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著名工匠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工匠,春秋末叶战国初期鲁国人。鲁班并非他的本名,《礼记》、《战国策》、《吕氏春秋》记载鲁班原名为公输班,《墨子·公输》记载鲁班原名为公输盘,《后汉书》记载鲁班原名为公输般等,历代文人称鲁班为公输子。因古时“般”和“班”同音且通用,他又是鲁国人(一说今曲阜人,另说滕州人),于是被后人称为鲁班或鲁般。到后来,鲁班流传最广,以致被人误认为是本名。其实这只不过是外国之人对他的称呼。

据学者考证,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四十年后隐居于历山(今山东济南东南),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享年六十四岁。

鲁班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土木方面的劳动,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生活的春秋战国交替时期,正是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时期,许多从事手工业的奴隶被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这使得身为奴隶工匠的鲁班获得了四处游走的做工自由,他的工匠才艺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自古以来,鲁班在木工、建筑等方面的贡献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被“金银铜铁锡、石木瓦雕漆”各行业的工匠奉为祖师爷。这也是实至名归的。

鲁班在木工工具、机械和兵器制造方面都有很多发明创造,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就是木工工具的发明。根据古籍的记载,锯子、墨斗、刨子,以及曲尺(又叫矩)、钻子、凿子、铲子等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现在我们在家中看见这些工具已经稀松平常,但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鲁班的发明将工匠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刻苦钻研出来的。

鲁班发明锯的过程就很有代表性。传说,有一次,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采集木料。走着走着,鲁班来到了一个陡坡前,他要翻上这个陡坡就只能用手抓着上面的野草爬上去。就在他向上爬的时候,忽然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等他来到坡上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居然被划出一道口子,还渗出了血珠。他在周围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自己的手竟然是被一种野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就出现一条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钝了。什么东西比竹片更坚硬呢?鲁班想起了铁。他请铁匠照着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这根铁条,就是锯的祖先。

鲁班发明的曲尺又叫鲁班尺,那什么是“班母”和“班妻”呢?“班母”是指墨斗上的小钩子,“班妻”是指刨木料时卡主木头的木橛卡口。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他的发明创造帮助了很多。最初的墨斗没有钩子,鲁班每次使用都要请母亲拉住墨线的一头,后来母亲提议何不用个小钩子来钩住木头,这样鲁班一个人就可以独立操作了。木工们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就称墨斗上的这个小钩子为“班母”。同样地,“班妻”也起源于鲁班刨木头的时候总让妻子扶着木料,后来就发明出了木橛卡口。

鲁班不仅是个出色的发明家,传说他的妻子也是个优秀的劳动者,夫妻俩人都是辛勤的劳动者,优秀的劳动者。在《玉屑》上有这样的故事,鲁班常年在外劳作,日晒雨淋,很是辛苦。他的妻子云氏见路边的亭子可以遮阳避雨,就发明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亭子——伞,让鲁班每次外出的时候带上。

另外,《世本》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他是看到一位老太太用石杵捣麦子受到的启发。老太太年老没有力气举起石杵,就把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手扶着石杵捣麦子,鲁班发现石臼里大部分麦粒都已经被捣成了面粉。后来,鲁班就找来两块石头,凿成两块圆石板,在每个石板上凿了一道道凹槽,并在其中一个石板侧边凿一个洞,安上木把。将两块石板合在一起,上面的凹槽相合。人或者牲畜转动木把,上面石板里的麦粒从洞里漏出来被碾成面粉,面粉就从两块石板缝中漏出来。

据《墨子·鲁问篇》记述,鲁班在楚国巡游时,受到楚王的厚待,为答谢楚王,就为楚军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楚军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战无不胜。于是他向墨子炫耀他的“钩强”:“我们水战有自己制造的钩强,不知道您提倡的‘义’是不是也有钩强?”。墨子答道:“你用钩强来阻止别人,别人也会用钩强来阻止你,这样一来就互相残害。所以,我‘义’的钩强胜过你的钩强。”墨子听后哑口无言。

《墨子·鲁问篇》中还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鲁班制作的木鸟,能够在借助风力在空中连飞三天而不降落。这在今天看来未免有点夸张,但不难看出鲁班的工匠才艺和古人遨游天际的梦想。

除此之外,鲁班在建筑和雕刻方面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记载,鲁班在石头上刻制过立体的九州地图。还传说,鲁班还在石头上雕刻过栩栩如生的凤凰图。

鲁班为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发明了许许多多便利的工具,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崇敬与热爱,将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都赋予给鲁班,鲁班事实上是勤劳与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