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信息极简

优秀的人都在现实世界做事,而不在网上刷手机。

年关刚过,周末的北京就和年前一样拥堵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繁漪不停地催促约车的司机快一点,因为今天是母亲大人特意为她安排的“相亲”,所以她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母亲是个强势的女人,从小到大,繁漪都是唯命是从,这次也不例外。

但是时间这个东西非常奇怪,你越是着急,它好像就过得越慢,像个顽皮的孩子。

好不容易赶到了世贸天阶,繁漪先是去洗手间整理了一下妆容。虽然很讨厌相亲,但还是会不自觉地打扮一番,也许这就是礼貌吧?我也说不清。她自言自语。

哎,还不如不打扮了,眼前的这个仁兄真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颓废。

我还是喜欢干净清爽的男孩子。她心中想。

“你要吃什么?”对方问。

“随便,都行。”繁漪一边看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她心里想,我得找个借口赶紧走。

翻看朋友圈的时候,看到闺蜜一一转发了一篇文章:“极简,是最高级的生活。”里面说,极简的关键在于选择,选择什么、丢弃什么,其实是一种智慧。

是啊,我干吗选择和一个没感觉的人相亲啊,真傻!可是马上走又觉得尴尬,所谓硬着头皮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文章翻看到最后,有一个公益讲座的链接,看看地址就在附近的公寓,繁漪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报名。不一会儿,确认电话就打过来了。

“你有事吗?”这个相亲大哥问。

“嗯,一会儿有点事情。”也许对方也不愿意和我继续聊下去吧,繁漪感觉。

果然,对方顺坡下驴,说:“要不咱们下次再聊。”

礼貌性地留下微信,分开。

繁漪好像逃离了监狱一样,其实她哪里知道,她逃离的不仅是一次相亲,更是一次妈妈的控制。

公寓坐落在世贸天阶旁边,安静整洁,和一步之遥的世茂好像两个世界。

繁漪轻轻地按了门铃,好像怕惊醒了什么人一样。她从小就这样,生怕打搅了别人。

开门的是个小姑娘,一身白衣,气质沉静得很。

房间里空空如也,每个人都席地而坐,听一个中年男子在讲话。

繁漪赶紧坐了下来,环顾四周,心想这是一个工作室吧,这么空落落的。

男子向她点头示意,继续说道:

“睡前刷手机是一个普遍的习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时间好像才是自己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了,不像坐车或者上班,随时可能被打断。这个时候没人打扰你,除非你自己放下手机,否则可以刷到很晚。

“对此,我建议大家把手机放在客厅里,不带进卧室。刚开始有些不适应的时候,看看书就好了。因为手机信息提供的是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刺激源,很容易让人兴奋,而书籍呢,大部分是就一个问题不停地探讨,这种重复性,就像咣当咣当的火车声音,容易让人入睡。”

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鲜,繁漪开始有了兴趣。

“另外一个就是微信群的干扰,营养匮乏的食物我们不爱吃,同样,营养匮乏的微信群也完全可以退出。大家都会加入很多免费的微信群,因为免费,所以加了也无所谓。但是因为80%的人都是喜欢免费的,抱着这种心态的人,他还想从你这里获得点好处呢,你就别想占便宜了,包括所谓的人脉群等,都是如此。大家都在群里做梦,梦想能有贵人相助,只可惜贵人不在群里,在群之外。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无论更好还是更糟,唯一的方法是跳出目前的圈子。”

男子继续说道。

哎呀,那今天也是免费参加讲座啊,繁漪不禁羞红了脸。

“当然并不是免费的就一定不要,而是说不要沉浸在免费的幻觉当中,就像去商场购物,只要赠品,不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很有趣吗?”

还好,演讲的老师为她解了围。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2小时。

真奇怪,刚才堵车那半小时觉得像半个世纪,现在这2小时却觉得像十几分钟一样快。

“好,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刚才开门的小姑娘上台了。

大家七嘴八舌,各种问题一拥而上,老师却总能举重若轻,一一化解。

繁漪羡慕不已,自己就是害怕和陌生人说话,更别说成为一个聚会的主角了。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白衣小姑娘看着繁漪。

“我,我,我想问刷手机是一种什么心理啊?”繁漪吞吞吐吐,好不容易问了一个问题,马上又后悔了。这是极简生活的讲座,问这个是不是过分了,老师万一回答不上来,多尴尬。

“嗯,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也放慢了语速。“我们所有的上瘾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两种原因。第一种是逃避。比如网瘾、烟瘾、酒瘾,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在这种上瘾的习惯里,能够短暂地脱离原来的生活空间,获得一种假性的轻松感。第二种,就是空虚,因为人一天就是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等,剩下的时间,按毛主席的话说,不被我们占领,就被敌人占领。如果你的时间不能被自己热爱的事情所占领,那么能去干吗呢?刷刷手机打发打发时间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同学们,时间是禁不起打发的啊!”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提问,就被老师表扬了。繁漪有些得意。

“现在我们来布置一下作业,大家回去以后看看自己有多少手机App,以及你为什么安装它,哪些是可以卸载的。”

繁漪有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公寓,好像还有很多话要说,心中莫名地觉得,极简一定是个美好的生活。对!极简,是最高级的生活。我要回去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了。

街道已是华灯初上,还是这个地方,还是这些人,但好像一切都美丽了许多。

回到家,照例冲了个澡,简单麻利。虽然很多书上都说要爱惜自己,睡前可以泡澡,撒上玫瑰花什么的,但是自己哪儿有这个条件呢?租住在一个四十来平方米的小公寓里,浴缸都没有。繁漪不禁苦笑了一下。

打开台灯,躺在床上,房间里沐浴着温和的光,一天里仿佛只有这个时间是自己的,是最舒服的,没有人打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繁漪拿起手机准备看一下《欢乐颂》。

突然她打了个激灵,下午不是刚参加过讲座吗?讲的就是和信息断舍离的内容,自己还得到了表扬,老师也布置了作业,怎么一回家就全忘了呢?这也许就是自己经常参加一些讲座,却总是没有进步的原因吧,因为回到家就把老师教的东西全都忘了。

今天不能这样了,先来完成作业吧,看看自己的手机里到底有多少App。想到这里,繁漪竟然有些期待。微信、微博、知乎、美团、百度地图、饿了么、Keep、58同城、Kindle电子书、每日瑜伽、喜马拉雅、支付宝、看电影、陌陌、探探等,仔细数下来,竟然有60多个。

怎么会有这么多App在我的手机里呢?繁漪不禁惊呼,这大概就像其他东西一样吧,随着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App也一点点累积起来了。人要吃饭,也会排泄废物,手机却没有这个自动功能,只吃不排出,大概会非常难过吧。那今天就帮手机排排毒,做个按摩放松一下。

想到这里,繁漪拿起纸和笔,开始统计。这是她的优势,她来自山东一个县级市,学习成绩非常好,做这个工作简直是小菜一碟。她打开喜马拉雅,搜索“极简断舍离”,一边听老师的音频教学,一边开始工作。

“第一步是都晾晒出来,就像我们的财物情况一样,知道有几张卡,每张卡有多少钱,有多少负债,才能谈到下一步的理财。”

繁漪笑了一下,自己的理财倒是简单,因为月光,无财可理。

“把所有的都拿出来,无论是发霉了,还是不用了,都拿到阳光下,曝光一下,清楚自己的家底,这是基础,重中之重。”

嗯,我的是60多个App,繁漪在纸上写了出来。

“第二步呢?分类。”

没等老师说完,繁漪就开始发挥自己学霸的优势进行了统计:

基本不用的12个,比如那些为了拿个小优惠下载的App,事后忘记了,这就直接卸载。

经常使用但是可以互相替代的20个,这个居然这么多!像高德地图里面内嵌了摩拜单车,所以摩拜单车就可以卸载了;像微信钱包内嵌了酒店和电影票演出等,这些艺龙啊什么的都可以卸载了。

这个大概就像我的工作吧,繁漪自言自语。她是做人力资源的,如果这些App是公司里的人,那么根本不用的人肯定不会招聘进来,已经进来的也要解聘。岗位可以互相替代的,保留一个就行了啊,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可是放到App里自己就忘记了。自己真傻真笨呢!

下面怎么办呢?剩下的好像都是用得上的,有的还很重要,知乎可以让自己学到新知识,Keep可以让自己锻炼身体,好像不能再精简了,可是老师就十来个App,自己怎么那么多,想到这里,繁漪有些烦恼。

嗯,明天问问老师吧!

时钟指到了23点,北京的夜晚依旧喧闹,仿佛它从来都不知道休息。但今天繁漪没有再熬夜,卸载了一半左右的App,好像也给自己的头脑洗了个澡,异常轻松舒服,不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单位的工作,数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繁漪早已习惯,也驾轻就熟。

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期待,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她也是一个职场老人了。

可是今天仿佛有些不一样,她内心期待赶紧解决昨晚的疑惑,这个App到底做到怎样精简才好啊,据说有个微信群,我要进去看看。

她加了客服的微信,要求进群,客服回复说微信群是收费的。

什么?微信群还收费!没天理了,繁漪有点生气。

过了几分钟,客服发来一段话:“如果你不需要某个东西,免费也不要拿,如果你需要,付费是常理,为自己需要的东西付费,不是很正常吗?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别因为免费就购买一堆垃圾,也别因为收费就远离自己的真实需求。”

繁漪愣了一下,以前从没有人这样告诉她,大家都是免费的一哄而上,收费的就算了,再去寻找下一个免费的目标。难道这也错了吗?这就是正常人的思维啊。

“如果你想变得不一样,就从做不一样的事情开始。”客服又发来一段话。

这个客服倒像一个老师呢,繁漪笑了一下。

“好,我付费!”这是繁漪生平第一次加入一个付费的微信群,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说服了,好像内心里有一种改变的渴望,又仿佛真的有一个新的自己在远方等待。

“我已经卸载了很多App,可是还有很多,该怎么办呢?”繁漪一进群,就开始问,自己可是要把这进群的费用赚回来。

“你有多少,我以前也很多啊!”

“没用的全卸载!”

“我都不怎么看手机!”

群友七嘴八舌,繁漪觉得真有趣,原来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啊,而且还那么热心。

“给自己的App做做分类,看每一类有多少个,比如阅读类、运动类、美食类等。”昨天的老师也发言了,他的声音非常特别,繁漪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分类?这个昨天倒是没想过,但是有什么用吗?

老师仿佛隔着屏幕看穿了繁漪的心思,继续说道:“我们尝试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最好的态度是不信不疑,去证明。因为只有身体力行,你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适合你,别人说的,只是别人的人生体验。所以去试试看吧!”

又是一个新理论,自己以前要么相信,亦步亦趋,对人崇拜得不得了;要么怀疑,觉得对方一无是处。去证明,好像就是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走出的路自己才明白。

繁漪拿出一张纸,一边想一边统计。

社交类:微信、微博、陌陌、探探

工具类:高德地图、下厨房、墨迹天气、12306火车票

爱好类:每日瑜伽、咕咚运动、学钢琴、天天绘画、手工制陶

分类好了,也没什么啊,这些都是我必需的,卸载哪个,保留哪个呢?繁漪又迷糊了,正想再问,人力总监突然说让她出个报告。繁漪不情愿地打开电脑,内心里却期待早点下班。

离下班还有20分钟,很多同事开始关电脑、闲聊天,无非是去哪儿吃饭、和男朋友约会、逛街这些事情。繁漪的内心今天却有些不同,她决定下班先不回家,就在单位继续把这个App的事情搞清楚。

繁漪把自己的统计结果拍了张照片,发到群里问:“到底要精简到多少才可以啊?”

“没有一定的标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就像冬天穿衣服一样,有的人穿得少也不觉得冷,有的人就要多穿一点,所以看个人的情况。但是根据你的这个统计结果看,你的爱好太多了,除了正常的上班8小时、睡觉8小时,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够用。这么多爱好,不如精简一下,从一个爱好开始学习、学好。”一个群友回复了繁漪。

说得真对,繁漪暗想,自己的爱好实在是多,这么多年,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学习班,朋友同学还都羡慕自己生活得精彩有趣、热爱生活,谁知道哪个也没学好没学精,每一样都知道一点,但是都拿不出手,还不如不学。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住,没想到整理App还有这个意外惊喜。

“不管是App、房间还是衣柜,这背后都是我们这个人,人是什么样子、什么思想,你的外显行为就是什么样子。你可能兴趣广泛,但是无法精深,缺乏坚持而喜欢新鲜,就难以做出成绩。”另外一个群友的回复也蹦了出来。

幸亏是隔着屏幕,不然自己羞红着脸不知道有多尴尬。繁漪有点小生气,干吗说得那么直接呢,一边又有点小庆幸,这些平时没有人会对自己讲,对自己还真是有帮助。

保留哪个兴趣爱好呢?繁漪继续问。

“哪个都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些爱好,没有你特别喜欢的,如果有,其他的爱好就不可能存在了,也没有你特别不喜欢的,如果有,你早就卸载了,所以没有十分的,也没有零分的,大部分都是五到七分的。”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个回复才过来,对方应该也在思考吧。

繁漪恍然大悟,突然有了个调皮的想法,把每个爱好都写在一个小纸团上,抓阄试试看。

“攀岩!”居然抓到了这个,这也太爷们儿了吧,自己不过是参加过一次体验课,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反正是很累,怎么会是这个呢?她刚想换一个,突然又想,换一个又如何呢?既然抓到这个,就是缘分,不如试试看吧。

经过再一次的精简,繁漪的App只有不足20个了,想一想真是可怕,一下子精简掉了2/3,真不知道自己以前是怎么生活的。可是剩下的呢?还有可以精简的吗?

“工具类的App,无所谓多少,用得到就下载,长期不用就卸载,这个对大家来说难度不大,比如导航软件,到了目的地就关了,很方便,也不浪费时间。最浪费时间的是社交类App,比如微博、微信,但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又无法彻底卸载,那怎么办呢?就是限制它的使用时间,不让自己沉溺在里面,不让时间碎片化。我自己做过一个试验,在7天里,每天只看手机1小时。公众号里有这篇文章,你可以翻来看看。”老师回复之后就下线了,繁漪知道了大家称呼他为简叔。

晚一点下班,好处就是地铁里的人会少一些,不然的话,以繁漪这么娇小的身材,根本挤不上去。不过每次也都能顺利上车,因为后面有人挤着,不想上也得上。有人说地铁像罐头,在繁漪看来,连罐头都不如,罐头最起码还有点水分,地铁呢,高峰期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空隙,除了人还是人。

繁漪一手抓着地铁上的手环,一手翻开手机,打开微信公众号,找到《每天只看手机一小时》这篇文章。

“每天只看手机1小时”,共7天

我发起这个“每天只看手机1小时”的活动,并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参与,但意外的是,仍然有十来位简友私信我要参与。参与不参与都不重要,这个事情主要是做给自己的。

想想刚开公众号的时候,有近百位简友表示要坚持自己的年度目标,并每天打卡。

事实呢?现在仅有一位还在坚持,没错,只有一位了。

所以生活也罢,极简也好,最高境界就是持续地把一件小事情做下去,有空的时候再想想怎么做好就行了。好像简单到不可思议,其实又难于上青天,不然的话,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有98%的人掉队了。

莫怪生活无情,只是你我无意。

常看到有愚钝的人在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无它,只是时间的玫瑰绽放了而已。而最厉害的就是一个聪明人却愿意下笨功夫。我们都是很笨的,如果再耍小聪明,不愿意下点笨功夫,日子蹉跎起来是极快的,只看旧人一天天地老下去,而新鲜的生命越发地多了起来。

第1天

早上5:40起床,用了半小时回复了一些信息。嗯,是有一些朋友愿意同行的。

开车的路上,遇到堵车,手下意识地去摸手机,自己觉察到这个举动,吓了一跳,又有些好笑,原来每天是这样开始和手机缠绕的,基本没有任何思索,就像刹车一样,潜意识一发动,脚就踩下去了,快得很。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拿来放到手机上,原来也是这样为潜意识操纵。

潜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我要打发时间,打发这个堵车的时间。只是时间怎么能用来打发呢?不喜欢的人,我们打发他走,不喜欢的东西,我们打发它离开,但最最宝贵的生命是不能打发的,珍爱还来不及。君不见,医院里穷尽毕生积蓄,只想多活几年的,比比皆是。我们却在这里打发时间,这大约是很大的罪过。

时间就放在那里,不打发那要如何呢?总要有些东西填满它。拿堵车举例,可以清理清理扶手箱、用湿巾擦拭脏掉的仪表盘、想一想马上要开始的谈判等。即使只是抬起头看看窗外,就会发现花朵开放得正欢快呢。

我并没有把手机调成静音,所有的信息我都能听到。就像我并不鼓励大家远离购物中心一样,甚至还要时不时地去商场转转,看看新款的衣服。因为只有在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你还能心如止水,那才是真的不想要了,否则就是逃避式的,是消极的。一旦给自己机会进入商场,马上又要大肆购买一番,甚至变本加厉。

7点到9点的时光,认真地读了《ADD的人生整理术》并做了PPT,这是要在群里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没有微信,没有QQ,没有任何打扰,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大约这就是晨间的好处,打扰你的还在睡觉,所以清静许多。

白天总还不至于一刻不停地工作,闲暇下来,不看手机,就可以多和朋友通个电话,和客户谈谈项目的进展。最明显的感觉,走在路上,感觉到了时间的流动,是的,特别明显,原来时间每天是这样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地流逝的。它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谁赶我催我,我也不会快一点点,无人理睬、少人问津也不会慢一点点。

原来,我们的生命是这样流动的,抬起头来就看得到,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有人欢喜有人严肃,汽车的喇叭此起彼伏,这个壳子里窝着一个又一个着急赶路的世间人。地铁口排起了长龙,他们应该是赶着上班的人吧。一切都这么热烈而具体地存在着,这种存在也许并无意义,却充盈得很。

下班了,开始准备明天极简讲座的内容,没有电脑,没有PPT,只有一页纸。但信息量很大,两小时说不完。打开知乎,自己关注的话题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内容,也没有人邀请我回答问题,几分钟就关掉了。是的,这上面内容很多,就像世间人很多一样,但和我有关的少之又少,若非为了消遣或者开阔视野,实在没有停留太久的必要。而且我以为,消遣还有很多更有趣的方式,开阔视野则更要到热烈的生活中去。我并不否定它,甚至为了写一个答案会写上很多天,但那些只是与我有关的,与我无关的就统统卸下去。否则,中东局势、燕郊房价、邓超与孙俪换脸、如何刷牙、怎样装修这林林总总的信息都袭来,一时半刻还真的很难安静下去。

第2天

感觉舒服很多,好像适应了。

这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度过了第一天,仿佛也没那么难;第二是因为周六是我固定讲座的日子,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我会时不时地看手机,大概四五次,转发一些诸如位置、交通路线等的信息。也许这种时不时的观看,缓解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晚上和外地来的简友一起吃饭,我建议大家把手机放桌子上,谁要看手机的话,先喝一杯酒。一顿饭下来,几乎这酒都没被罚。饭毕打开手机,发现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其实大家都能做到,只是愿不愿意而已。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频繁地用到手机,比如微商,或者总在微信召开会议等,那就不要勉强。

第二天,舒适很多,至少一次也没有去看朋友圈的内容。

第3天

该用的功能会去用,比如支付宝、高德地图等。这些功能性的软件造不成干扰,因为用完就完了,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不过以后也可以尝试停止使用,我一直使用高德导航,所以基本是路痴,如果不用了,会不会增强自己的认路能力呢?也许。这是另外一个试验了。

基本上把时间分为早晨20分钟、中午20分钟、晚上20分钟是最为合理的。

3天没刷朋友圈了,如果没有给大家评论或者点赞,请原谅。

第4天

不看手机已经不难了。看,做一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困难对吧,只要先上路就好。

我发起这个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反对现代科技,而是反对我们自身对科技的滥用。最终要做到的是:需要手机的时候,看4小时也不多,不需要的时候,刷一分一秒都浪费。这才是真正的“不役于物,自在随心”,否则就是流于形式,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明明迷路了,非不开地图导航,明明没带现金,非不用手机支付,这就有些迂腐了。而我们是新时代的好青年。

我们为什么要刷手机呢?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打发时间。打发时间的背后,其实是很多“无聊时刻”的存在,若和一个姑娘或者小伙子爱得如胶似漆、只争朝夕,哪里顾得上刷手机。

这种无聊时刻的存在,是没有激情时刻来填充,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这样的状态,不刷手机还能干什么呢?

约朋友吃饭喝茶,只是闲聊,不是就某一个事情进行探讨。那闲下来是要打发打发时间的;

周末宅在家里,而不是去热烈拥抱大自然,那自然是要打发一下时间的;

上班呢,既然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会议或者事务需要处理,那自然是要刷刷手机的;

最近没有什么要读的书、要学的方向,那么在手机里四处逛逛,随便看看就好了。

所有这些的背后,都指向一个东西,那就是无聊无趣。

慢慢地,我们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看了很多文章,但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只能对着手机苦笑:幸好还有你能刷一刷。

如何改变呢,以后我会详细说。这里简单说几句。

第一就是定一个目标,让自己每天有效时间的70%-80%都集中在这个上面,这容易让人产生意义感,产生心流。如果发现时间还有富裕,就提高目标,直到填满这些时间为止。

第二,如果我们已经很忙碌,那就把日子过成诗。同样的日子,悲苦与欢乐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态度,因为我们的生活大喜大悲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时候是平凡时刻,幸福与否取决于对平凡时刻的态度。

同样是爬山,我可以当成一个任务,苦哈哈地紧跑慢跑,只求赶紧上了山顶,因为到了山顶我要赶紧下来,别赶上回城的拥堵。那么有没有另一种选择呢?当然有,我可以先忘了回城的拥堵,先忘了山顶。可以一路高歌,边玩耍边攀登,把这个过程弄得有趣。这次我们爬山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爬山的陌生人,无论中年还是少年,都仿佛被感染了,一起玩耍了起来。如果把爬山换成人生,也是一样的,所以最厉害的人是会生活的人,最大的家是生活家、生活大师。

所以极简的三种境界是:

1.扔掉所有不喜欢的,扔掉所有好像喜欢好像不喜欢的,只留下喜欢的,用喜欢的人事物一起,自然欢乐;

2.有欢喜的知己,可以开怀大笑,可以相拥而泣,那么物品是否欢喜已经不那么重要;

3.放下对一切外在的依赖,家徒四壁,席地而卧,且饮且歌,自由自在。

第5天

相对于前几天而言,今天有些反复。也有一个简友掉队了,没有坚持下去。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倒还好,但是一个临时的日程安排取消掉了,所以突然空出了一大块时间。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闲暇,如何度过?

尝试着处理其他的工作,或者看看书,都不行。脑子里还是刚才这个被取消的事情。既然从头脑里赶不走,索性就让它留在那里。

摸索了几分钟手机,意识到如果这样,一下午的时间就浪费掉了。要做的是马上改变状态。既然头脑里不干净,就从身体上去找赎,决定去健身房。

一阵子“自虐”后,汗流浃背。

晚上睡觉异常香甜。

第6天

从参加此次活动的反馈来看,大家基本上都坚持得不错。

可见这件事情没那么难,从我个人而言,可以做到面对微信朋友圈不去刷,面对点赞和评论不急于去看。可以这么说,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容易得多。有时候可能是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就停止脚步了。这或许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试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试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狗。

任由生活蹂躏,不如翻身站起来,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很多行动都是潜意识决定的,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如果知道的话,那就在达到这个潜能的时候停止好了,或者没达到的时候就一直往前走,直至到达为止。

然而,生命神秘的魅力,就在于潜能的不可知。

所以,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冒险,或许成功,或许失败。

但毕竟多了很多可能性,否则真的如人说的,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葬。

第7天

活动到今天就结束了,刚开始大约有十来位简友参与,坚持到最后,只剩下一个,除了我之外。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大家去持续做一件事情呢?

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靠激情,看到一个新的东西,想去尝试,这种对未知的新鲜东西的向往,是我们的本性。

所以这个时候,愿意参与是本能,不去参与才是智慧,因为不去,是明白自身不具备那样热切的愿望,或者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

伴随着激情的消退,随之而来的是枯燥,坚持的另一面,就是和平凡的日子相处,在枯燥里安之若素。所以杨振宁先生说,学海无涯“乐”作舟,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是苦的话,坚持下来是很难的。甚至世界上根本没有坚持这个事情,我只是持续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很大的幸福,不需要坚持。从来没有人说“坚持享乐”,因为享乐是很美的啊,只有在痛苦无奈的时候,才提到“坚持”这个词。

但是去做类似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吗?

是的,它不必然导致成功和幸福,甚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会必然导致成功和幸福,如果有的话,大家都照做不就好了吗?

就像炒股一样,知道哪只股票必然涨停,那持续买进,很快就买下整个地球了吧。

所以我们去做这些事情,只是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做它的时候能让我心安、宁静。还拿股票为例,我买了它,知道是买对了,不会因为它的涨跌影响我的心情,最终错了,也坦然接受,因为有些外因是无法人为控制的,但是我提高了正确的概率。(我是不炒股的,仅仅是举例。)

坐了那么多年的地铁,今天好像第一次没有盼着早点到站,繁漪完全投入地看了这篇文章。她觉得写得太对了,自己不就是那只习得性无助的小狗吗?想一想刚来北京的时候,那么有热情、有干劲儿,别人小小的认可就会让自己欢呼雀跃,业余时间也简单得很,就是和同事一切去唱最便宜的量贩KTV,依然乐不可支。住着最便宜的合租房,也没觉得艰苦,好像一只小鸟儿,终于飞向了天空,尽情地遨游。

今天呢,显然生活是好得很多很多了,可以吃任何想吃的,住的也不差,工资翻了好几番,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年轻时的激情没了,原来的小伙伴也都慢慢疏远了。是自己变了吗?繁漪有点忧伤。

这是刷手机的结果吗?生活那么枯燥,一成不变,手机里却有另外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世界局势、娱乐八卦、财经观察、美食美酒等等。嗯,大概是这个原因,手机里这个虚拟世界实在太精彩了,怪不得大家都喜欢刷手机呢。

但是一件事如果过度了,就成了瘾。所谓过犹不及,过喜伤肾,过悲伤肝。控制在一个度,就是所谓的“中”,智能手机显然也是如此,在带给我们一定程度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浪费和无趣。

繁漪越来越喜欢这样探索,原来刷手机这件看起来那么平常的事情,里面隐藏着这么多人生的哲理。她迅速加了老师的微信,打出了第一个问题:

“微信沟通更方便了,微博获取信息更容易了,知乎了解行业知识更便捷了,但是工作效率好像没有提高,专业技能也没有因此而改善。为什么呢?”

等了一会儿,老师并没有回复,繁漪也到站了。订了外卖,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自己走回家的时间,快递可以配送,到家就能早点吃上晚饭。

晚上9点钟时,手机提示音突然响了。哇,老师回复了:

“很抱歉,我每天只看手机1小时左右,所以未能及时回复。你所问的问题,原因是我们获取的是碎片化的信息,把一天24小时分解成1440分钟,每分钟接受可能不止一条信息,试想,这样的走马观花、草草浏览,肯定没有什么效果。你距离上一次深度做一件事情有多久了呢?所谓深度,就是持续2小时以上只做一件事情。”

只有1小时?怪不得没及时回复呢,自己可是秒回小能手,还被大家夸赞效率高,不知道老师这样生活,还有没有朋友?繁漪暗笑了一下。但是不能浪费时间,抓住这1小时,赶紧追问:

“持续2小时以上?好像就只有睡觉了吧。哦,不对,今天研究和手机信息断舍离也持续了2小时以上。”

老师:每天对着手机,你的感觉怎么样?

繁漪:稀里糊涂吧,一天好像也看了很多东西,但什么也没记住,头昏脑涨地就下班了,每天都这样,习惯了。

老师:想改变吗?

繁漪:当然想,请指教。

老师:

1.吃饭不玩手机

否则不仅忽视了饭菜的味道,也怠慢了身边的朋友。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忙碌和重要,不如放下手机,和对面的朋友一起聊聊天,感受真实的温暖。不要去做点赞之交,什么是点赞之交?俩人一起吃饭,一个人发了一条朋友圈,另外一个人默默地点了个赞。

2.手机不进卧室

辐射这个东西先不说,没有科学定论,但是躺在床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小时就这样默默地流失了,最重要的是影响睡眠,脑子里充满各种信息杂音而难以入睡。试试把手机放在客厅,不带到卧室去。实在睡不着,可以读书。

3.上厕所不带手机

蹲坑时间过长,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你懂的。

4.每天固定时间看手机

在某一个空闲的时间,抽出1小时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信息需要处理,1小时足够了。工具类,安装艺龙等。

这就是我所说的“三不一看”,跟自己约法三章,试试看。

相信我,优秀的人都在现实生活里做事,而不在网络上刷手机。

繁漪:优秀的人都在现实生活里做事,而不在网络上刷手机,说得太好了。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吗?

老师:我写过一篇文章,我链接发给你,看完就休息吧。晚安!

繁漪有些措手不及,还真是1小时就结束了啊,真是个奇怪的人,不过还是礼貌性地说了晚安。她顺手点开了链接。

相对于衣服而言,信息的噪声干扰好像更大。

我们不反对任何科技,就像上面所说的,坏的东西有好的一面,好的东西有坏的一面,凡事不宜过度,所以中国人提倡“中庸”。

如果觉得信息没有给自己造成困扰,大可不必去简,我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朋友,还用着非智能手机,或者虽然使用智能手机,但只是偶尔看一眼。

他们对这些并不关心,不会使用淘宝,不知道“罗辑思维”,一点也没有妨碍他们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而且成绩斐然。

1.卸载App

你手机上有多少App,现在数一下。

记得有位简友说自己的手机里有100多个App,整天玩手机导致颈椎出了毛病,出院以后开始极简,剩下不足10个,这是很好的例子。但我们不需要都到身体发生警告才开始,否则的话,身体经不起折腾。

另外一个是“周末去哪儿”的客户经理,也有100多个App,但他是工作需要,不在讨论的范围。

留下多少,留下哪些?这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情况不同,不必要寻求统一,原则有两个:

(1)保持最少。

(2)满足需要而不浪费时间。

我手机上有10个App。

(1)微信。

(2)Kindle电子书App:和Kindle同步,在不方便带电子书的时候可以继续阅读。

(3)印象笔记:写日记的软件。

(4)高德地图:虽然是男性,但很惭愧经常迷路,所以高德是我的必备。

(5)咕咚运动。

(6)薄荷:记录饮食的热量以及营养成分,用这个软件大家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吃胖以及为什么吃不胖。

(7)支付宝:暂时离不开,它的转账很好用。微信提现收费我是不反对的,但是速度真的太慢。

(8)喜马拉雅:开车或者运动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听一些感兴趣的内容。

(9)千聊:推广极简的讲课App。

(10)微博:卸载了又装上,不是为了刷微博,是想实时地把微信的极简内容同步到微博。

有一段时间我的手机里也几十个App,好像还有一个专门推荐App的App,只要发现了好玩的,就下载来用。但使用时间很短就卸载了,好像这也是一种App饥渴症。

后来先卸载了这个推荐App的App,然后卸载了所有购物类的,比如淘宝、京东、什么值得买等,然后卸载了知乎。为什么卸载知乎呢?我发现在电脑端回答问题或者看答案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或者办公室,是大块时间而且无人打扰,这样我的回答质量就会很高,相应的点赞关注提升了,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而如果在移动端呢,我随时可能被打断,无法连续思考。另外,键盘打字的速度和容量,让我更容易表达清楚,而且花费更少的时间。

之后卸载了美团,我在外就餐的机会并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大家一起,一桌人总有一个人有美团,那就不需要我了。艺龙也是,我并非一个旅游达人,所以用得极少,而且现在微信钱包里就可以订机票、火车票、酒店。

饿了么之前说过,卸载几周之后没有任何不适应。

所以说,安装或者卸载,完全看个人的情况,自己分析,自己决定。

2.保持距离

睡前刷手机是一个普遍的习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时间好像才是自己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了,不像坐车或者上班,随时还可能被打断,这个时候没人打扰你,除非你自己放下手机,否则可以刷到天亮。

对此,我的办法是把手机放在客厅里,不带进卧室,刚开始有些不适应的时候,看看书就好了。因为手机信息提供的是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刺激源,很容易让人兴奋,而书籍呢,大部分是就一个问题不停地探讨,这种重复性,就像咣当咣当的火车声音,容易让人入睡。

3.取关公众号

你关注了多少公众号,这些都是必需的吗?

其实一类关注一个就够了,他们的内容也是转来转去,尽量去关注原创者的公号,因为他是第一时间发布的,最快也最全面。

一份工作关注一个;

一类爱好关注一个;

一个消遣关注一个;

其他工具类、阅读类、运动类等可以酌情多一些。

4.退出微信群

营养匮乏的食物我们不爱吃,同样,营养匮乏的微信群也完全可以退出,就个人而言,除了同学群、爱好群之外,我加入的都是收费群。

因为80%的人都是喜欢免费的,抱着这种心态的人,他还想从你这里获得点好处呢,你就别想占便宜了,包括所谓的人脉群等都是如此。

大家都在群里做梦,梦想能有贵人相助,只可惜贵人不在群里,在群之外。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无论更好还是更糟,唯一的方法是跳出目前的圈子。

群,就是一个圈子。

5.屏蔽干扰源

之前我是不删除别人的,别人删除了我,微信也没有提醒,我也就不知道。但我会屏蔽,后来想想也是虚伪,既然不熟,谈论的东西又一直干扰我,为什么不删除呢,无非就是拉不下面子,或者以为以后还会有合作之类的,其实都是幻想。

我并不介意微信的人数,微商加5000人也没关系,那是他的业务需要,而有的人有100个好友都是干扰,因为他不需要。

我大概不到4000个好友,90%都是极简爱好者。这就像我们走在大街上,如果形形色色,那么只是陌生人而已;如果我们是同一类人,有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爱好,使用同样热情的语言,互相支持鼓励学习,那么,我很愿意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这条街道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

6.固定时间

除非是工作需要,每天有三次集中时间看手机即可。

(1)早起半小时,看看有没有值得回复的信息。

(2)中午半小时。

(3)晚上半小时,看一下一天的情况。

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可以缩短时间,但尽量不要增加时间。

7.正向激励

以上都是从控制而言的,是管教导向,有的简友可能不适应,或者自律性不够,那么可以试试从正面诱导。

比如制订一个学习计划,这个月去学习古琴,下载一系列古琴的内容,关注古琴的公号,加入古琴的微信群,这样即使多花了一些时间,多刷了一些内容,至少在方向上还集中了一些,也确实能有提升,并减少负罪感。

8.不要期待一蹴而就

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开始,要开始就希望迅速达成,这都是病。

我们不需要等一切都完美才开始行动,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时刻,所以永远不会开始。我们要做的是马上开始,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也不需要马上就达到理想状况,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给自己一些时间,不要焦虑,逐步断奶,直到自己能够吃饭。

自己的App已经足够少了,明天起试试老师说的“三不一看”吧。哦,对了,手机不带进卧室。繁漪放下手机,调成静音,去洗漱了。这是她第一次和手机分开睡觉,不知不觉,手机已经成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了。

早晨6点,繁漪就醒了,而且丝毫没有疲乏的感觉。

繁漪以前怎么也要晚上12点才能入睡,昨晚大概10点就进入了梦乡。看来要想醒得早,必须睡得早。要想睡得早,真是要远离手机这个小宝宝啊。

地铁也没有那么多人,这个城市仿佛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不到7点,繁漪就到单位楼下,买了早点带上去吃。繁漪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吃饭,太闹腾了,她喜欢自己打包带回单位或者家里吃饭。

吃早点的时候,繁漪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忽然想起“三不一看”的条款,于是很不情愿地把手机放下了。不知道没有手机信息佐餐,这顿饭能不能吃得香呢?

又没有外人,看一下没关系吧?

君子慎独,独处时才能看出你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件事情!

我又不是君子,我是女汉纸!

举头三尺有神明,有点敬畏心吧!

好了好了,不看还不行吗?

不足1分钟的时间,繁漪脑子里的两个小人就打了好几个回合。既然不能玩手机,那就安心吃饭吧。

奇怪,这普通的早点好像也和以前味道不一样了啊,更好吃一点,味道更细腻一点。太有趣了!繁漪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感受分享出去,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每天只能看手机3次,早晨30分钟,中午30分钟,晚上30分钟,不禁又珍惜了起来,还是先省着点用吧。

处理了工作上的一些杂事,繁漪打开电脑,8点半,距离上班还有半小时,正好把早上的份额用完。

“吃饭的时候不开手机,好像饭菜也更香甜了,大家有这种感觉吗?”繁漪在群里问。

沉寂,大概有10分钟,突然一大段话冒了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坚持得不好,脑袋里两个小人总是打架,一个说不看,一个说要看。其实这是旧的自我和新的自我在打架,脑袋这个阵地,被旧我占领久了,新我要过来,自然要打仗,看谁能打得过谁了。既然我们身体里住着两个我,它们总打架,那谁会胜利呢?就看你帮助谁了,你帮助谁谁就赢,我当然是帮助新我。另外,吃饭的时候,不被手机的信息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饭上面,当然就吃得香。饭菜没有变,只是以前我们没注意它而已,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小和尚问禅师,修行之前做什么,禅师说担水吃饭。小和尚再问,修行之后做什么,禅师说还是担水吃饭。小和尚说那有什么区别啊?禅师说,修行之前,担水想着吃饭,吃饭想着担水,修行之后,吃饭就是吃饭,担水就是担水。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吧!”

“喔,真是老队员啊,觉悟高。专注?挺有意思的,我试试看。”

半小时很快过去了,繁漪马上下线,当然也是该上班了。专注什么呢?对了,昨天总监不是布置作一个报告吗?那我就今天上午专注做这个,看会有什么效果。

投入专注真有意思,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的时间。繁漪有些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想看看错过了什么信息。

一条微商推销,一条测删除的信息,一条闺蜜约饭。

就这么几个无关紧要的信息,自己以前抱着手机在干什么呢?原来不看手机,最紧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下班的时候,总监叫住繁漪,说要和她谈一谈。繁漪有些紧张,莫不是做错什么事情了?

总监仿佛看穿了繁漪的心思:“别紧张,今天这个报告做得非常好,看得出来你很用心,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以前是不是太忙了?有时候会有错漏。希望你保持下去,我过几个月就要辞职,想生宝宝了,你有能力也聪明,我会向公司推荐你来坐我的位置。”

什么?繁漪有点受宠若惊,以前总监总是挑刺,怎么突然一下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对事不对人的,以前对你要求多,是因为你做的东西不行,你做得好,自然会表扬,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只是要保持。”

“谢谢总监,谢谢!”繁漪忙不迭地鞠躬点头,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吗?真的这么神奇吗?看来手机碎片化的不仅是信息,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繁漪决定今天走路回家,心情无比愉悦,脚步也轻快很多。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清新的气息,对,这就是刚来北京时候的味道,从北京西站一下车,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就是这个味道!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繁漪已经能毫不费力地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就像老师说的,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以及和朋友的亲密交往上,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手机,没有那么多时间宅在家里了。

信息断舍离告一段落,下一步是什么呢?