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资源“新依赖”和“再枯竭”问题(1)

赵光远(2)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有关资源型城市近10年来主导产业变化情况,认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资源“新依赖”现象且将面临资源“再枯竭”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资源“新依赖” 资源“再枯竭”

2013年11月12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规划中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也同样约束了该规划的作用发挥:一方面没有明确地将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纳入进来,另一方面“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统筹重要资源开发与保护”等任务也为有关城市继续走资源依赖之路留下了政策缝隙。本文以伊春、鹤岗、七台河等有关资源型城市的产业选择为切入点,认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资源“新依赖”现象且将面临资源“再枯竭”问题,并进行了对策思考。

1. 产业转换形成资源“新依赖”

无可厚非,资源型城市正在加快转型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正在逐步摆脱对原有资源的依赖。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资源“新依赖”现象也凸显出来。如表1所示,伊春、鹤岗、七台河三个城市的产业转型进程,实质是依托原有矿产资源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从作用上看只能延缓资源彻底枯竭这一状况的到来,却不能改变依赖资源的现状。而且必须看到,即使是这些地区新发展起来的、与原有资源看似无关的产业,实质上仍具有资源依赖性质。

表1 有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换及资源依赖情况比较

注:鹤岗市食品工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的制造业。本表根据有关地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整理。

1.1 直接依赖向间接依赖转变

如鹤岗市煤化工产业、石墨深加工产业的选择,实质上仍是依赖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拉长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石墨深加工产业依赖煤炭发电的功能。伊春市的旅游业、绿色食品等产业还是依赖森林资源,从现在看这些产业似乎不会对森林资源产生不良影响,但从旅游业、绿色食品等产业对森林原有植物群落的破坏来看,将来的影响很难判定。

1.2 生产资源依赖向生活资源依赖转变

如伊春市的旅游业、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虽然不再过多地需要森林、木材这样直接的生产资源,但却需要更多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电力资源等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有的是直接的生活资源,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生活资源。其他两个城市也有这样的现象。

1.3 单一依赖向多元依赖转变

如伊春市从单独依赖森林资源向依赖新发现的矿产资源、科技资源和森林资源转变;鹤岗市亦由依赖煤炭资源向依赖煤炭、石墨等多种资源转变。

1.4 区内依赖向区外依赖转变

如伊春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将更为依赖伊春市以外的科技资源。《关于伊春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扩大煤炭、铁矿粉、木材等能源、原材料进口”“帮助西钢集团对上争取进口铁矿粉的边贸经营权”等,鹤岗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抓好鹤矿集团赴俄锰矿开发和赴俄农业种植,对俄投资项目进口要达到1200万美元以上”等任务,都表明这些地区在区内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转而瞄准了国外资源。但实质上仍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综上可见,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的资源依赖层次得到提升,但是资源依赖程度未降反升,资源依赖路径更趋复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的限定,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反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发展依赖风险性较高的区外、国外资源。

2. 资源“再枯竭”可以预见

前述关于资源“新依赖”的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将来仍面临资源“再枯竭”问题。

2.1 资源型城市产业刚性的存在

借鉴“比较优势产业刚性”(3)的定义,资源型城市产业刚性指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传统的、特有的自然资源来确定产业方向,发展城市经济,尽管能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收益,但在长期发展中将面临产业畸形、资源枯竭等问题,从而无法避免城市的衰落。从理论和实践看,这一刚性现象也是存在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刚性的成因主要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路径依赖的影响、沉淀成本的效应等。(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都没有彻底或者显著地脱离开对原有资源的依赖。有数据显示,有的城市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反而从2005年的46.8%上升到2013年的67.3%。产业刚性的长期存在,一方面将使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更为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也将因为其集聚能力下降而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发展其他非资源型产业。

2.2 土地、水等资源枯竭问题已经显现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目前很大程度上都转向了更为依赖土地、水等生活资源的产业,如食品、旅游等。有的资源型城市(如白山)已将矿泉水开发列入了主导产业(5),固然从目前看没有枯竭的风险,但从长期看,处于江河上游的矿泉水资源由于自然补给量、地域开采量的影响,也具有枯竭的可能,甚至还将导致江河中下游面临断流等风险。从实际看,水资源不足现象已经在制约阜新、松原、大庆等东北地区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的资源型城市依托土地资源,发展绿色食品或食品加工业等产业,从目前看,东北地区黑土层逐年变薄现象表明土地资源也具有枯竭的可能。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2011年年初的数据显示,目前黑土区坡耕地黑土层厚度已由开垦初期的平均80~100cm降到了20~40cm,以每年0.3~1cm的速率被侵蚀,如不及时治理,40~50年后大部分黑土层将流失殆尽。(6)一旦水资源、土地资源达到枯竭程度,则资源型城市不仅产业发展必须停滞,而且人民生活也无法保障。

2.3 政策变化将直接导致区外资源枯竭

利用区外、国外资源继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加工之路进行发展,看起来似乎可行。然而,利用区外、国外资源,不仅综合成本相对较高,关键是受制于人,原材料价格任凭宰割;而且,一旦国际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抑或运输线周边发生了局部战争等,均将导致区外资源价格飙升甚至形同枯竭。这一情况一旦持续时间较长,则这类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必然面临崩盘;即使持续时间不长,也将付出沉重代价。

3. 防范资源“再枯竭”势在必行

尽管资源“新依赖”与资源“再枯竭”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是也必须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仍处于过程之中,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逐步转变、技术进步推动其转型进程加快等因素,也都可能避免出现资源“再枯竭”。然而,这都是具有未来性的、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事情。从目前情况入手,遏制资源“新依赖”,防范资源“再枯竭”,至少需要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正确认识城市发展的资源支撑系统

城市发展需要不同资源系统的支撑,从大的方面看,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又包括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等,文化资源又包括传统文化资源和新兴文化资源等。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在不同的资源系统之间找到一个契合比例进行支撑。如果从这一点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定义,资源型城市是指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系统进行支撑的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支撑系统一家独大、文化等其他非自然资源系统极度匮乏的发展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城市发展的资源支撑系统,并在不同支撑系统中找准定位,各类城市(包括资源型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伊春市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实质上是在探索利用科技资源、创新资源系统支撑城市发展之路,尽管这一行业规模仍待扩大,但至少做出了重大尝试。其他资源型城市也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快探索步伐。

3.2 加大资源型城市的新型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

尽管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开发和引进各类智力资源,但是这些智力资源总体上都以原有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为目的,在其他类别的智力资源开发引进方面亟待提高。这就需要资源型城市改变其固有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不能因为政绩需要和现实需要,就一味以资源型发展为核心,为依赖。资源型城市的招商引资,也一定要以市场机制为指导,在同等情况下能够形成新产业支撑点的“商”要优先“招”,能够不依赖或少依赖自然资源的“商”要优先“招”,能够改变政府管理理念的“商”要优先“招”。同时,资源型城市新型智力资源的引进和开发,不能短期化、功利化,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进行“招商引智”,在此基础上实现“养智引资”,全面改变发展模式。

3.3 强化对资源型城市生活性资源的关注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经济发展,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民生发展,不能通过牺牲群众福祉来搞发展和转型。前些年,资源型城市曾一度成为最污染城市,近年来资源型城市又屡屡出现各种安全事故。这些情况可以说既损害了资源型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环境和物质资源(水、空气等),也损害了资源型城市居民生活的精神文化资源(安全事故等对人心理、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等)。为此,资源型城市发展应把各种生活性资源作为重要的关注点予以重视,不仅要加大力度关注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健康状态,也要关注其周边农村居民的生产状态、生活状态等,要切实保护好资源型城市周边涉及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千方百计地使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资源型城市深度转型过程中保持平稳态势。

3.4 建立全面的资源型城市发展预警机制

资源型城市发展及其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风险,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监测、预警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资源型城市只要不再过于依赖原有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即可视为转型成功,再一点就是以GDP为核心的考核观作祟。资源型城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以GDP为核心的考核观,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包括国民生产指数、资源依赖指数、资源风险指数、社会风险指数、环境代价指数等内容的预警体系,通过这一预警体系进行依托第三方的政绩考核。在实际操作中,预警体系中的五项指数只要有两个指数不达标就亮黄灯、三个指数不达标就亮红灯,四个及以上指数不达标直接撤换负责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显而易见,任何一个城市(群)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同样,任何一个城市(群)也都不能只凭借个别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仅通过对国内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对资源“新依赖”和“再枯竭”问题进行了探索,显然还相当肤浅。下一步,笔者将考察更多的国内资源枯竭城市,也将把考察的内容从产业结构转换扩展到居民收入差距、财政收支结构等方面,力争对资源“新依赖”和“再枯竭”问题进行更详尽、更科学的阐述,以求提出更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剑明.论我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刚性及转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4(8):21-24.

[2]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2):2-5.

[3]彭永林.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402/21/t20140221_2349478_1.shtml,2013-12-20.

[4]北大仓黑土层50年后或流失殆尽 正迅速变薄[N/OL].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110107/n278733381.shtml,2011-01-07.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13BJY045)。

(2) 赵光远(1980— ),男,满族,黑龙江五常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

(3) “比较优势产业刚性”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一成不变地依赖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来发展对外经济,忽视应有的产业升级,并最终导致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合理,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徐剑明.论我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刚性及转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4(8):21-24.

(4) 曾蓓.试论煤炭企业的产业刚性及其转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2):2-5.

(5) 白山市2014年要“推进恒大、菩提金等千万吨矿泉水基地项目,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矿泉饮品产业示范基地”。(彭永林.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402/21/t20140221_2349478_1.shtml.)

(6) 北大仓黑土层50年后或流失殆尽 正迅速变薄[N/OL].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110107/n2787333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