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为 敢担当

自2月3日起,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干部职工响应“下沉一线”工作,建立党员突击队,在梨洲、阳明、临山、兰江等乡镇(街道)的社区(村落)、企业开展各类志愿帮扶服务活动。在前期广泛开展“下沉一线”“三服务”的基础上,3月初以“深化志愿服务,争当战‘疫’先锋”为主题,启动为期两月的党员志愿服务月活动,在确保日常工作的同时,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干部职工持续“下沉一线”,奋战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前沿阵地”,实效突出,赢得响亮的口碑。

行动迅速,对接精准:到一线最需要的环节

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下沉一线”志愿服务是其中一项工作。抽调系统50%的工作力量分成三组,帮助梨洲街道下辖3个社区执勤值守,整合抽调13名女同志赴兰江街道某企业参与护目镜装配。根据临时需要,抽调11名同志去临山增援执勤。在确保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根据“三服务”要求,又重新抽调50%的人员“下沉”去阳明街道进企入村(社区)。以志愿执勤为例,从最初侧重居民验证到后期侧重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服务返姚返工人员,突击队认真履职一丝不苟。

在3月初,结合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党员突击队的作用,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分别成立党员突击小组。各基层党组织要发动党员志愿者进村(社、居)入企,深入推进“党员在疫情防控一线”行动,以“三服务”为导向,下沉基层开展门岗执勤、体温测量、秩序维护、宣传劝导等防疫志愿服务。结合市委组织部“微心愿”活动,以“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发动党员志愿者结合自身职能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在社区、乡村,处处活跃着市文化旅游体育战线的志愿者身影。不少志愿者还力所能及地牵线搭桥,为社区送上口罩、酒精等物资,深得赞许。同志们在各个卡口为进出的居民量体温、讲防疫,劝拦非该小区人员进入,看似简单,但长久重复、机智应对,也是劳神劳力,值得称赞,而且排班贯穿24小时:晚上10:30至凌晨2:00,凌晨2:00至清晨6:00……天寒地冻、风雨交加,而他们就是坚守志愿岗位。

积极创作,线上奉送:做群众最需要的事情

疫情发生以来,经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筹,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市文化馆、市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司的党员突击队员陆续通过网络推出令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姚剧表演唱、诗朗诵、快板书等多类体裁作品既向公众介绍防疫知识,提振众志成城的精气神,实现艺术审美愉悦。

市文保所党员突击队队员积极整合文物博览资源,面向公众推出“网络逛博物馆”项目,其中有王阳明故居的讲解音频《客座私祝》《阳明家书》等,介绍巍星路窖藏发掘经过的《巍星路窖藏发掘现场》视频。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网上推出《史前遗址河姆渡》《田螺山遗址》等精良文博视频,引导市民神游河姆渡文明的璀璨之境。“或许,人们日常忙于工作,步履匆匆,没有太多机会静下心来端详我们所身处的这片土地的丰厚文化。”市文旅局党员突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因为疫情,不宜过多外出,腾出来的时间,可以品味余姚的历史和传奇,而我们愿意做好相关精神食粮的线上奉送。”

在疫情期间,整合文化旅游体育资源,党员突击队的各类线上作品均在“余姚文旅”公众号上推出,供“宅”家的市民怡情养性、强身健体所用。如市文保所将原定于春节期间开放却因疫情不得不暂停的临时展览“瓷上人间”,搬到“余姚文旅”公众号上展示,为居家市民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展览。3月17日,此举得到浙江卫视较长时段报道。

同声共气、并肩作战:获基层最亲切的赞誉

“衷心感谢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同志为北郊村辛勤的付出……”,3月9日上午,市文广旅游体育系统党员突击队的成员正在阳明街道北郊村防疫卡口执勤,一位村民向其中一名志愿者递上了一封信,展开一看竟是一首诗。那位村民叫谢如毛,现年65岁,他感慨地表示,风里雨里,文旅干部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志愿服务,令人感动,想写一首感谢诗送上,以表达北郊人的心声。3月17日,该村民又用整整3页纸写了一封感谢信,一笔一划写满了工作追忆和干群深情。

市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党员突击队在余姚“南征北战”“冲锋陷阵”自2月底起,部分队员坚守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阳明街道北郊村等村落、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核验甬行码,为刚到的外市、外省返工人员做好登记和联系警务,为有效疫情防控与有序复工复产尽献力量。

温州市流行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