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诗词王国(赏析背诵篇)
- 陈智文
- 1800字
- 2020-08-27 02:26:16
1.爆竹声中一岁除——走近王安石《元日》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喜庆的春节到了。
“穿新衣,戴新帽,大家乐,乐陶陶!”在欢快的歌声里,万里路和万卷书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要跟随施大作家,向远方寻找诗词王国。
“孩子们,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知道关于春节的古诗吗?”施大作家满面笑容。
“当然知道啦!”万里路抢先回答,“王安石的《元日》写的就是春节。”
“那你知道这‘元日’二字作何解释吗?”施大作家随口一问。
“这……这……”万里路先是结结巴巴,继而就不言不语了。
“我知道,”万卷书回答,“这里‘元’的意思是‘开始’,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就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
施大作家满意地点点头,问道:“除了知道题目的意思,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了解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说,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万卷书对答如流。
“我有个疑问,”万里路挠着头,“鞭炮就是鞭炮,古人为什么叫它爆竹啊?”
“这个问题问得好。”施大作家对万里路竖起大拇指,“古人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所谓的鬼怪。当然,鬼怪是一种臆想,并不真实存在。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鞭炮’。”
“那屠苏酒又是什么呢?”万里路追问。
“屠苏酒又名岁酒,是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古代老百姓认为这种酒可以用来驱除瘟疫。”施大作家回答。
“瘟疫,好可怕!”万卷书吓得捂住了嘴。
“对,瘟疫的确可怕,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染病。古代的医学还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人们很害怕染上瘟疫。希望能通过喝屠苏酒的方式驱除瘟疫,这也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噢!”施大作家耐心解释。
“嗯,我明白了!”万里路点点头。
“再看这首诗的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们知道这里的‘桃符’指的是什么吗?”施大作家问。
“可能是跟桃树有关的什么东西吧!”万里路连蒙带猜。
“只能说答对了一点点,”施大作家笑着说,“古人用桃木板分别刻上神荼、郁垒两个门神的画像,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意在求福避祸。后来桃符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对联。”
“哦,我知道了!”万卷书似乎联想到了什么,“在古人的眼中,桃木是仙木、降龙木、鬼怵木。传说巨人夸父追日渴死,他的手杖就化为了桃林呢!”
“原来,春节贴对联还有这么吉祥的寓意呢!”万里路像发现了什么,一脸兴奋。
“你们是否想过,这样一首小诗,为什么会流传近千年呢?”施大作家将话题引向深入。
“当然是因为诗里写到了我们很熟悉的过年习俗,比如放鞭炮、贴对联,读起来十分亲切。”万里路回答。
“讲对了一半,”施大作家笑笑,“这可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写作的角度而言,这首诗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兄妹俩洗耳恭听。
“朱光潜先生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呈现于眼前。这里的‘画境’和‘戏景’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场景’。这首诗的‘场景感’是非常强烈的。你们从这个角度去好好欣赏一番!”施大作家的这番话可谓字字珠玑。
“我想到了在‘作文王国’里,您教我们写作时要调用各种感官。这首诗,‘爆竹声’是听到的,‘屠苏酒’可以闻香、可以品尝,‘换桃符’是要亲自去做的,而眼前所见的,是一片光辉灿烂的样子。”万卷书侃侃而谈。
“讲得好!”施大作家拍手称妙,“其实,如果你们了解王安石的生平,还会发现这首诗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
“噢,愿闻其详。”万里路右手托着下巴,一副文绉绉的样子。
“王安石创作《元日》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是四十九岁。那一年,他刚被任命为宰相不久。他一心想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因此,上任后推行了管理国家的新政策。当王安石看到家家忙着过春节的喜庆场面,联想到新政策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明白了这些,你们还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描写春节的喜庆气氛吗?”施大作家说。
“他还想通过诗歌来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万卷书回答。
“是的,而这些内涵,都隐藏在诗里,需要我们静心品读、细心发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循着节日,去解读传统文化的印记吧!”
在施大作家的话语中,三人正式踏上了寻找“诗词王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