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1)

万立军(2) 韩林杉(3)

摘 要: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城市未来发展,而且对提高国家整体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日趋枯竭、接续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治理环境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希望既为地方提出引导,又为下一步国家制定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生态文明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于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并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具有专业性职能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国务院2013年11月发布的《全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262个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而其第三产业比重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规划》中显示,我国有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目前,国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经济转型做了许多探讨与实践,对于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是作为单一城市的简单治理,而是把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之中,结合城市的优势产业和区位特点,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实行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基本都是在小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除了生态环境问题,还有许多诸如资源消耗大、逐渐枯竭、经济增长缓慢、企业效益不佳、失业人口增多、经济结构单一、管理体制和人才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的不断深入,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其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资源型城市及其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城市社会发展问题、制度转型问题、资源型区域城镇化与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治理技术等。总体上讲,这些已有的相关研究为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和完善提供了有效借鉴。

1. 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并且不断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性过于明显,目前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

第一,资源型城市资源日趋枯竭,接续能力不足。从我国资源型城市分类来看,包括:成长型城市31个、成熟型城市141个、衰退型城市67个和再生型城市23个。虽然目前处于成熟型发展阶段的城市在数量上相对较多,给予了目前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但是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成熟型资源城市也将逐渐随着资源的消耗而进入衰退期。然而,我国成长型和再生型的资源城市仅有54个,低于衰退型资源城市的数量,这说明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资源所剩无几,资源的接续能力严重不足。

第二,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废石、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地质灾害问题凸显。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系统退化,我国资源型城市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第三,产业结构失衡,转型困难。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采而兴起,所以产业结构严重依赖资源的开采。普遍表现为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而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历史比较悠久,在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失衡使资源型城市在城市转型中都意识到要发展新兴产业、特色服务业等替代产业。近些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接续替代产业也多关注解决就业等方面,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目前尚未摆脱“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资源型城市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随着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随着资源开采的加剧,资源储量急速递减,资源日益枯竭势必导致一些矿山开始衰竭关闭,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来资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增加,矿山用工也逐渐减少。同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单一,导致下岗失业人员普遍技能单一,增加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除此之外,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完善,我国资源型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

2. 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促进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进行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应引导资源型城市以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突破口,推动其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在客观认识资源型城市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资源条件和消耗强度的基础上,判断现有的资源利用方式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否符合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否有利于资源型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调整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开发方式,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利用模式。

第二,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科学认识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为重点。通过准确定量反映环境污染的状况,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进行预警并采取调整措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将直接为其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推动产业转型,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进行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时,既要关注城市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将评价核心转移到资源产业以外的接续替代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源型城市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攻方向,从而转变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互联网、文化创意、工矿旅游、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民生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转型成果全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心情舒畅、生活舒适、归属感强的城市家庭。因此,城市发展中要以民为本,要着重解决居民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困难,提高全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一切发展成败的根本标准。

3. 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应该重点改善的几个方面。这就要求资源型城市根据自身的现状,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持优势的同时,对薄弱环节要加强整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当然,随着实践过程的不断深入,应该不断调整、完善相应政策,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建设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前行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必将为人类工业文明续写华章。

参考文献

[1]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3:13-20.

[2]Bradbury J H. International Movements and Crises in Resource-oriented Companies[J]. Economic Geography, 1985, 6(1): 129-143.

[3]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成金华,陈军,易杏花.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1-10.

[5]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发展,2007(2):21-27.

[6]康彦彦,张寿庭.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70-173.

[7]何天祥,廖杰,魏晓.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地理,2011(11):1897-1900.


(1) 基金项目:基于生态环境动态评价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为例(G201111);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多元因素影响居民幸福感演进机理(12532132)。

(2) 万立军(1972— ),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房地产调控。

(3) 韩林杉(1988— ),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