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哈佩的反击准备

桥头堡的建立,意味着德军失去了在维斯瓦河建立完整防线的可能,但并不能阻止他们发动反击。尽管吃了大败仗,哈佩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依然很强大。根据德国自己的统计,其总兵力仍有80万人(德军55万加仆从军25万),拥有850辆可随时投入战斗的坦克强击火炮。还装备有980门大炮《帝国与二战》卷八,第712页。。希特勒绝对不能允许红军在维斯瓦河西岸安营扎寨。为了把苏联人赶下河去,他千方百计地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拼凑兵力。从7月下旬到8月中旬,陆续有援兵抵达。包括:

来自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3个装甲师(第3、23、24师)合计206辆坦克和强击炮(8月1日报告数据)、第4山地师;新组建的3个“国民”师(第544、545,第78突击)和4个步兵旅;党卫第18装甲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第40党卫装甲步兵团为主)。还有重建的第17集团军司令部(司令舒尔茨步兵上将)和党卫第11军军部。该集团军奉命堵住第4、1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缺口。

除了作战兵团外,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还接受了大量小单位,包括8月6日编入的一支特殊部队:第501重型坦克营。这个营的前身7月初在白俄罗斯覆灭,但有一部分人员提前撤到后方换装新武器。7月14日,以这些人为基础开始重建第501营。从6月25日到8月7日,他们获得了45辆德国战争工业的最新杰作——“虎”式Ⅱ型,或者称为“虎王”的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1942—1945》,第40页;《虎在战斗》卷一,第46页。。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重最强的战斗坦克。“虎王”的战斗重量达到惊人的68吨,安装有一门71倍径88毫米坦克炮,装甲厚达150毫米,并采用倾斜外型以增强抗弹性能。攻防能力都大大超过了“虎”式和“黑豹”。只有机动性较差,但理论上也有42公里的最高时速。获得如此强大的武器,令德国坦克手们兴奋不已。据说第501营营长甚至向部下宣称:“我们得到了一件完美的武器。它将不是去攻击,而是去猎捕伊凡(苏联人)。”

至8月中旬,连同新编第17集团军和大量援军在内(不包括针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56装甲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有26个完整作战师(含7个德国装甲师和1个装甲步兵师)和6个旅;另有6个师“战斗群”和10个师的残部。具体构成为:

第501营的“虎王”重坦克,这是第一次在东线参战的“虎王”部队

完整兵团:20个德国师和4个步兵旅;2个斯洛伐克师,4个匈牙利师和2个旅;

“战斗群”:6个德国师(5个为战损降格,1个是临时集群);

残部:2个德国师;8个匈牙利师(含1个装甲师)。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作战序列1944年8月15日《帝国与二战》卷八,第717页。第3装甲军序列中,原书写作“第20装甲师”者,当为第20装甲步兵师之误。

劳斯集团军级集群(第1装甲集团军)

直属:第49山地军,第1、2斯洛伐克师

第48装甲军

第100、101歼击师,第359步兵师“战斗群”

第11军

第75、168、254步兵师

第24装甲军

第68、208步兵师,第96步兵师“战斗群”,第18党卫装甲步兵师“战斗群”,第357步兵师(余部)

匈牙利第1集团军

直属:匈第3军残部:匈第2装甲师,匈第6、10、13步兵师

匈第6军:匈第19预备师,第4山地师一部,匈第1、2山地旅,匈第24、25步兵师,匈第27轻装师,匈第18预备师(余部)

匈第7军:匈第20步兵师余部,第4山地师一部,匈第7、16步兵师余部


第17集团军

党卫第11军:第8装甲师,第544、545人民步兵师,施密特集群(第1134、1136步兵旅),第78人民突击师一部

第59军:第23装甲师,第371步兵师,第78人民突击师一部


第4装甲集团军

直属:第17装甲师,第213警卫师余部

第3装甲军:第1、3、16、24装甲师,第20装甲步兵师

第42军:第72、88、291师“战斗群”,拜茨勒尔集群(第1133、1135步兵旅)


利用陆续抵达的援兵,哈佩匆匆调整了战线。北翼,退过维斯瓦河的第4装甲集团军(8月5日起由巴尔克将军指挥)奉命抗击扩大中的桑多梅日登陆场;南翼,劳斯集群掩护着喀尔巴阡山防线;新到的第17集团军则被部署在两个集团之间《帝国与二战》卷八,第790页。。哈佩最关注的是桑多梅日登陆场。为了赶走苏联人,哈佩陆续把一些装甲师拨给巴尔克。不仅有来自罗马尼亚的第3、24装甲师,还有原属劳斯的第3装甲军、第1装甲师和第20装甲步兵师。

可这些部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部到位,而第4装甲集团军在7月底8月初的兵力,只有第56装甲军和第42军,无力阻止登陆场的急剧扩大。哈佩只好让南侧的第17集团军出手相助,令其攻击登陆场苏军后方的马伊丹(东岸)。新到不久的第23装甲师和第78人民突击师被投入战斗。8月2日,大量德国步兵在约50辆坦克引导下,由梅莱茨向巴拉努夫进击。第二天,他们打到了巴拉努夫南郊,直逼苏军渡口。这令苏联人颇为惊慌,赶紧把留在东岸的兵力兵器全都拉上去阻击:第121近卫步兵师、雷巴尔科的第69、70机械化旅,还有10个工兵营、舟桥营,被匆匆投入战斗;第1近卫炮兵师的阵地因为没有步兵保护,干脆用大炮直瞄轰击迫近的德军;堆在损坏车辆收集所的坦克也被拖上来参战。一番疯狂而混乱的厮杀后,德军攻势被遏制住了,但他们也成功地降低了苏军的渡河速度。科涅夫对此不能容忍,决定动用此前一直待命的方面军预备队——拥兵超过6万的第5近卫集团军。8月4日,新锐的第5近卫集团军发起强势反扑,其第33近卫军把德军从渡口附近打了出去,接着一鼓作气,顺势拿下了梅莱茨。渡口形势终于稳定下来。科涅夫又把更多部队送入西岸。8月6日,第5近卫集团军第32、34近卫军渡入登陆场。随即又调来了第31坦克军和800门火炮迫击炮(从第60、38集团军抽调)。8月10日,登陆场扩大为60公里宽,纵深50公里,里面囤积了4个集团军的重兵。

科涅夫之所以急匆匆向登陆场调兵遣将,在于他预感到一场更大的恶战就要爆发。事实上,利用第17集团军以侧翼突击牵制苏军之际,新官上任的巴尔克正竭力强化他在巴拉努夫登陆场当面的战力。匆匆赶到的第3装甲军正在登陆场南翼集结,并谋划着装甲反击战;北面,第42军拼全力抵挡不断扩大的登陆场北缘,为此建立起了纵深防御,并把后勤人员也拖上来充当“坦克歼击队”;再向北,第56装甲军面对两个次要登陆场,针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一部(卢布林方向)《坦克战》,第372—374页;1944年8月8日24时—14日24时态势地图;《帝国与二战》卷八,第7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