损失。例如,经济周期或商业营业周期的变化对上市公司收益的影响,竞争对手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上市公司自身的管理和决策水平等都可能会导致经营风险,如投资者购买垃圾股或低价股(∗ST)就可能承担上市公司退市风险。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筹措资金而产生的风险,即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公司财务结构的不合理,往往会给公司造成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

四、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

为了保证投资者免遭风险的巨大损失,许多国家都设有证券资信机构,对公司或政府机构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进行评级,以帮助投资者作好投资选择降低风险。但还是存在风险,这就需要根据一些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度量与预测。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证券投资风险的预测方法,通过努力确实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半方差法、年度价差法、β系数法、对数效用法等。在诸多的方法中,确实能对证券市场投资风险预测起作用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半方差法和β系数法。

(一)预期收益标准差法

证券投资风险是投资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无论是对单一证券的风险预测还是对证券组合的风险预测,都可以采用预期收益标准差法。标准差越大,说明投资收益的分散性越大,投资风险越大;反之,投资收益的分散性越小,投资风险越小。显然这种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证券的风险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连续性,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趋势发展,可以从以前的风险来预测以后的风险程度。

(二)半方差法

半方差法是对收益标准差法的改进。半方差法将投资者区分为买方和卖方,并注意到了买方和卖方看待风险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买方(多方),实际收益率高于预期收益率时,没有风险,当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时才构成风险。因此,买方风险的度量应该以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大于零的部分来衡量。

(三)β系数法

预期收益标准差法和半方差法这两种衡量风险程度的方法是对整个风险来说的,并不单指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如果撇开非系统因素的影响,仅仅考虑系统性因素对证券收益的影响,我们可望找到一个衡量风险的标准,这便是β系数。β系数是反映证券收益受证券系统风险影响程度的一个参量,其计算公式为:β=(某证券预期收益-该证券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整个市场上证券总的预期收益-该证券收益中的无风险部分)

如果经济比较稳定,股市波动不大,国内经济、政治温和,那么可以认为非系统风险比较小时,就可只根据β系数的大小来进行投资决策了。当然β系数的大小对不同投资者来说,其所代表的风险大小具有不同的暗示作用。对风险规避投资者,很小的β值也不一定能引诱他对这种证券进行投资;而对喜好冒风险的投资者,较高的β系数也可能会引诱他们对这种证券进行大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